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02, 2011

建立台灣共識

2011-7-3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jul/3/today-p1.htm
(作者盧世祥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星期專論》建立台灣共識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日前在台北說,面對中國強求統一的攻勢,台灣內部不分藍綠,必須以台灣核心利益為基礎,形成共識,妥善維護,才足以因應這一挑戰。這位長年關注台灣民主的友人強調,只要內部政治繼續兩極而分化,共識即無從凝聚,台灣也難以適當回應兩岸關係的考驗。

卜睿哲的談話,不但旁觀者清,對於已進入大選政治季節的藍綠陣營,也是適時的提醒。誠然,正為爭奪政權而惡鬥的政治人物,未必因他剴切的呼籲而明顯修正行為;但在面臨包括被中國併吞等諸多挑戰之際,台灣不斷內耗的政治現狀不應持續。卜睿哲的諍言,因而點出打開內外多年困境的關鍵。

政治社會長年分歧 民主未臻成熟

告別威權、進入民主時代之後,台灣人民走向當家作主之路,總統普選、政黨輪替、國會全面改選、媒體自由開放…。不過,民主也讓台灣社會陷入嚴重的分裂與對立,無力共同向上提升國力,甚至開啟外力介入的大門,危及國家生存與發展。民主強調分立制衡,也有妥協合作的特性,但民主化二十多年來,台灣政治社會卻長年分歧而共識難以建立,顯示民主仍未成熟。

每晚黃金時段的電視談話性節目,最足以反映社會分裂的實況。這種節目,本應平實理性評析公共議題,但在唯利是圖的收視率惡質競爭中,竟演變成黨同伐異,真相與是非不但未能越辯越明,台灣社會還因意見不同而天天對峙互批;長期對罵且壁壘分明的結果,人民內部相看兩厭。社會學者曾指台灣因屬家族導向社會,人們彼此信任程度較低,為共同目標而努力的整體能力較差,如今更因民主化而導致這一社會資本赤字連連。從而,越是重大的議題,社會分歧越是嚴重而無解。興工已經十多年的核四,就是明顯例子。核四不但在一九八○年代提出即有爭議,還演變成政客試圖罷免總統的理由,如今在總統大選又為唇槍舌劍的議題;其分裂台灣,不知伊於胡底。

國會只顧黨派利益 無視全民利益

政治中心的國會同樣令人難以恭維。國會集個別利益代表於一體,原應調和為整體利益,不能只顧黨派利益及立場。但是,我們國會在民主化之後,眾暴寡惡習不改,絕少為公共利益而出現跨黨派投票。最惡質的,無視全民利益的國會,因堅持政黨立場可以連國家安全一併斷送:在中國積極建構武力併吞台灣之際,立法院連續五、六十次封殺向美國軍購案;如今先進戰機、潛艦採購阻力重重,國家自衛能力明顯弱化。

敵我矛盾錯亂 動搖國家認同底線

民主只具表象而欠缺實質,其例罄竹難書。藍綠長期對抗,彼此積怨越深,相待如寇讎,「跨黨派兩岸小組」、「經發會」、「扁宋會」之類朝野嘗試化解歧見的場面不再,反而國共聯手制台極為麻吉,諸如「國軍與共軍都是中國軍」的醜劇一再上演。人民內部與敵我矛盾錯亂,動搖了國家認同基本底線,台灣豈能不陷入危機?不能團結對外的政治互動,既不足以激勵社會公眾信心,也無力因應外部挑戰,台灣有國家之實,在國際社會卻名分地位都已明顯遭邊緣化。

如此「民主內戰」不僅重創國家安全及國際地位,即使讓世人驚豔的「成長且均富」台灣經濟經驗,也有如明日黃花。如今我國失業率高居四小龍之冠,經濟成長常居後段。更讓百姓痛苦的,上班族實質薪水不如十幾年前,貧富(最高低各五%)差距為歷來最懸殊的七十五倍,年輕族群每九人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加上高不可攀的房價,導致庶民日常民生不樂,年輕人前景不亮,窮忙族及苦勞到處可見。

歷經「民主內戰」之後的共識重建,因此至為必要,這不僅有如卜睿哲所說,關係有效因應中國步步進逼,也影響民生經濟與公共福祉的未來。

我們所需要的共識,國家正常化無疑是第一位。不論叫台灣或中華民國,我們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是別人的一部分。國家自有國名旗歌,外力所強加竄改的,我們都不能默然接受,也絕不容自我矮化龜縮。國家運作有憲法,且立基於人民土地之上,我們的憲法外來有如在雲端,離斯民斯土太遠,理應修改重制以切實際。在教育文化方面,同樣必須以認同這塊土地及人民為主體,不論先來後到,大家都是台灣人,拒絕當別人的「小三」。

善用公投解決爭議也很重要。公投讓社會普遍辯論決定重大議題,化解核四、ECFA等尖銳爭議,是以直接民主打破代議政治的惡鬥僵局。我們理應打開「鳥籠」,減少限制、降低門檻、擴大議題,還公投於民主常規;最終有如先進國家,公投成家常便飯。一個有能力民主平和解決爭議的社會,方足以共創希望未來。

停止民主內戰 不容只分不合惡鬥

確立可長可久的中國政策是其三。由於台灣對中國並無領土主權野心,追求統一其實只有遭併吞或「被統」一途,不但愚不可及,嚴重背離維持自主現狀的普遍民意,也不利中國本身民主和諧發展的未來。台灣與中國,最理想的關係是兄弟之邦,在國際體系平和往來。唯平等且符人民期待,方能長久;對於企圖改現狀為父子或主從關係的內外勢力,朝野應合力抗拒。

停止「民主內戰」,請從大選的政治活動做起。藍綠政治人物不但應拒絕必來的紅色外力介入,更要積極尋求建立台灣共識。公眾也須以此檢驗候選人及政黨,不容民主政治只分不合的惡鬥,繼續傷害台灣核心利益。
(作者盧世祥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