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13, 2014

以客語詩寫史

●以客語詩寫史

六堆客籍文學家研究
論文精要
鍾屏蘭


以詩歌來敘寫歷史是所謂的「詩史」,
這方面曾貴海及陳寧貴皆有相當出色的作品。
曾貴海的家鄉在屏東佳冬,這村莊是屬於南部六堆客家之一。
三百多年來,這裡的先民從渡過海峽黑水溝到南台灣屏東平原,曾歷經閩客械鬥、台灣割據、台灣光復、白色時代及追求民主的過程,詩人以其敏銳的心眼,以敘事詩的形式,直接、間接的將歷史事件、人物故事,婉轉細膩的呈現出來,曾貴海的詩史作品,主要有自大陸移民來台建立家園--〈六堆客家人〉〈故鄉个老庄頭〉;抗日保鄉的悲壯史詩--〈下六根步月樓保衛戰〉、
台灣光復後的白色時代--〈冬夜的面帕粄-記白色年代〉、解嚴後的民主運動--〈台灣菊蘭 -詩送葉菊蘭〉、六堆客家人的變遷--〈平埔福佬客家台灣人〉等。詩人反映歷史背景的詩篇,時間縱深達四百年,空間廣度由屏東佳冬一地,擴及客家六堆地區,更遍及整個台灣各地。內容更從一己親身遭遇,至週遭親朋好友經歷,乃至整個台灣族群之際遇,且從其中又往往能透顯歷史意義和批判,以映現一代整體風貌,故其作品已近乎具有「詩史」價值。
在探討曾貴海以詩寫史的創作用心與動機方面 他認為「哲學有兩個面向:
一個是存在的問題,人是什麼?我是誰?人為什麼活著?
這是屬於認識論、本質論的問題;另一個是生活的問題,人怎麼樣活著?活著的價值如何?這是歷史。

由哲學進入歷史,哲學一定要和歷史結合,沒有歷史就沒有哲學,從歷史中反觀
生命體驗與思考。自大學時代對史觀的培養、歷史的偏好,
發展出社會批判,進而研究人類追求生存與正義理想的歷史,〈步月樓之戰〉不僅書寫歷史,更寫出 面臨戰亂的生存焦慮。用客家詩寫歷史,除了要打破過去
客家詩歌以田園、人物白描鋪敘為基調的創作風格,將客家詩歌帶向另一個的境界,有意挑戰用客家語言做為歷史敘述的可能性以外,更希望能將這段歷史、深刻的戰亂印記作為佳冬人的共同記憶。詩人寫史不能沒有詩的光采,但也不能扭曲歷史的真實性。因此〈步月樓之戰〉的完成時間是比較長的 寫史詩需要經過考據
田調等佐證資料,不能夠完全相信史書的記載。」尤其他認為:
「不同民族在撰寫與自己相關的歷史時難免有所偏頗,這一點要仔細察辨,
不可盡信歷史。歷史之筆是寫給公正無私的歷史看的,
不是為了某一個人寫的。歷史可以有成見,但不能有偏見;
成見是學習的見解,透過累積的經驗和知識來建構書寫,
偏見則是偏頗的成見,是一種謬見。知識份子就是當時代需要的時候,
不妥協並勇於向邪惡的力量抵抗、講真話的人。」

至於陳寧貴也有一部分詩史的歷史詩作品。
分別是「面對---碎裂之戰」、「面對---天光日」、「面對---臨暗」,
這三首客語詩。

陳寧貴先生的看法是:「臺灣這個島,平埔族、原住民在此,
可是幾乎是無政府狀態,林道乾海盜騷擾,只想搶用物資,平埔族人抵抗,卻死傷慘重所以我用「面 對--- 碎裂之戰」;客家族群來此,經營家園,朱一貴之亂,紛擾了客家社區,於是起來保衛家園,而且成功了,所以我用「面對---天光日」,但是接下來,清政府又將之割讓給日本,六堆客家族群又得抵抗日本國家武力的接收,客家族群幾近覆沒,所以我用「面對---臨暗」。」

另外,六堆的過去,除了他的「面對---天光日」、「面對---臨暗」,還有一些描述的早期六堆胼手胝足經營家園的那種韌性, 在在都讓人刻骨銘心。 所以,這可說是發展六堆的特色,希望被其他族群的人看見、驚豔!否則六堆僅剩歷史名詞,將是令六堆客家族群覺得非常遺憾的事。

從上述兩位歷史詩的作者曾貴海與陳寧貴來看,
兩位可說都有相當深刻的史觀、史識。都達到了哲學性的高度,
這是非常難得的成就。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