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25, 2011

「台語」論壇

作家黃春明日前在台南演講時與蔣為文發生衝突,《2100全民開講》邀蔣為文、陳若曦、前立委張俊宏等人上節目,探討台語文的問題。演講當天也在現場的陳若曦指蔣的行為「不合適」、「偏激」;蔣反指陳「住在外國太久,不了解台灣情況」、「妳也很偏激」。陳回嗆說,她回台灣十幾年了,「怎麼會說我住在外國太久?」

陳若曦說,以她對黃的了解,黃是希望用最多人能夠理解的文字來書寫,並非否定台語文;蔣則反問,「那妳為什麼不用英文,英文更多人理解」;陳則以「我是漢人、不懂英文」回應,2人又一陣脣槍舌劍。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
/2011/05/27/91-2715796.htm#ixzz1NWgfe9BW
--------
「語文的推行,聽、說、讀、寫四樣都不可少;黃春明卻認為只要有聽、說,不必有讀、寫,這是不對的。」蔣為文說,黃春明是有名的作家,他對黃的作品也很肯定,但黃不是台語文專家,演講時卻對著那麼多聽眾傳達錯誤訊息。

黃春明認為因為台語文的版本太多,難以推行,蔣為文指這種說法本末倒置,就是因為台語文不受重視,才會有那麼多版本,像當初推行國語,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才訂出注音符號,如果台語文受重視,自然能夠有統一版本,推行更方便。

@ http://udn.com/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may/27/today-p7-2.htm
〔記者林恕暉/台北報導〕成大副教授蔣為文對文學家黃春明演講稱台語不應文字寫作的說法提出抗議,引發衝突,台灣南社等社團發出聯合聲明指出,他們願意與黃春明等人公開辯論,以爭取母語文學地位與教育資源。

爭取母語文學地位 願公開辯論

蔣為文昨天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一百多年前就有台語寫作的歷史資料,多年來也有許多人以台語寫作,黃春明雖是文學家,對台語文的寫作不了解,卻在演講時聲稱台語不能拿來寫作,也不清楚母語教育情況,卻一再諷刺母語課程教導寫作是增加小孩負擔,他聽了二、三十分鐘的演講,掌握黃春明的說法脈絡,才會提出抗議、質疑。

台灣南社、北社、中社、客社、東社、公投護台灣聯盟、教育台灣化聯盟等社團昨天也發表聯合聲明,質疑衝突時黃春明不僅口出五字經,甚至並比中指,但蔣為文卻遭各方圍剿,相當不合理。

南社等社團並指出,以台語、台文書寫的文學作品應當逐漸成為台灣文學的主流之一,但母語文學教育資源匱乏,台語、台文系畢業生迄今無法以正規教師資格報考國小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教師,資源被中國文學系壟斷,使台灣語文系所奄奄一息,員額編制精簡,但部分大學中文系所卻有三十幾位教授、助理教授,佔盡公部門資源。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may/26/today-o4.htm

◎ 廖輝煌

台灣多數人所說的語言雖源自閩南,但眾所皆知的都稱做「台語」,「台語」一詞為專有名詞,它不是「台灣語言」的簡稱。無人會反對客語、華語、原住民語等皆屬「台灣語言」,文獻自百多年前即稱台灣有一族群使用「台語」。

誠如「台南」並非「台灣南部」的簡稱,「高雄」雖也在「台灣南部」,但「高雄」不能說:「我也是『台南』」。魚歸魚,蝦歸蝦,雖然牠們都是海產。

台南也好,高雄也罷,並未因此而失去它是「台灣」的一份子。說客家語也好,說原住民語也罷,並不因未稱「台語」而因此失去他是「台灣人」的身分。

我們應該說:「台灣語言」包括在台灣使用的主要族群語言如:客語、台灣華語、原住民語、台語。事實上「台語」與「福建閩南語」已分支四百年,也產生在地化的質變,「台語」已不再是「閩南語」了。

(作者為國小教師)
--------------------------
◎ 言真

為何所謂的「Ho-loh台灣話」不可稱為「台語」?這種語言本來就是台灣最多人使用、可代表台灣的「一種」語言,如果這樣還不可稱為「台語」,那麼也應該反對像「日語」、「英語」、「美語」等名詞的存在,因為日本也有「東京日本話」、「關西日本話」,甚至北海道、沖繩當然也都有其地方性「日本話」,難道以這樣的理由,就可以反對最能代表日本、最多人使用的日本話叫做「日語」嗎?

我建議各族朋友們更須「有容」,不要容不下「台語」這一名詞和它所能代表台灣的語言這一事實。不錯,「客台語」、「原住台語」、「新住台語」…等等都屬於「台灣的語言」,但不必爭用或排斥「台語」這一名詞,因為「台語」當然本該指在台灣最多人使用,自然也最有代表性的「一種」語言;否則,英國有「英語」、美國有「美語」、日本有「日語」,而台灣卻不可有「台語」,這不是很奇怪嗎?

(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
10多個社團組成的「反對閩南語歧視稱呼」正名聯盟,要求教育部為將九年一貫課程使用「閩南語」歧視稱呼公開道歉,並將閩南語改為台語,公開國小台語教材審查委員名單。

 包括台文筆會、台灣母語教育學會、台灣南社等10多個民間社團組成「反對閩南語歧視稱呼」正名聯盟上午在民主進步黨籍立委陳亭妃、王幸男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抗議教育部將九年一貫課程台語課程改為閩南語課程、台語認證改為閩南語認證;同時,要求國立編譯館停止利用審查名義從事歧視霸凌,公開國小台語教材審查委員名單。

 陳亭妃表示,過去教育部規定是台語語言能力認證,民國99年改成台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民國100年連「台灣」兩字都拿掉,這是語言文化倒退,打壓台語認證的代表。

 陳亭妃說,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閩南」是蛇種、野蠻民族的意思,是一種輕視、歧視的意味,而且「台語」這麼好的稱呼為何要改?這也違反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及國際筆會「世界語言權宣言」的種族平等精神,顯示馬政府對文化與族群價值的不重視。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蔣為文表示,稱台灣人為「閩南人」是欺負人,正港的閩南語與台語已經不同,教育部應尊重使用台語的人口。「台語」一詞已經使用100年以上,包括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阿公連橫出版的「台灣語典」也都用這個稱呼。現在改成「閩南語」有其政治企圖,因此,正名聯盟要求馬政府尊重台灣人使用台語的權利。

----------

76歲台灣文學作家黃春明24日在台南以「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為題演講時,遭台下成功大學副教授蔣為文高舉大字報,罵他不用台語文寫作「可恥」;黃春明情緒激動脫下上衣僅著白色內衣,兩度衝下台要打蔣,口出五字經,被工作人員拉開;事後兩人火氣猶存,黃春明說「成大怎麼會有這種教授?」,蔣為文則說受不了黃一再批評台語文,才會忍不住抗議。

由文建會、趨勢文教基金會、文訊雜誌及聯經出版社等單位舉辦的「百年小說研討會」,24日在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文學館演講廳登場,邀請黃春明演講,包括凌煙、陳若曦、愛亞、楊照及李喬等多名作家參加,卻意外擦出火花。

黃春明表示,台灣過去使用漢文,日據時期實施皇民化推動日文,國民政府來台強制推動國語,關懷台灣本土的文學在戒嚴時期倍受壓抑,解嚴後台獨意識抬頭,台語文書寫的問題浮出檯面。黃春明演講時,蔣為文突然舉起大字報,上寫「台灣作家不用台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黃春明勸蔣等他說完,可以表達意見,蔣仍高舉大字報,黃春明火大摔麥克風衝下台要與蔣理論,被工作人員拉開。

黃春明回到台上,脫下上衣僅著白色內衣繼續演講,話題一轉,以《百年孤寂》一書作者馬奎斯以殖民者西班牙文為哥倫比亞人書寫、美國脫離英國獨立卻未放棄英文為例,說明台灣人用中文寫作並不可恥來反駁蔣為文。黃春明認為,語文本來就是「混種的」,台灣目前使用的國語與北京話已很不一樣,像是「白目」、「凸槌」、「喬不攏」、「凍抹條」、「強強滾」、「好吃到不行」等口語化用詞,都已與台語混合。

蔣為文再次舉起海報,批黃春明不是台語文的專家,憑什麼否定台語文。黃春明再度衝下台,口飆五字經,又對蔣比出中指,現場鼓譟聲起,蔣離開現場,黃春明也草草結束演講。媒體報導,黃春明事後對於遭嗆一事,質疑「成大怎麼會有這種教授?」他一定要寫一篇文章把事情說清楚,他強調台語文要讓人懂,還有,談台語文會扯上政治,他最不喜歡。

40多歲的蔣為文原本是淡江大學機械系畢業,後來轉攻台語文,拿到美國德州大學博士學位,已在成大任教8年,專研台語和也是羅馬拚音的越南語。蔣為文說,他是受不了黃春明一再批評台語文,才會忍不住抗議,他認為語文的推行,聽說讀寫都不可少,黃春明卻認為只要有聽、說,不必有讀、寫,這是不對的。蔣為文並說,網路一面倒地罵他,根本是抹黑。

原文網址:
http://www.nownews.com
/2011/05/26/91-2715501.htm#ixzz1NRfjv2lo

---
◎ 簡文通

許多人認為提倡台灣母語是台語的沙文主義,其實南社提倡客語的認真自信值得肯定。全台灣高雄是唯一考國中、國小校長要以台灣母語即席演講三分鐘,客家人可以選客語;原住民可以用原住民語應考,並不以台語做限制。

高雄的「台灣母語日」訪視連續實施七年,成果不如理想,成績則是全國所有縣市第一。其中前金幼稚園,全園學生全部都會日常的客家生活問候語。高雄的莊敬國小,父母中的一人是客家人者佔全校的六分之一,但「台灣母語」課程選修客語的佔全校的四分之一,成果相信令客家人告慰。實際上,高雄的「台灣母語日」訪視,訪視委員都有約束,如果台語、客語、原住民語三語並重的都會加分,獨尊台語的成績反而不利,絕不是中國媒體批評的台語沙文主義,那不合事實。

高雄市政府去年從上萬首「台語古詩詞」中選出十餘首編撰成冊,並以台語歌仔戲吟唱製成CD。目前在高雄市政府客委會支持下正在做客家山歌、平板、山歌子的吟唱製成之日,希望客家鄉親可以分享。

南社副秘書長蔣為文副教授不是台語沙文主義者,南社永不放棄的是擺脫中國殖民教育,重建台灣本體教育的精神史,讓台灣子弟有能力回到精神的故鄉。

(作者為台灣南社社長)
---------------
◎ 張復聚

文藝復興之父義大利文學鼻祖但丁(Dante, 1265-1321)捨棄最熟練的語文,選擇當時大家看不起的Tuscon地方母語寫他的母語文學《神曲》,不但開啟義大利語文及文學,也刺激歐洲各國母語語文及文學,今日世界文學的源頭就是這樣來的。

日本文學最經典的《源氏物語》也是用母語和平假名書寫而成,而非標準語與漢字。今日日文文體仍是漢字、羅馬字abc與平假名、片假名混合使用,未聞「不倫不類」之譏。十九世紀俄羅斯幾乎全國都是用法語法文讀寫,然而普希金卻獨排眾議堅持使用母語,終於成就今日俄國文學。二○○六年俄國普希金文學博物館館長Bogatyrev Evgeny Anatol’evich來台灣訪問時曾表示,語言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資產,語言若消失,文化必然也跟著滅亡。俄國因為有普希金提倡母語文學,才會有普希金、托爾斯泰、蕭洛霍夫三位文壇巨人的成就。

台灣好不容易才踏入現代民主社會,理應鼓勵多元文化、尊重人權;對長期受殖民迫害的各族群母語,官方應該設立公共機構來使用、保存及發展母語文化,像瑞士政府每年出巨額資金獎勵只有○.六%人口的母語Romansche。可是七十四%台灣人的母語卻一路遭受迫害、歧視與忽視,時至今日仍無公立專屬電視台或廣播電台,變成只有競選時期政客騙取選票的工具。誰說台灣有人權?語言權還是國際公認的基本人權呢?

(作者為高醫台語文講師)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may/28/today-p10.htm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與作家黃春明的爭執餘波盪漾,一群不認同蔣為文激進作法的成大台文系教師昨天聯合發表聲明劃清界線;蔣為文表示,簽署聯合聲明的教師都未教台語文,彼此理念不同,對他們的聲明予以尊重,他願意與黃春明及政大陳芳明老師就台語文公開辯論。

蔣對聯合聲明表尊重

台文系教師聯合聲明稿,獲得成大校長黃煌煇同意,並公告於成大網站首頁的公佈欄。

聯合聲明指出,成大台文系對台灣文學的定義抱持廣義態度,尊重台語文學前輩及其成果;但不認同蔣為文在小說家黃春明先生的演講場合所採取的抗議手段與態度,反對預設立場且不尊重演講者的行為。

聲明指出,台灣文學不應走向狹隘,「只有用台灣話文寫成的作品,才是台灣文學」、「台灣作家就必須用台灣話文創作」,成大台文系批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進行的「再中國化」的文化政策,但不表示無視或全然抹除中國文化的影響,我們不歧視中國人,反對使用以中國為名的種種歧視性字眼批評他人。

簽署者包括林瑞明、吳密察、施懿琳、游勝冠、吳玫瑛、李承機、廖淑芳、鍾秀梅、簡義明、蔡明諺等人。

蔣為文無奈表示,近日批評的人都不在事件現場,他受邀到電視台談立場,播出的也是經過剪接的片斷,大家都沒聽到黃春明演講的內容,即一面倒地批評,主辦單位也不敢公佈錄影、呈現完整內容。

蔣為文表示,黃春明演講中多次提到「我們中國人」、「我們漢人」,又說台語、客家語是生活語言,在家說自然就會說,會流傳下去,不需要特別發展台語文,黃認同中國,言下之意希望別人認同中國,這樣的態度當然是「可恥」。

蔣為文不解說,為什麼大家都得接受華語教育,台語就不需要教,根本是雙重標準,大家都要說華語、學華語,怎麼沒人說是文化霸權,卻說台語霸權。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may/28/today-o12.htm


台語的明天
◎ 謝博光

有人說: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只要彼此能夠理解,使用哪一種語言沒有那麼重要,何必斤斤計較?他所不知道的是:語言是文化的根,語言消失了,文化也被拔除,連帶整個族群也失去存在的積極意義,尤其在執政者的有心操弄之下。

於是號稱有七成以上台語人口的台灣,一種隨時隨地可以看到的景象是:年輕的夫妻和父母說台語,轉個頭對孩子操起「國語」,然後老一輩再蹩腳的使用他們並不熟習的語言和第三代「溝通」。

以前說北台灣是華語的天下,現在則是舖天蓋地,連最有本土意識的南部也淪陷,台語變得岌岌可危。不僅年輕人不屑說台語,連年長的一輩也開始對「國語」朗朗上口,你必須見怪不怪,才不會被視為異類。

那些鄙夷父母從小所教的語言並把它視為洪水猛獸的人,有沒有想到他們認為「丟臉」的,其實是一種古老的語言。

青菜?是「請裁」啦!是「請你裁決」的那種謙虛與雍容有度,不是浮面的「隨便啦」的涵義。西北雨?正解是「夕暴雨」,一如字面,是黃昏時刻突如其來、又隨即消失無蹤的一陣雨。「唔知也」比起「不知道」哪裡難登大雅之堂?再看「斟酌」,是倒酒的動作,意思是要「留意」不要倒得太少或多到溢出來,兩者字面相較,其蘊含的意境高下立判。又:「妳要細膩喔」,比之「妳要小心喔」哪裡粗鄙了?

唯有不自甘暴殄天物,我們才有希望看到台語的明天!

(作者為退休人士)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
/art_id/33422955/IssueID/20110530
謝德謙)
2011年 05月30日
作家黃春明在台南的演講,遭成大副教授蔣為文抗議一事頗引注目。然而,此事應回歸事件本身。
該演講係文建會指導,國立台灣文學館、趨勢基金會、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國家圖書館、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等共同主協辦「百年小說研討會」的專題之一,講題為「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其中,若干問題頗值探討:
首先,該講題在「台灣文學館」出現,並以「否定性」觀點討論「台語文」自有其目的。其次,黃春明非台語文專家,他也自承看不懂國小台語文課本,為何定該講題?第三,他以「閩南語」、「方言」稱呼台語,並以「中國人」自居,甚至以台灣也過端午節為例,表示台灣中國同文同種,不應搞「一邊一國」,極具政治挑釁意味。第四,他批評台語僅有口語,無書面語不符事實。第五,黃除點名批判台語文學者鄭良偉等人,更批評台語文書寫「不倫不類」。下文將分述之:

台語書寫起源甚早
撇開該演講的政治目的不談,黃春明為何因看不懂台語文課本就加以否定?須知,越南與韓國都曾使用漢字書寫系統逾千年,目前也還在過端午、中秋等節日,難道都應屬於中國?至於,「閩南語」的說法係蔣政權的創設,黃大師竟然不察!何況,在中國福建係稱「泉州話」、「漳州話」或「廈門話」等。而且,「閩南」地方的人也難以理解台語。至於,黃說台語「沒有書面語」,則係「若非無知,即屬說謊」。畢竟,別說和台語同源的泉州話、漳州話在16世紀就有《陳三五娘》(又稱《荔鏡記》)的白話文作品;而且,有人主張台語是中原古音,用台語讀唐詩確實遠非華語可比。
光以現代白話文而言,台語羅馬字的《台灣府城教會報》在1885年即出現,並刊行不少小說。又,1925年,賴仁聲出版的《俺娘的眼淚》是台灣最早出版的台語小說;1926年,鄭溪泮則出版長篇白話字小說《出死線》。更甭提,打馬字(白話字、教會羅馬字)在1852年即已出現。
當然,黃春明批評台語文書寫「不倫不類」更有意思。因為,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時創作「德文聖經」(爾後才有康得、哥德等的巨著)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在當時也都受此詆毀。畢竟,當時的歐洲係以拉丁文為「正統」。
基於上述緣由,蔣為文遂舉海報抗議。其雖分別以台語及華語書寫:「Tai-oan chok-ka ai iong Tai-oan-gi chhong-chok!」、「台灣作家不用台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及「用殖民者的語言華語創作才須商榷!」等抗議辭;然而,並未搶黃春明的麥克風,亦非阻礙其發言。
然而,黃卻摔麥克風,衝下台作勢要打人,並罵「肏╳╳╳╳」且比中指「回敬」。試問,那僅是「修養不好嗎」?
此外,原本網路有該研討會的全程實況轉播及錄影,會後卻遭移除,不知原因為何?
總之,本事件若未深究上述問題,僅一味偏袒「黃大師」,台灣將成野蠻、邪惡之地!
作者為中山醫大暨靜宜大學兼任講師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
/article/art_id/33425197/IssueID/20110531
蘋論:國罵黃與倒楣蔣
2011年 05月31日
蔣為文與黃春明的衝突,至少有兩個面向。關於語言的來源、變化、附著於意識形態上的變種、附著於政治現實上的變種、以及在創造想像的共同體時的工具價值等。另外一個面向則是民主生活的態度與教養。
關於言語和統獨的關係,公婆各有各的理,若要釐清問題必須進入學術性的論辯。情緒衝動罵人「操XXXX」(超難聽的國語5字國罵)是可恥的行為,沒有資格參與討論;倒有資格參加罵髒話大賽。
作家欠民主風範
從民主機制的角度看,蔣教授當然有權利在黃先生公開的演講廳裡表達言論自由。他舉牌抗議,反對黃的語言觀點,是公民的表意自由,受《憲法》保障。黃竟激動到脫衣衝下台做出毆打蔣的姿態,並且口出5字大國罵,辱及人家母親;這位「國罵黃」是我們認得的大作家黃春明嗎?一點民主風範都沒有,也缺乏文明的教養,他寫的小說誠實嗎?
奇怪的是,多數媒體一面倒地罵蔣,沒人對黃的「國罵」有意見,好像只要黃的「語言政治」立場跟他們一致,就算罵得更髒都沒關係。馬總統還電話慰問黃,難怪在他治下,台灣的言論自由和民主機制每下愈況。成大台文系10位教授經校長同意聯名圍剿蔣。依法應該要行政中立的成大,把此事刊登在成大網站首頁的行政公告欄,還批評蔣「……主張教授應本於學者風範,行為應符合社會期待。」成大行政中立了嗎?這件事是誰沒有風範?是誰不符合社會期待?若蔣不符合社會期待,黃的5字國罵難道就符合「社會期待」?還是符合「政治期待」?莫名其妙!
在公共場合舉牌是名正言順的「表意(言論)自由」,何況沒有鬧場。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記者會上被人丟鞋子羞辱,他有脫衣衝下去做打人狀嗎?有大罵F字頭的髒話嗎?民主國家官員在公共場合演講,常有反對者舉牌抗議,有人脫衣衝下去耍流氓嗎?有公開大罵髒話的嗎?江澤民在位時公開大罵香港記者「太天真」,就遭人引為笑柄,何況口出髒話,出言不遜了。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
/article/art_id/33422959/IssueID/20110530
(劉承賢)
2011年 05月30日
初聞黃春明在台灣文學館演講現場,與聽眾爆發衝突,一般人因著對知名人物的基本信賴,難免先入為主地認為黃春明受了委曲,而這或許就是許多媒體及一般大眾,對這件事情的第一反應,只是,如果我們就事論事,還原事情的真相,那麼,我們或許不會這麼理所當然地認為黃春明是個無辜的受害者。
在此想指出,許多媒體及一般大眾沒注意到的是,黃春明之所以會引起聽眾之一成大教授蔣為文的抗議,事實上是黃春明在演講當中出言不遜在先,而蔣教授的抗議方式,一開始也僅止於靜默地高舉海報,儘管如此,黃春明卻大聲咆哮、口出穢言、甚至衝下台作勢要打蔣教授,如果說,黃春明可以在台上對支持台語文運動的學者進行人身攻擊,搬弄台語文書寫及台語文學的錯誤資訊、甚至出言污衊台語文學創作者,那麼,何以蔣教授連在台下靜靜地以大字報抗議的權利都沒有,事態至此,難道不像「放火可以,點燈卻不行」的一場鬧劇?
論者有以為蔣教授攜帶海報,已有預謀在先,但這並不是因為蔣教授無的放矢之舉,蔣教授之所以有所預備,正是因為黃春明有前科在先,早在以往演講就已出言不遜過,這次,又再次以「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為題要發表演說,關心台語文運動及母語復振的蔣教授,當然有必要事先因應。

和平抗議卻遭羞辱
可惜的是,蔣教授還真的料中,黃春明果然又利用演說場合,點名侮蔑他人,而蔣教授平和地、安靜地以大字報抗議,卻遭到黃春明本人及主辦單位的言語暴力甚至穢言羞辱,兩相比較,風度可謂有天壤之別。
該場演說有全程錄影,沒想到會後該場錄影卻被逕由網站中移除。並且,網站中黃春明的專題演講題目也一度被竄改為「請讀一頁小說」,直到27號才又改回原題。我不曉得負責執行的文訊雜誌社及趨勢教育基金會是否在隱藏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
任何紛擾,接受公評是基本事理,但主辦單位事後將錄影資料由網站拿下,且逕行竄改黃春明的講題,難道是因為理虧心虛?如果黃春明及主辦單位自認有理、受了委曲,何妨將全程錄影公諸大眾,讓大家來評評理。

作者為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副總幹事

++++++++++++++


黃春明演講錄音片段:
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sXgAuKk84EM&feature=player_embedded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jun/2/today-o8.htm
台文系價值何在
◎ 許佩旻

日前蔣為文老師在黃春明先生的演講會場舉牌抗議,引起系上師長們群起反感,發表聲明表示譴責。一瞬間,讓讀了四年台文系,即將畢業的我充滿困惑。

長久以來,台文系教我們要獨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要有行動力。在面對這個問題上,他們對於抗議事件「深感不妥」,認為蔣不尊重講者,並且表示「台灣文學不應走向狹隘的定義」,嚴正譴責蔣為文的行為;但卻沒有針對黃春明爆粗口的表現與所談論的講題謬誤百出抱持一貫的批判精神。這種雙重標準的評判原則,道理何在?不去審視彼此論述合適與否及衝突背後的意義,反而提出聲明急於撇清關係。此舉反而只會激化衝突,將可能發展而成的文學論戰導向一個只剩激情的方向。

台灣文學史上,一九三○年代第一次鄉土文學論戰,即提出漢文無法周延顯示多音節的台灣話,應有專屬的表記方式。直到一九七○年代,綜觀先後歷經的三次論戰,都是強調脫離殖民文學,針對台灣文學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尋找一個出路。就系上所教授的台灣文學史脈絡,如果我們都能肯定過去是為了脫離日本殖民的努力,尋找台灣主體性而生成文學論戰,這個當下正是一個現在進行式。舊的問題,新的時代,面對已經存在的台灣話文,回過頭審視八十年前未竟的論戰,台文系教授卻帶頭否決這個辯證的機會。「批判再中國化」的聲明稿,卻獨對這次抗議事件反殖民的聲音視而不見,自我矛盾。

打著「廣義的台灣文學」的名號,自稱「尊重台語文學的發展,也期待共建多元語言的環境」的台文系,雖然號稱認同母語文學,事實上在語言問題上卻急於擺脫「多元化」的可能性,以全「華語文學」的態度,來否定母語文學的發展。認定母語只要會講即可,用母語書寫會造成閱讀障礙,因此不需要使用母語書寫。試問,你們真的有尊重母語文學嗎?那麼是誰在壓縮系上母語學分?是誰自動將「台灣語文」窄化成「台語」激化衝突?是誰?

台文系可以不支持母語文學,但採用劃清界線來處理這次抗議事件,果真是最合適的方式嗎?這樣的台灣文學系,自己正在否定自己被肯定的價值。 (作者為成大台文系應屆畢業生)

◎ 林思廷

成大首頁發出台文系教授的聲明稿,試圖切割事件主角蔣為文教授,而這其實就是台文系糟糕的現狀。

台文系強調學生應有獨立思考,對於母語的認識和態度,我們竟然比非台文系的學生還要反對或不想沾上邊,不願承認殖民情境下語言政策的錯誤、以母語書寫掙脫殖民,卻又身為「台灣文學系」,那台灣在哪裡?只剩下文學,何不直接更換系所名稱?

設立台文系的目標之一是培育母語師資,我就讀後卻發現,不會講母語在系上比較自在,甚至有老師認為,母語只要會講就好了,不一定要會書寫。甚至在台文系講台語反而彆扭,有同學因為講台語和書寫羅馬字被貼標籤,如今在媒體上發生的指責和批判,就是在台文系的縮影。身為一個畢業生,我很迷惘,因為學得多、學得雜,卻沒有學得精通的專業。對於台文系畢業生而言,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母語語言的訓練,僅止於選修課,成為母語師資的可能性極低。試問,系上關心學生進入台文系的期待嗎?

如同教授們的聲明一般,廣義的台灣文學定義使我們得以接受許多文學作品的薰陶,但卻也使得台灣文學可以用華文文學、現代文學,甚至是中國當代文學等概括取代,對於母語文學和教育的空間,往往不足,甚至被打壓。如此的「台灣文學系」,本質上應該被稱作「華文文學系」,也建請系上教授考慮更名,以避免往後進入台文系的學生,對母語文學或教育存有不正確的期待和矛盾。 (作者為成大台文系應屆畢業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