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的聲影
張德本
精靈的聲影
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
現代人透過閱讀,可理解但丁《神曲》對天堂、淨界、地獄、美善、騎士聖潔戀情的嚮往、批判與追求,然而但丁究竟以如何的容貌及聲調,來朗誦琵雅特麗切引領他遊歷地獄、淨界、再進入天堂,但丁在中古與近代交會時點的音容,今人是永遠無法瞭解。
梅菲斯特與浮士德的賭局,歌德以何種語氣呈現魔鬼的誘惑,以何種神色描述浮士德喝魔湯返老還童,追求少女,浪漫時代雖留下歌德畫像,但他誦詩的神情語調,世人同樣無緣聽見。
照像及影音錄製技術發明後,這種人文聲影保存的遺憾,當然可以改善。美國國會圖書館典藏豐富的詩人朗誦錄音,包括佛洛斯特、艾肯、奧登、艾略特、桑德堡、康明思…等都在其列。
人生不過百年,詩人以心聲呈現詩,每個獨特心聲,都像不同的精靈,潛藏在詩人的聲影之中,所以詩人親自朗誦詩作,正是完美顯現精靈的聲影,在世的聲影,不予把握,身後聲影瞬間消逝,僅留詩作,詩人不也成了靜滯失聲的精靈嗎?
研究賴和的學者,面對「賴和曾到過中國,他除了台語、日語外,會說中國話嗎?」像這樣的提問,必然難以確切回答。楊華一生貧病,屢被日警傳訊、扣押,終於投樑自盡,獄中寫下詩遺稿,後收為《黑潮集》,他短詩背後洶湧孤憤的潮騷,澎湃的楊華,有怎樣高亢的音調,人們無法知曉。翁鬧甚至連一張完整照片都找不到。鍾理和早逝,故居美濃雖成立文學紀念館,館藏最大遺憾,大概是無法錄下鍾理和生前談話朗讀的聲音與神情。
台灣已轉型為研發、製造電腦、光纖、通訊、影音傳輸的科技島,科技帶來的經濟效益,一向是施政的首要目標。高科技、高經濟下,台灣能有相對應的高人文嗎?如果台灣能製造先進的電腦影音記錄傳輸設備產品,行銷全球,卻不能善用這些資源利器,完整紀錄台灣人文、歷史、藝術等領域的聲音與動態影像,這必定是島嶼永遠無法彌補的失憶吧!
影音資料的紀錄,對內可做為人民主體認同的參照,對外可以立體動態,向世界行銷台灣。新世紀初台灣導演黃明川,開始著手進行「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記錄」的計畫,針對台灣詩人,從事採訪攝錄詩人朗誦吟唱自己詩作的影音。黃明川同時也對台灣的前衛藝術家,做「解放前衛」的紀錄,這些資訊已引起國際策展人對台灣新觀念藝術的注目,並讓黃明川獲得第一屆「台新文化獎」的肯定。這是台灣影音歷史的創舉,也為傳統電影影像的義涵,增添衍伸的新領域,這可能也是台灣電影產業面臨萎縮困境,可以另類反思的一條生路。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