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02, 2008

一罈酒醞釀半世紀

錦連到高雄後,從《文學台灣》雜誌28期起,他幾乎每期都發表兩首詩,爾後結集成《海的起源》。至今「銀鈴會」作家大都停筆,錦連已近八十高齡,還如湧泉般努力創作。他在詩序中提到他好像躲在詩壇陰暗角落,我曾笑說:

「那些站在太陽底下的人,
幾乎快被陽光蒸發掉了。
而你是一罈酒醞釀半世紀,
第一次開封。」

到底哪個後勁較強,各位可以品嚐!

曾在網路搜尋現今的台灣文學研究,郝譽翔提到現代主義在台灣是從六0年代開始的,其實這是錯誤。根據錦連作品和先前資料,台灣文壇第一次現代主義運動在三0年代,1933年楊熾昌鼓吹超現實主義,當時因台灣文學大環境是寫實主義,必須講故事。

楊熾昌認為直接講故事太明顯等於以卵擊石,馬上被查禁,若用藝術迂迴方法也可達到同樣目的。但可能曲高合寡,無法充分實踐,楊熾昌與其同仁曾出過三期《風車》詩誌。

在1952年到57年間錦連被歸納出三十首詩作具有超現實主義風格傾向,這些作品印證台灣本土超現實主義寫作,實際上應早於六0年代。不是等到《現代文學》雜誌譯介或《創世紀》提倡才有現代主義風行。

戰前台灣早有超現實主義作品,尤其錦連這些詩作重新完整出現,對整個台灣現代詩發展和現代主義運動,發揮強大的實證作用。

---張德本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