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09, 2010

政客日記

政治人物的日記可信嗎?

◎王丹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0/new/nov/10/today-article4.htm

美國專門研究政治家及其著作的學者Craig Fehrman曾經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一篇文章,談論政治人物的書寫是否可信的問題。他提到,其實很多政治人物的傳記都不是自己寫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寫作班子,而且,傳記出來之後,從文字上講,有多少內容真的是作者自己本人寫的,其實很值得懷疑。

他舉例說,就連被認為最具有文學特質的前第一夫人蘿拉.布希(Laura Welch Bush),都在自己回憶錄的序言中對一名編輯Lyric Winik這樣表示感謝:「是她幫助我把我的故事轉化為文字。」Craig感歎說,如果蘿拉都需要在這樣的幫助才能寫出自己的故事,其他那些政治家就更不用提了。簡言之,Craig認為,很多政治人物的書寫其實不是自己的文筆。

這就帶給我們一個問題:既然如此,那麼,這樣的書寫可信嗎?至少我本人,對此深表懷疑。

最近幾年由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胡佛圖書館開放了蔣介石日記的檔案,學術界掀起了一陣研究蔣介石日記的熱潮,也帶動了民間對蔣介石內心世界的興趣。蔣介石的日記有一個著名特點,就是幾十年如一日,每一篇動輒一、兩千字。這裡就有值得思考的地方:蔣介石的一生戎馬倥傯,迭遭波折,其公務繁忙自是不可想像,他怎麼會有時間每天如此正襟危坐,大段書寫?但是從筆跡上可以鑑定這確實是他自己寫的。那麼我們就要問,是什麼動機促使他在如此繁忙中筆耕不輟?我們平時記日記,大多是為了留一個紀錄,方便日後回溯;但是蔣介石的日記長篇大論,顯然已經不是流水帳可比。他「君子立德,立言,立行」的用意是很清楚的,也就是說,他知道自己的日記日後會公開,因此希望留給後人一個歷史紀錄。而這個歷史,其實是他自己寫出來的歷史。當一個人知道自己下筆的結果,是給後人評價的時候,這種書寫的客觀程度,就是大打折扣的了,這是人性使然。我們不排除有人願意真實交代內心,比如盧梭的《懺悔錄》,但是對於一個政治人物來說,這樣的道德要求恐怕很不切實際。

所謂日記者,其實是寫給自己看的,本不會公之於眾。歷史研究中,日記是很可貴的材料,就是因為日記具有這樣私人書寫的性質,所以更加具有可靠性。可是政治人物的日記,尤其是在寫日記的時候就知道將會公開出版的日記,完全是另一回事。它已經不是真實的日記,而是一種政治書寫。我們還是可以做為歷史材料來對待,比如可以從中去研究作者在材料的取捨上的態度(蔣介石日記中就有一年完全空缺,為什麼會這樣,就是有趣的研究對象),但是對於日記中的記錄的真實性,必須持有十分小心謹慎的態度。

政治人物的日記是否可信——他在寫日記時,是否已經準備出版,就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 ●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