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房
http://w4.kcg.gov.tw/~chakcg/
三合院:
三合院是傳統形式的房子,又稱「伙房」,由三排房子構成「ㄇ」字形,三面屋宇環繞,正前方有圍牆、大門,內有庭院,亦有建為兩重庭院或築有門樓的家庭。
三合院中央的一排是廳房,正中央的一間為正廳,供奉神佛祖先及招待賓客,正廳左右兩邊的廳房,是大家長及長輩的居處。廳房的左右兩側為廂房(橫房),是晚輩的住所
按照左尊右卑、內尊外卑分配房間住,子孫增多以後,廂房可以向後併列擴建,但是新建的廂房,不能比舊廂房為高,表示「長幼有序」的倫常。
-----------------------
圍籠屋:
六堆開拓過程中,原鄉先民在營造村落及宅地時融入了許多風水觀念,他們有強烈的聚族傾向,每當一個同姓的祭祀公業來台開墾時,開基組都會尋找好的風水基業,以求族群的昌盛和人文的發達。
由於六堆先民來台時間比其他族群晚,只能到原始林開墾,加上南台灣氣候高溫多濕,易使人生病。因此,六堆建築形式除考慮原鄉文化外,也考慮到自然環境,展現了原鄉文化在地性融合的智慧結晶。
六堆先民在祭祀公業的組織下,維持了客家庄運作秩序,也完整保存客家文化體制,客家宗祠最能表現客家傳統精神及建築,宗祠建立後,以遠祖的名稱為名,再將祖先發源地記錄於堂號及棟對上,透過祭祀大典使子孫能慎終追遠。
為了防禦外族的侵犯,六堆建築裡也有強烈的防禦色彩,如柵門、橫巷、城牆、門樓,生活建築中則有禾坪、廳下、廊間、間仔、天井、化胎、轉溝、擔頭、內巷、側門、前廳、後院、通氣孔等。
在建築格局上從一字形、L形、ㄇ形到口形,夥房是客家建築中的一大特色,為同一祖先下的親族住在一起,有雙堂屋、圍屋和圍籠屋形式,圍屋是六堆客家建築中最具特色的形式,內埔曾屋是六堆客家規模最大,最具原鄉味的圍籠屋。
---------------------
穿鑿屋:
早期客家先民初到台灣墾拓無力建造大型的房屋,而以茅草、竹子為材料搭蓋房子以竹片交編作為屋牆基礎,塗上混合稻草的泥土,萬面再敷以石灰修飾這種房子稱為「穿鑿屋」現在已不多見成為我們緬懷客家先民墾拓歷史的見證史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