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16, 2010

客視新聞拍攝客家詩人專輯

多年前客家電視台節目部
曾拍攝客家詩人專輯
今年六月客家電視台新聞部
又再度拍攝客家詩人專輯

一方面固然是端午應景
一方面也是客家主要媒體
持續熱心地關切客家藝文活動

那天我與工作人員
到關渡碼頭拍攝訪問影片
看著如我子女年紀相仿的工作人員
全神貫注忙碌著
心中泛起無比的親切和疼惜
彷彿看見了新世代的客家傳承

真的盼望下次拍攝時
出現的是
更多年輕的客家詩人
讓客家族群預見
客語藝文大波巨瀾的來臨

﹝這次接受訪問者有:
杜潘芳格、 曾貴海、利玉芳、葉日松、劉慧真、
陳寧貴、邱一帆 、江嵐、張芳慈、黃恆秋-- 等等﹞ 。

http://ap.ch5.tv/phpplay/publish.php?PHPSESSID=18980874914c1c72c0a7826&url_id=189391&embedskin=
客家詩重聲調.韻味 讀.唱都具特色
2010/06/18

  新聞來源:客家電視台【徐慧玲 范群宏/台北】
  
  詩是最精練的文學,短短文句蘊含濃厚情感,詩也重視聲調、韻味,因此朗誦起來特別有味道,有許多作曲人還會把詩譜曲,成就一首動聽歌曲,客家詩人曾貴海的客家詩作品〞夜合〞,譜曲後就成為高雄市夜合客家文化藝術季主題曲,詩人陳寧貴把客家山歌意境帶入詩中,讓人體會到,詩不論用讀的還是用唱的,同樣令人著迷。
  
  詩人曾貴海作品〞夜合〞,描述客家婦女為家庭、子女無悔付出的偉大情操,動人詩句譜曲後,成為高雄市夜合客家文化藝術季主題曲,是詩人也是醫師、環保鬥士、社會運動者的曾貴海,對台灣有說不完的感情,他將心中理想化為一句句詩句。
  
  客家詩人 曾貴海:「一定要有很深的,很有意思的,這種社會、文化、歷史,人生的道理在裡面。」
  
  身兼多職,曾貴海的生活忙碌充實,回到家裡他還是不捨卸下詩人身分,常領著妻子小孩讀詩唱詩。
  
  曾貴海妻子:「我覺得這是他的理想,我就盡量的配合他,我們也常常聚在一起朗誦他的詩。」
  
  客家詩人 曾貴海:「我寫的詩很多,有新的作品,就叫他選好了就去讀,讀了我就給他獎品。」
  
  一樣忘情寫詩的還有詩人陳寧貴,高中時就加入主流詩社至今創作逾30年,一開始他壓根沒想到,能用自己的母語來創作。
  
  客家詩人 陳寧貴說:「我一開始沒辦法用客語寫,我先用國語寫再轉成客語,像我現在己寫15年,我20年前認為不可能用客語寫的想法,完全改變了。如今我已經能夠用客語直接思考創作,可見只要有意願有熱情,母語創作不是問題的。」
  
  年紀輕輕,20歲就從屏東到台北打拚,常會思念家鄉,陳寧貴說寫客家詩讓如遊子的他,找到心靈依歸。
  
  客家詩人 陳寧貴:「我寫客家詩最大的回饋,就像在外面遊蕩久了,回到家裡的那種感覺-----感覺回到心靈的故鄉。」

短短的詩句卻能表達出濃厚的情感,曾貴海、陳寧貴把對生命的感動,寄情於詩中、盡情體驗生活,不斷精進寫詩的美感、意境,希望把客家詩再向上提升。
-----------------

利玉芳.張芳慈詩作 看見女性韌性
更新日期:2010/06/16 20:26

【徐慧玲 范群宏/台北】


客家詩是台灣新文學的一環,而隨著女性地位提升,女詩人也逐漸嶄露頭角,不僅創作題材越來越多元,內容也突破傳統限制,而有新的嘗試與跨越,其中利玉芳和張芳慈兩位客家女詩人,利玉芳詩風大膽勇於創新,張芳慈善於捕捉親情與愛情,來看她們如何用細膩筆觸,將自己的生命歷練、生活經驗化成詩句,展現女性可以堅強,也可以溫柔的韌性。

人稱鵝媽媽詩人的利玉芳,30年前從屏東嫁到台南,和先生胼手胝足,開創養鵝事業,婚後忙碌的生活,卻反而開啟了她,詩的創作之路。


客家詩人 利玉芳:「因為詩短短的,不用馬上寫好,可以一邊煮飯一邊去處理。」

利玉芳喜愛大自然,在偌大的庭院中,種植花花草草,並且散步在其中,簡單的生活,就是她滋養客家詩最好的養分。


客家詩人 利玉芳:「生活是創作的根源,要很努力去體會,像今天有什麼很特殊的事物人,說了什麼話讓你感動,就記在心裡變成草稿。」

留著一頭及腰長髮,溫柔優雅,是女詩人張芳慈給人的第一印象,不過在20年前,她還曾經是參與還我母語運動的女鬥士。


客家詩人 張芳慈:「那天我就自己向學校請假,自己綁布條去立法院門
口,跟著很多鄉親走出去。」

還我母語運動20年後,張芳慈積極創作客家詩,用母語寫詩,讓她對自己的生命價值,有了更大的體悟。


客家詩人 張芳慈:「本來是休火山狀態,開始用自己母語來寫詩那時,就覺得自己的內部溶岩,那個力量感覺就很強,那時候有1、2年的時間,真的讓我有重整的感覺。」

利玉芳、張芳慈同為笠詩社、女鯨詩社同仁,詩作不論是抒發個人情懷,或是描述社會現象等,都融入女性的細膩觀察和角度,反映出女性處境及母性光輝,可以剛強也可以溫柔,讓人看到客家女性堅韌而動人的生命力。

---------------
6月14至18日 向詩人致敬--「情繫客家詩」系列專題報導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客家人稱之為「五月節」,「五月節」的涵義,除了保留古代中原辟邪除瘴的「惡月」習俗,與楚文化祭祀水神演變的划龍舟的活動外,又因為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讓「五月節」具有多重深遠的意義,成為中國傳統重大節日。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是最精練的文學,短短的文句卻能抒發濃厚的情感。早期創作客家新詩的詩人並不多,仍以華語創作為主,但隨著鄉土文學論戰與還我母語運動,客家詩人開始覺醒用母語寫詩。詩人杜潘芳格率先使用客語寫下第一首客家詩,黃恆秋首度出版客家詩詩集,客家詩的書寫與創作,宛如一條長河,葉日松、張芳慈、利玉芳、劉慧真、陳寧貴、曾貴海乃至邱一帆等眾多詩人,在這條長河裡競渡,讓客家詩的創作有了新的跨越,並對整體臺灣文學發展有所貢獻。

詩人心客家情,客家詩人創作的題材,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延伸至鄉土與環境的關懷並擴大到人生的思考與國族意識。不但在內容上求新求變,詩歌的表現形式也加入了音樂元素,讓客家詩更容易琅琅上口,並成為教育下一代扎根客家文化的最佳教材。客家電視台從6月14日起至18日,推出「情繫客家詩」專題,以深入淺出介紹客家詩與客家詩人,介紹現代客家詩的源起與發展,也在端陽佳節向詩人們致敬。「情繫客家詩」敬請屆時鎖定收看。(2010-06-11)



----------------



------------------



---------------------------



-------------------------------

allowfullscreen="true" width="150" height="100">

--------------------------------

● 客語詩的發展軌跡 / 陳寧貴

快二十年前的事了,有個鄉親忽然向我約稿,說他正在編一份客家雜誌,要我寫客語詩給他發表。我講客語雖流利無礙,但對用客語書寫詩卻是相當陌生的,因此我最初直覺的反應是,寫客語詩是不太可能的吧?甚至有些懷疑那位鄉親在開我玩笑。

的確,要將說的母語寫成文字,是有段漫長距離,二十年前的母語書寫園地,尚是一片荒蕪,甚至想學習的資訊都不容易找到。

還好當時有個極有心的的客家詩人黃子堯,他以黃恆秋之名寫華語詩多年也已卓然有成,他因台語書寫運動而覺醒,也深切體認到華語書寫的不足,因此花相當長的時間收集客語資料,並專心研習用客語書寫新詩。一九九O年元月如晴天霹靂般,台灣第一本客家詩集,由黃子堯創作的「擔竿人生」出版了,他在自序中提到,他寫第一首客語詩「懷念阿姆」時,內心深處無限的悸動,他說短短三段十五行,卻花費他將近半年的時間書寫,可見用母語書寫的大不易啊!「擔竿人生」一書,更邀請知名客語學者羅肇錦用萬國音標注音,增加了書的流通性和影響力。

由於「擔竿人生」的出版,客籍詩人可能受此書的啟發,以及有此書的範本可依後,才漸漸有能力從「有音無字」的困境中破繭而出,用客語書寫的詩人也就從此紛紛現身了。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下來,才有目前客語詩的創作局面。去年客家女詩人江嵐以客語詩參賽,還獲得南瀛文學獎的詩首獎。可見客語詩已獲得有識之士的肯定,其品質或又躍進了一大步,才能在佳作如林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我之所以花以上不少文字述說客語書寫發展過程,乃因不時接獲年輕朋友詢問客語詩書寫的問題,我知道許多年輕朋友對母語書寫頗感興趣,但對如何進入卻也頗感困惑,由於我們的教育與母語書寫完全脫節,自從我們七歲進入小學後,我們腦袋裡的母語思想路徑,就慢慢地被華語悄悄掉了包,到後來可能連說母語都不輪轉,而且已習慣用華語思考了,因此要進入母語書寫園地,彷佛找回自我原始的臍帶回歸出生地,這得經過一番艱苦的自我學習過程,才能真正登堂入室。

目前台灣的客語書寫,散文與小說尚屬稀少,大都以詩為主,不時有作品發表的有:杜潘芳格、 曾貴海、 鍾達明 、林明昌、利玉芳、 范文芳、葉日松、劉慧真、陳寧貴 、馮輝岳、邱一帆 、游守田、江嵐、張芳慈 、羅思容、黃恆秋、鄧榮坤、吳尚任、林柏燕 -------- 等等 。

其實,最早用客語寫詩的是前輩女詩人杜潘芳格,她說:「在創作時,除了用日語之外,我漸漸發現,有一些詩句竟會很自然的以母語客家話湧出,所以我就把它撿拾起來,細細織就成客語詩。」她常被提起的知名作品 《平安戲》---

「年年都係太平年,/ 年年都做平安戲,/ 就曉得順從介平安人,/ 就曉得忍耐介平安人,/ 圍著戲棚下,看平安戲。」

「該係汝兜儕肯佢做介呵! / 盡多盡多介平安人,/ 情願囓菜餔根,/ 食甘蔗含李仔鹹。/ 保持一條佢介老命,/ 看,平安戲。」

本詩充滿諷刺抗議意味,表面上看平安戲過太平年,事實上是吃盡苦頭苟且偷安做個好順民。

最受矚目的是詩人曾貴海的《夜合》這首客家詩 -----

「日時頭毋想開花 / 也沒必要開分人看

臨暗 日落後山 / 夜色跈山風踴來/ 夜合 / 佇客家人屋家庭院/ 惦惦打開自家介體香

河洛人沒愛夜合/ 嫌伊半夜正開鬼花魂

暗微濛介田舍路上/ 包著面介婦人家/ 偷摘幾蕊 夜合歸屋家

勞碌命介客家婦人家/ 老婢命介客家婦人家/ 沒閒到半夜正分老公鼻到香 /

半夜/ 老公捏散花瓣 / 放滿妻仔ㄟ圓身/ 花香體香分毋清/屋內屋背/ 夜合 花蕊全開 」

這是詩人曾貴海寫給妻子和客家婦女的詩, 本詩詩質精緻滋味醇厚,是讓讀者津津樂道的好詩,他以「日時頭毋想開花,也沒必要開分人看」的夜合喻為客家婦女,客家婦女平日忙碌,在田裡一直要忙到臨暗時節:「暗微濛介田舍路上,包著面介婦人家,偷摘幾蕊夜合歸屋家」。然而這段詩才是夜合這首詩真正的核心所在:「勞碌命介客家婦人家 / 老婢命介客家婦人家 / 沒閒到半夜 / 正分老公鼻到香 」。結尾這段「半夜,老公捏散花瓣,放滿妻仔ㄟ圓身,花香體香分毋清 ,屋內屋背, 夜合 花蕊全開 」表面看似浪漫,其實道盡客家婦女令人鼻酸,內心極深處的悲苦,本詩嘗譜成曲,由金鐘獎實力歌手陳雙唱來,真是迴腸盪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客籍女詩人寫的客家詩相當精彩,畢竟寫客語詩不是寫客家話,詩質的掌握非常重要,可能是她們原本華語詩就寫得好,因此寫起客語詩時對詩質的把握相當精到,加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心靈,使他們的作品涵蘊動人的特質。

客語詩正在發展中,未來將走向何方,我想起客籍大老作家鍾肇政說的這段話:「追求從各母語的文字化,繼而精緻化,成了無可遏止之勢,運用母語從事文學創作,當在可預見的時日裏大量出現,為我們的台灣文學增添無數光彩。 」當然啦,有創作者也必須有廣大閱讀者,如果鮮少人能看懂母語文字,一切母語創作豈非枉然?因此執政當局一方面要輔助母語文字書寫的統一,另一方面要重視加強學校母語教育,使得新生代對母語的聽說讀寫無礙,母語文學的創作發展也才能後繼有人生生不息。

-----------------------------------

台灣客語詩展 / 陳寧貴

客籍作家在台灣文壇,以華語書寫者甚多,而且表現優異;然而直接用客語思考書寫者甚少,大多只是以簡短的詩創作為主,盼望未來能擴及散文與小說的創作 --- 當然這可能是極渺茫的理想,猶如赤手空拳披荊斬棘,不知何時才能熬出柳暗花明之境?

當台語﹝河洛語﹞作家感嘆作品面臨讀者少發表園地窄之困時,客語作品的處境就更艱苦了,若非具有真正客家硬頸精神,直接用客語思考書寫者,可能在前進無援中難以為繼。參與幾次客語創作座談,都有人提出寫客家事未必要用客語書寫,這看法使得直接客語書寫的前途更是弔詭。

被譽為千面寫手,猶如燦亮新星的傑出客籍作家甘耀明認為:『使用客語創作,是台灣本土化趨勢,我認為使用客語是雙面刃,用的好會產生新元素,但也可能產生新隔閡,無論如何還是值得嘗試,使用客語創作是一件好事。』『使用客語,我會有取捨,不過我的創作不是整篇小說都用客語,而是在某些段落放入客語,且我要說明我的小說不是只寫給客家人看,因此若用「客家小說」來稱呼太狹隘了,稱「小說」才好。』

甘耀明的說法,或已形成客籍作家的主流共識。這也可能招致:「客籍作家的客家意識提昇了,但客語意識卻還尚薄弱」的批評。客語在現今台灣瀕臨消失的焦慮中,教育客家人能夠使用客語思考寫作,絕對是最根本最徹底的解救之道;當客語作品吸納了強大客語能量後,勢必產生原汁原味的精采動人之作,屆時客語作品不用去追逐市場,市場自然會來追逐。舉近年來客籍女詩人江嵐的表現,她以旺盛的創作力,純熟而優秀的客語作品,闖蕩台灣文壇,去年以客語作品參賽,還獲得南瀛文學獎詩的首獎。可見客籍作家只要能夠堅定的不斷地寫出好的客語作品,終究會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同;所謂看不懂母語作品只是一種假說,母語作家未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才是真正的主因。君不見有不少中學生,在哈利波特中文本尚未發行前就直接買英文本閱讀,即使有些看不懂他們也會設法看懂。

然而,母語創作豈只是「市場」問題而已?陳秋白曾在本刊編輯筆記─ 「母語的思索」一文中指出:著名波蘭詩人契斯洛˙米洛虛〈Czeslaw Milosz,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在題名為My faithful Mother Tongue〈我忠實的母語〉一詩中的句子:But without you, who am I ? 〈毋過若無你,我算啥?〉

的確,母語創作真的是:字字看來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尋常啊!

-----------------------------

●客語文學發展簡介

/ 方耀乾


客語文學的發展較之台語文學,其進程更為晚到;其創作人數,相較於台語文學作家

,也稀少得多。真正以客語來書寫文學創作應該是在1987年解嚴以後的事了。




客語意識的形塑與下列的運動有極大的關係。1988年11月由創刊於1987年的《客家風

雲》雜誌社──後改名為《客家雜誌》──帶動成立了「客家權益促進會」,匯集客

家各股勢力,以實際行動發起並主導「還我母語運動」。1988年12月28日,上萬名客

家人走上街頭爭取客語發音權。主要訴求有三:(1)全面開放客語電視節目、(2)

修改廣電法廿條對方言之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3)建立多元開放的語言政策。此

運動開啟了客家族群的語言意識。此外,由鍾肇政為首所發起成立的台灣客家公共事

務協會提出「新个客家人」主張,試圖塑造台灣客家人的族群認同。1994年寶島客家

台成立,對延續客家語言及客家文化有極大的貢獻。2001年6月14 日行政院客家事務

委員會成立,以及2003年7月1日客家電視台開播,是多年來呼籲以國家力量介入保護

與復振客家語文與文化的具體結果。




儘管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成立及客家電視台開播對客家文化的保存與推展起了積極

的作用,但是客家人以母語創作的人口仍然稀少。大部分的客系作家仍以華語書寫,

只是在題材或內容上對客家意識、客家事物有更明顯的呈現。這顯示了客系作家的客

家意識有明顯提升,但語言意識雖然經過催化,仍然薄弱。1980年代以來,積極投入

客語的書寫,其中以詩為最大宗,相對而言,小說與散文極為稀少。

------------------------

●紙鳶

/ 曾貴海



跈阿爸去紀念堂搞

細孲﹝ou﹞ 仔佬紙鳶仔

放上去

像係自家飛上去介一隻心



遠遠仔離開這個城市

打拼向頂高蹶

蹶上愈高

正做得看較清楚

童年蓋遠蓋遠介故鄉啊....



---------------------



●地下道 / 陳寧貴



紙箱仔磡佇恁硬恁冷介地泥項

就做得鎮壓等

會割人介寒流係無?

眠佇紙箱頂項介人

縮成一團

親像欲結冰介肉球



有時節凍醒

像沉水介人

隨手亂亂抓一張

比夢還過薄介報紙

蓋佇被尖出家鄉介苦命圓身項



溫度還繼續下降

發夢間

夢著自家

變成一團

著到霹靂剝落介火球



-------------------------

六月天
鄧榮坤

日頭當辣介六月天,阿爸戴笠麻割禾

盡煞猛,為著屋下大小毋驚日頭辣

歸身汗,汗珠像水點趴趴跌

穀包一袋一袋扛轉來

佢從來毋識喊痛喊艱苦

行過曬穀介禾埕,看到日頭下介榖

親像一粒一粒介黃金

阿爸笑咧,笑到牙西西

笠麻下嘴角介笑容

盡多六月天介汗水趴趴跌



----------------------------

●長短調

/ 黃恆秋


毋係我介穧粑忒黏
係汝介心肝毋罅軟

毋係我介粄圓忒鹹
係汝介肚腸毋罅甜

毋係我介穀倉忒大
係汝介田坵毋罅闊

毋係我介藍衫忒舊
係汝介頭腦實在毋罅新

--------------------------

●快會落山介日頭

/ 葉日松



有人講:

 快會落山介日頭

 係陳年老酒越久越香

 係臨暗時節盛開介花

 越開越靚越開越鬧熱

 係慢來介一種愛

係獻畀人間介一幅畫

 係還無結束介一種情



其實:

 佢係所有煞猛介腳步

 印出來介圓滿「記號」(也是句號)

 係人生智慧挼成介一粒球



-------------------------------------------------------

● 阿姆介鹹菜

邱一帆


該日

就像往擺共樣

適收冬過後介田竇肚

阿姆用心血

種下了一行一行介芥菜



該日

就佬往年共款

適日頭曬等介田竇肚

阿姆用汗水

淋出一頭一頭介大菜



昨暗哺

屋家人有機會

圍一圈同心介圓

坐下來

窒出一罐一罐介鹹菜



----------------------

義民樹

邱一帆


百過年前

一群毋知死个南庄人

分帝國个巡查軍隊

捉著鎗殺掛起

土地个靈魂

佇樹頂高遊遊野野

無人敢認也無人承受



百過年來

一群毋知人事个南庄人

分帝國个迷魂教育

灌腸洗腦感化

土地个生靈

佇地泥面遊遊野野

尋無目標也毋知方向



百過年來

心靈个秘密

好得刻佇某人个心版

總係無人講起也無人流傳

土地个人民

共樣無頭神

共樣魍神牽



百過年來

心靈个秘密

跈著樹頂高鬼魂个傳說

總算,分人愐起來

百過年來

心靈个祕密

跈著老楓樹搶救个故事

總算,分人愐起來



百年過後

老楓樹下

行上行下个人

會拈起一粒一粒生命个種仁

帶到自家生活个所在

落泥生根

綻芽成長



百年過後

老楓樹下

行去行轉个人

會拈起一粒一粒生命个種仁

帶轉自家安生立命个所在

開花結子

子子孫孫



後記:

就在生活週遭,幾多真實的歷史,在制式教育中隱去;就在腳踏的土地上,幾多感人的故事,在僵化教育下消失?教育,如果缺了真實與感人,不知道還有什麼價值?

---------------------------------------



●還福

利玉芳


正月迎春接福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收冬時節

達到願望也好

得著平安也好

求來季介福 愛還



毛筆將感恩介心

大大字寫到紅紙項

山川毓秀 草木皆春

貴客臨門 春光煥彩

大門口窗仔頂門簾項

宜室宜家 杜馥蘭香

禾埕尾穀倉貼一張五榖豐收

雞棲牛欄豬欄貼一張六畜興旺



灶下傳來廚香百味

甜粄發粄龜粄三牲

借春天一托盤介福氣

收冬就愛做一棚戲歸還大地



-----------------------



●女人樹

/ 劉慧真

痛苦係根

撐起向上个身形

悲傷个葉

托等硬直个花

一只只孤單个果啊

相惜个刺,盡幼、盡燒个心

放勢股吸

希望个空氣

勻勻仔透出





沒放棄

毋識放棄

才情就係生翼个籽

恩﹝我們﹞愛自由

管佢好天抑落雨

恩﹝我們﹞愛自由



---------------------------------

●門簾

/ 張芳慈


門簾面頂繡緊
阿奶時代介色樣
蕊蕊介紅牡丹
分東南風吹來吹去
 
門簾面頂繡緊
細薪臼心肝肚介夢
搞水鴛鴦介圖樣
續分西北雨濯濕
 
毋用過時介款式
細妹人介間方
掛緊白色蕾絲介門簾 
假像係玫瑰花色
一縫一縫濛沙樣介愛情
 
門簾前門簾背
出入介身影
細賴人敢看得穿
細妹人心肝肚介花色麼

--------------------------------------
●飛出籠去

/ 羅 思 容



在破碎个鏡台

看到自家破碎个面頰

逐擺洗面

水喉嘔出湢湢瀉瀉个水聲

像我跔跔鬱鬱个心

面盆肚項

看到澇澇落落个自家

就像翼披披个鳥子

飛毋出搞鳥人个巴掌

 

(啊 無唱山歌我心毋開喲)



別人个老公像老公

我个老公死貓公

保佑老公遽遽死

等我畫眉飛出籠



(啊 唱條山歌心就開哪)



要飛要飛飛出籠去

飛到天頂飛過海

飛到山頭飛過林

千千萬萬毋好飛到過去啊



要飛要飛飛出籠去

飛向頭前

飛向未來

飛到我 秘密个花園去

------------------------

十二婆姐 / 江嵐



在迎神个陣頭肚項

遠遠就看到十二婆姐

搖一路過來

歸陣仔啾紅个打扮

係特別饗﹝siang_﹞人个風景

逐儕就著紅衫紅裙

肩頭加等繡花个披肩

手項擎等水紅色个扇仔

又擎一枝大紅色个遮仔

戴等無共樣个面殼仔



總管陳靖姑會佬人收驚起乩

五宮陸九娘盡靚又盡慶

十二宮彭英娘係盡老个婆姐婆

婆姐子捩捩轉歸路尋阿姆

走來走去掀婆姐个衫尋奶食

婆姐个扇仔打落去就講

捱毋係若姆



揇細人仔个婦人家

在十二婆姐个遮仔下

鑽過來鑽過去

分婆姐挲一下惜一下

大人消災解厄

細人乖乖會大



十二婆姐

專門保護婦人家

同細人仔

保庇大家平安健康食百二
---------------------------------------------

山嵐下凡到人間 / 江嵐

九月
起風
山嵐雲遊嘉南平洋

珊瑚潭烏山腳
東山咖啡白河蓮
玉井番檨麻豆文旦
關仔嶺洗溫泉

南鯤鯓登玉殿
麻豆代天府龍昇天
七股鹽山南天雪
鹽水蜂炮響連連

下營食鵝肉
運河賞花燈
棺材粄豆腐花
意麵肉圓蝦公捲

孔子廟讀書聲
赤崁樓有古典
南瀛所在好
台南人情高

山嵐同雲在人間
愛嫽到過忒年
見春天

後記:台南个雨季係每年五月到九月,顛倒天時清明,可見日出同山景;

白露過後氣候轉涼,歸隻台南地區霧氣凝重,看毋著山,愛到翻轉年春天正會放晴。

--------------------------------------

燈籠花 / 江嵐



燈籠花像落下遮

企在庄頭竹籬笆



蒔田阿伯來過家

問聲恁早行往下



細阿妹仔兩三儕

歡頭笑面去送嫁



叔婆嘔樂好嘴碼

問長問短無增差



大家就係好鄰舍

頭頷尾著笑哈哈



得人惜个燈籠花

相惜恩哩大自家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