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 / 伊于胡底---烏魯木齊--變啥麼碗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ul/22/today-p8.htm
《星期專論-向陽》這樣的大考文史命題將伊于胡底?
大學指考已經舉辦六年,六年來台灣的政治、社會在變,全球的文化、思潮也在變,唯一不變的,看來大概只剩下大考文史科目命題的不動如山,且越來越趨僵固、錯謬,而不知其將「伊于胡底」了。
伊于胡底,必須做個解釋:伊,助詞,無義;于,往;胡,何;底,止。用白話來說,「伊于胡底」的意思就是「將落到什麼地步為止」,比喻「後果不堪設想」。這句話的典故出自《詩經.小雅.小旻》:「我視謀猶,伊于胡底。」在這個年代,「伊于胡底」大約和台語常說的「烏魯木齊」或「變啥麼碗糕」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用詞或文或白,雖典出不同,但趣味相近,指的都是「糟糕」的事物或發展;而且,如果不進一步解釋,也可能讓人莫名其妙。
說大考文史科目命題不知將「伊于胡底」是有理由的。國文考題部分,中國古典文學考題估計佔六成六,實際則達七成,命題內容有關中國作家與台灣作家之比例更高達九十七比三。歷史考題部分,台灣史考題只佔十八分,中國史考題則佔三十分。如此分配比重,顯然傾斜。在激烈到以一分拚上下的考試競爭中,對於多數考生顯然造成傷害,因此考後就有考生、學校老師認為考題比重分配不均,讓考生無所適從。如果再就近幾年來的出題比例和傾向看,今年的國文、歷史考題比例傾向中國文史的比例,也達歷年高峰。過去國文考題曾因增加現當代文學試題而受媒體好評,台灣史考題曾有一年佔二十八分而獲輿論肯定,如今不進反退,社會各界當然更加關切。
命題去台趨中 輿情大譁
這也就難怪七月初國文、歷史考試一結束,輿情大譁,幾家主要報紙對於文史考題走向都大幅報導,且貶多於褒,導致大考中心為此特別要求國文與歷史考科命題小組撰寫(九十六指考國文與歷史考科命題旨趣)以作說明,這也是歷來僅有且罕見的一次;而長期以來關心文化教育議題的台教會、北社、南社、台灣社等九個社團更聯名發表聲明,批判此次文史命題去台趨中,不但違背國文課程綱要目標,也使台灣學子「阻絕於台灣文學,更阻絕於世界文學」。「芸芸」考生就只能捶胸頓足,怪自己猜錯考題方向而無言垂淚了。
大考中心面對外界質疑,提出的解釋是,該中心完全依照教育部八十四年課綱比例規定出題,「依法行政」。照這個鋸劍式說詞,則過去歷年來高於今年的文史出題比例,就意謂著過去該中心並未依法行政,這責任是不是也該由該中心承擔?針對國文考題,命題小組說明根據舊課綱之外,還強調過去歷年試題「逐漸偏離課本,而且有漸行漸遠的傾向」、「不利於語文教學,必須及時導正」,換句話說,這幾年同樣都是大考中心出題的傾向,乃是錯誤的,該中心是否也得為歷年來「偏離課本」的出題傾向,向因此受害的學生和家長道歉?進一步說,這種只要命題小組就可「導正」命題傾向的出題模式,未免恣意輕率,又豈是面對全國考生的大考中心所能卸責?
命題走向 少數人決定
這還都是行政上的問題,依法行政也好,命題小組可以率意「導正」歷年試題傾向也罷,都還只是細微末節。更深層的問題,是今年文史試題的「傾向」很明顯地以舊課綱為盾牌,與我們這一代共同走過的台灣社會越走越遠離,與我們下一代要走出去的世界和未來越走越回去||台灣文學、歷史題目和所占分數的大幅下降,說明了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大考,並不在意也不重視這一代以及上一代的文學累積和前人奮鬥;古典文學、中國歷史題目和所占分數的大幅升高,則又暗示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下一代,只有回頭擁抱中國古代文史才能出人頭地。荒謬的是,這樣事關教育走向和下一代應有教育權利的命題走向,不是出自主管國家教育政策的教育部,而是由大考中心委託的命題小組決定,因而形成少數命題委員就可以今年「導正」去年、以小組傾向「導正」試題方向,並因此造成大考命題和教育政策相互抗頡、考試內容和時代潮流互為扞格的錯謬現象。這才是今年大考文史命題最深層的問題所在。
正因為如此,就算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文章普遍見於各版國文課本,仍不被命題,反倒是不在任一課本中的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推崇胡適文學革命的論點被當成考題,而同樣不在課本範圍內的王德威學術論文(一種逝去的文學?)也被拿來出題,甚至完全顛倒該文意旨,以「反共文學」為標準答案,王德威已聲明該命題錯誤,要求命題者「熟讀」原文〔這是錯誤試題,答錯的反而是對的,答對的反而錯了〕||這樣的例子明白表示:儘管台灣文史已經存在,卻仍特意漠視;即使中國文史錯誤認知,還要橫加抬舉。此次大考文史命題的嚴重傾斜,由此一葉,即可知秋。
這樣的大考中心,這樣的文史命題傾向,能不愧對參加今年指考的十萬九千八百八十九名考生,以及這些考生背後努力向前行進的台灣社會嗎?
(作者向陽,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1 Comments:
<林保華專欄>南方朔在香港
台灣願意接受「一國兩制」的人很少,公然鼓吹「一國兩制」的馮滬祥在立委敗選後心情鬱卒,鬧出「兩國一制」的性侵菲傭醜聞。但是台灣仍有一些人尋找機會到香港販賣「一國兩制」的貨色,向中國共產黨表態。
一個叫南方朔的政評家,最近在香港總商會主辦的講座上,大罵民主化的台灣,大讚「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香港媒體報導,南方朔說,台灣陷入「鬼扯」之中。到處都是政治鬥爭和貪腐,簡直不可思議。有十五萬小學生無法繳付每月港幣一百元的伙食費而無法享受午餐,可見社會的窮困程度。
其實「鬼扯」的正是南方朔自己。這十五萬小學生的數字哪裡來的?根本是睜眼說瞎話。如果台灣真窮到這種地步,南方朔所期盼的國民黨也應該把黨產拿出來救濟,而不是給連戰、馬英九享用,甚至搬到中國去。
當然,南方朔還乘機糟蹋台灣股市,把外資大舉入市說成是政府製造虛假繁榮,並且預言明年三、四月份如果綠營當選,股市將「兵敗如山倒」。
「對香港的未來,他很樂觀:『即使中國不好,香港也會好』。而且他說香港還會『佔到台灣不幸的好處……不管怎麼樣,對香港不會有壞處』。」他說香港靠「地理的優越,加上內地的體諒,使香港把連接兩個世界的平台位置充分發揮。這樣的平台,在全世界都是最重要的。」
對香港人的民主訴求,他說:「中國人其實很容易受哄,『只要你稱我為老大哥,我就隨便你搞』,中國人對香港人也是一樣的。一旦兩地感情差距縮短了,大家成了兄弟,內地就可以隨便你怎麼選了。」
是這樣嗎?香港人接受了「一國兩制」,中國就是不讓普選。台灣承認兩岸是兄弟,中國非要是父子不可。香港還能繼續成為東西方的平台?香港入境事務處入出境紀錄顯示,去年在香港居住和生活的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及澳大利亞人,比前一年減少了百分之十。如把去年人數和二○○一年相比,在香港的西方專業人士整整減少了將近三萬六千人,減少的幅度高達三分之一。一位專欄作家說,中環專賣外國雜誌的攤子也倒閉了。
為了醜化台灣的民主,南方朔還醜化八九年後蘇聯共產帝國解體後的民主化浪潮。他說,目前台灣的問題並非其獨有。過去二十年來,那些脫離專制或威權政治,邁向民主社會的各個國家,那些被稱為「第三波民主」的國家,包括俄羅斯、東歐、東南亞及拉丁美洲諸國,結果全都毫無例外地搞得一塌糊塗。他只差說一句:還是共產黨好呀。
除了南方朔,一位中國時報記者俞某還在香港共產黨黨報寫了一篇「香港回歸十年證明『台獨』份子錯了」,更是認為台灣也應該「回歸」了。
(作者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