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15, 2019

耳朶

體驗和敏感性會形成一個彼此加強的無限循環。沒有敏感性,就無法體驗任何事物;沒有體驗各種事物,就無法培養敏感性。敏感性並不是能夠靠讀書或聽演講來培養的抽象能力,而是一個實踐技巧,必須在實踐中慢慢成熟。
讓我們以喝茶為例。最早,我是在早上讀報的時候,喝加了許多醣、質量最普通的那種茶。那時喝茶只是個藉口,主要是想享受糖份帶來的快感。直到某天,我才發現自己看了報紙、攝取了糖分,但幾乎不算真的喝了茶。於是,我把糖量減少,把報紙放在一邊,閉上眼睛,專心喝茶。我開始感受到茶獨特的香氣和風味。很快,我開始想試試不同的茶,有紅茶、綠茶,比較著各種茶高雅的口感、微妙的香味。不過短短幾個月,我就無法再滿足於超市品牌,而是到高檔的哈羅德百貨買茶。我又開始特別喜歡一種“熊貓茶”,產自四川雅安山區,是一種以大熊貓糞便為肥料種植的茶葉。就是這樣,我一杯一杯地喝著茶,磨煉著對茶的敏感性,學會了品茶。如果在我喝茶的早期,就拿了明代的瓷杯來品味熊貓茶,可能並不會感覺與用紙杯泡茶包有太大差距。沒有必要的敏感性,就無法體驗到某些事物;沒有長期的體驗,就無法培養敏感性。關於茶的這一套,也可以應用到所有其他美學和倫理知識中。我們並不是一出生就帶著良知。在人生旅程上,害人者人恆害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如果我們注意到這件事,道德的敏感性就會變得敏銳,這些體驗就能提供有價值的道德知識,告訴我們什麼是善的、什麼是對的,以及自己是怎樣的人。(尤瓦爾•赫拉利)
這陣子
耳朶忽然很癢
是你在遠方
想念我嗎
這時將棉花棒
探入耳朶深處
就是想把你
掏了出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