星期四, 11月 13, 2014

語言的滲透與融合


讀到此篇文字,--「說的語音是客家話,但用的詞彙卻是國語」,這如何是好?我想最後現實會出面解決,若一直這麼說,兩者會變通用。不舒服的說法是,客語被其它族群的語言滲透了,較舒服的說法是,客語吸收消化了其它族群的語言。

----戰後由於國民政府推行國語教育非常的澈底,再加上大眾傳播媒體的
無所不在,因此,現今年輕一輩的客家子弟說自己母語時,都不自覺用「國
語」的詞彙去翻說,結果說的語音是客家話,但用的詞彙卻是國語,例如
「闊 」說成「寬」,「面帕 」說成「毛巾」,「 爧
」 說成「閃電」,「稈棚 」說成「稻草堆」,「鷂婆
」說成「老鷹」。也有受閩南話影響的詞彙,如,「蘿蔔 」說成
「菜頭」,「鬧熱煎煎  」說成「鬧熱滾滾」,「kioi」說成「悿」。

1 Comments:

At 9:26 上午, Anonymous Anoush said...

你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什么呐就像是有这个博客和你竖起大拇指之间没有差异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