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29, 2011

銅像

《不為死貓寫悼歌》,秀威資訊,臺北,2011

**鄭明娳著《現代散文》
(三民書局,1999.3)對本文有相當精彩的評析

●●非馬
銅像

——柏楊曰﹕「任何一個銅像最後都是被打碎的。」



小小的銅像是醜陋的

打碎!打碎!

我們的英雄說得斬釘截鐵



大大的銅像是美好的

萬歲!萬歲!

我們的英雄喊得興高采烈



根據來自台北的消息,以《醜陋的中國人》一書聞名的柏楊,最近結束了大陸探親之旅返台。報導中並說﹕「…柏楊的家鄉在河南輝縣。他在北京即聽說家鄉給他立了一個銅像。柏楊一聽,覺得這不像話,應該打碎。「任何一個銅像最後都是被打碎的』。但他還是忍不住想去看看。就在河南省新鄉市到輝縣的公路上,柏楊看到之後,大吃一驚!銅像有他本人的兩倍大,…柏楊以為一點點大,敲了就算了。但,這樣一尊龐然大物,使他非常感動。『這時候若我堅持打碎,就太矯情了。當時心中十分感激。』」

上面這篇報導,如果不是因為它涉及了一位我素所敬仰的朋友,我也許會把它當成一篇有趣的極短篇來讀。試想,一向反對別人裝神弄鬼的英雄,如今自己卻被拿去當偶像;一聽到鄉人在替他造銅像,我們的英雄的頭一個反應是要把它打碎,因為他清醒地知道「任何一個銅像最後都是被打碎的』。等真的看到銅像,並非「一點點大」,而是有他本人兩倍大的龐然大物,我們的英雄卻也像歷史上的許多「大人物」一樣,忍不住膨脹發燒大感(動)特感(激)起來,再也捨不得「敲了就算了」!這是多麼新鮮而又熟悉的歷史反諷!

但我無論如何不肯相信這是一篇真實的報導;它多半是記者先生一時的靈感之作。理由很簡單﹕如果立銅像是好事,柏楊不會矯情的因為「一點點大」便要去把它「敲了就算了」;如果立銅像是壞事,柏楊見到了那龐然大物一定覺得更不像話,更會堅持去把它打碎。這是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同醬缸文化苦鬥了那麼多年的柏楊焉有不懂之理!

而居然有人這樣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居然有人想用這種栽贓方式醬化我們的英雄!

我幾乎聽到柏楊在那裡力竭聲嘶地大叫﹕「醜陋的中國人!」

1989.3.1



*轉載自《不為死貓寫悼歌》,秀威資訊,臺北,2011

**鄭明娳著《現代散文》(三民書局,1999.3)對本文有相當精彩的評析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