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想起 -- 植葬
當人失去了健康
名滿天下又如何
當人失去了健康
躺在黃金打造的床上又如何
人到了最後
肉身回歸塵土
靈魂回歸虛空
聖嚴法師圓寂
選擇環保的植葬
不築墓不立碑
完全回歸大自然
他指出
希望厚葬、為遺體保留
一個特定空間的觀念
已經不合時宜
從植葬觀念
可感悟聖嚴法師超凡心靈
是對世人最大教誨
大師說偈:
「無事忙中老,
空裡有哭笑,
本來沒有我,
生死皆可拋。」
----------------
推行自然葬,
台灣才有永續美好環境!
在未來的社會裡,「自然葬法」乃是勢在必行的,不僅合乎自然環保,也與法鼓山所提倡的心靈環保、生活環保和禮儀環保理念相符合;唯有推行自然葬,台灣才能永續享有美好的環境。從宗教信仰的角度而言,不論是相信被佛接引往生佛國淨土,或是蒙神召喚回天國,都是人的神識、靈魂,而非遺體或遺骨。即使見不到遺骨,依舊可以進行緬懷追思。希望厚葬、為遺體保留一個特定空間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文明,應配合環保的理念,改善傳統的殯葬方式。台灣是一個島嶼,卻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唯有推行自然葬,才能讓所有的人永續享用我們這個大好的自然環境。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人生的終點,不是生命的結束,
乃是無限的延伸以及圓滿的連續。』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
/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
「無碑無墓歸塵土」是潔身自持、愛惜羽毛,才可能在無碑無墓下仍能流芳百世。台灣政商權勢人物往往以與大宗師親近為榮,有的希望增加選票,有的為自己的貪欲漂白-------
-------------
------------------
金山環保生命園區資訊
◎地點:台北縣金山鄉三界村7鄰半嶺14-5號,與法鼓山園區相鄰
◎特色:國內首座非墓地、不立碑、沒有祭拜儀式的植存專區
植存對象不分宗教信仰或國籍
◎佔地:約400坪
◎植葬方式
骨灰分存於5個可分解的環保袋,由親屬將5個袋子親手植存於地上的5個洞內,之後撒上花瓣、覆土,全程沒有任何祭拜儀式,骨灰袋平均2年內會分解
◎植葬現況
2007/11/24啟用後,已有280人植葬
◎費用:免費(認同此環保節約的植存理念即可申請)
◎查詢:(02)2408-2665 或
www.ins104.com.tw/webppt/Main02/index.html
註:園區土地由法鼓山捐贈給北縣府,再由縣府委託法鼓山管理維護
資料來源:法鼓山、北縣府
-----------
http://blog.yam.com/duduh/article/19408332
聖嚴師父遺言
一、 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舖張,靈堂只掛一幅書家寫的輓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
二、身後若有信施供養現金及在國內外的版稅收入,贈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依佛制及本人經法院公證之遺囑。
三、凡由我創立及負責之道場,均隸屬法鼓山的法脈,除了經濟獨立運作,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唯在國外的分支道場,當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期禪修在異文化社會的生根推廣。
四、法鼓山總本山方丈一職,不論是由內部推舉,或從體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擔任,接位之時亦接法統,承繼並延續法鼓山的禪宗法脈,亦不得廢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為永式。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團精神中心,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
五、我的著作,除了已經出版刊行發表者,可收入全集之外,凡未經我覆閱的文稿,為免蕪濫,不再借手後人整理成書。
六、在我身後,請林其賢教授夫婦,將我的「年譜」,補至我捨壽為止,用供作為史料,並助後賢進德參考。故請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出版物了。
七、我的遺言囑託,請由僧團執行。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八、僧俗四眾弟子之間,沒有產業、財務及權力、名位之意見可爭,但有悲智、和敬及四種環保的教育功能可期。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
九、在這之前本人所立遺言,可佐參考,但以此份為準。
末後說偈: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念佛報師恩~聖嚴法師圓寂相關法會
2009-02-04 02:00~02-06 08:00開放瞻仰法相
2009-02-06 09:00 入殮
2009-02-08 09:00 荼毗起龕
2009-02-08 14:00 獅頭山勸化堂火葬場荼毗
2009-02-15 10:00 全球信眾大會
2009-02-15 14:00 追思植存國光號為服務上法鼓山瞻仰聖嚴法師法相以及參加發願報恩念佛的民眾,自2月4日起至15日,可前往台北國道客運總站搭乘國光號,往金山的班車均可抵達法鼓山,班車間距約10分至15分。
台北---法鼓山 每日上午5:50至晚上11:00
法鼓山---台北 每日上午5:45至晚上10:20
自行搭車上山請參考此網址訊息:
http://www.ddm.org.tw/ddm/event/main.aspx?contentid=18986
------------
聖嚴法師語錄
◎提昇人品
1.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3.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4.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5.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6.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7.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8. 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
9.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0.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11. 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12. 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是要惜言慎語。
13. 在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的想法,便能轉苦為樂,便會比較自在了。
14.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15.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16. 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17.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18.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19. 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20. 感恩能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就。
21. 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22. 遇到好事,要隨喜、讚歎、鼓勵,並且虛心學習。
23. 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造口業的好方法。
24. 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25. 踏實地走一步路,勝過說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語。
26. 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堅定。
27. 多聽多看少說話,快手快腳慢用錢。
28. 唯有體驗了艱苦的境遇,才會有精進奮發的心。
29. 踏踏實實做人,心胸廣大;穩穩當當做事,著眼宜深遠。
◎享受工作
30. 忙而不亂,累而不疲。
31.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32. 「忙」沒關係,不「煩」就好。
33. 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鬆不要緊。
34. 應該忙中有序的趕工作,不要緊張兮兮的搶時間。
35. 不要以富貴貧賤論成敗得失,只要能盡心盡力來自利利人。
36. 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37. 隨遇而安,隨緣奉獻。
38. 成功的三部曲是: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
39. 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強求。
40. 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
41. 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長的經驗。
42. 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
43. 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煩惱也就愈少。
44. 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45. 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46. 大鴨游出大路,小鴨游出小路,不游就沒有路。
47.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48. 「精進」不等於拼命,而是努力不懈。
49.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50.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51. 甘願吃明虧,是仁者;受辱吃暗虧,是愚蠢。
52. 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判斷。
53. 用感恩的心、用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便不會感到疲怠與疲累。
54. 隨時隨地心存感激,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
◎平安人生
55. 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
56. 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
57. 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
58. 過去已成虛幻,未來尚是夢想,把握現在最重要。
59. 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60. 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辯,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61. 積極人生,謙虛滿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62. 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於道名利物欲。
63. 你是有那些身分的人,就應該做那些身分的事。
64. 在安定和諧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鮮的明天。
65. 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
66. 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
67. 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68. 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69. 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70.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71. 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72. 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事。
73. 每一個孩子,都是幫助父母成長的小菩薩。
74. 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權威。
75. 夫妻是倫理的關係,不是「論理」的關係。
76. 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77. 現在所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淂的,是現在所做的。
78. 眼光,是你的智慧;運氣,是你的福德。
79. 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80. 經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富人。
81.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82. 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諸佛或諸神名號,來安心吧!
83. 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84. 不要用壓抑來控制情緒,最好用觀想、用佛號、用祈禱、來化解情緒。
85. 好話大家說,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轉。
86. 大家說好話,大家做好事,大家轉好運。
87. 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語,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88. 急須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89. 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歡歡喜喜有幸福。
90. 內和外和,因和緣和,平平安安真自在。
91. 自求心安就有平安,關懷他人就有幸福。
92. 人品等於財富奉獻等於積蓄。
93. 奉獻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
94. 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95. 要做無底的垃圾桶要學無塵的反射鏡。
96.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
97.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諒解大的。
98. 煩惱消歸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
99.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100. 淨化人心,少欲知足,淨化社會,關懷他人。
1 Comments:
8日火化 骨灰分5袋植葬
2009年02月05日蘋果日報
放大圖片
歸於塵土
聖嚴法師的骨灰將分裝5袋,植存於金山環保生命園區中。林挺弘攝 圖片: 1 / 1
【張勵德、陳嘉恩╱台北報導】聖嚴法師一生簡樸環保,連往生也不願鋪張浪費,不僅連圓寂後身上的法袍還是生前常穿的那件,連骨灰處理也要求弟子以他晚年提倡的環保植葬來處理,沒有祭拜儀式,只將骨灰分裝在5個可分解的環保紙袋中,存放金山環保生命園區中的5個坑洞內,讓時間將他的骨灰與塵土合而為一。
法身採吉祥臥睡姿
聖嚴法師的法體昨移靈後,安置於法鼓山大殿前方,法身採「吉祥臥」(身體略向右傾斜、頭朝右躺,右手握拳彎曲、小臂與身體平行,雙腿膝蓋不靠攏的一種睡姿,通常在禪修中也經常使用此方式睡眠),法相莊嚴,不過因屍體僵硬,無法呈現完整吉祥臥。
法鼓山工作人員私下表示,重視環保的聖嚴法師,生前就特別叮囑不要特別訂製壽衣,圓寂後身上穿著的僧袍還是生前常穿的那件。
聖嚴法師遺言也特別強調,圓寂後一切簡約莊嚴,荼毘(火化)後採植葬的方式將骨灰葬在法鼓山旁的「金山環保生命園區」。
法鼓山表示,為尊重聖嚴遺願,聖嚴法師遺體將於8日運往苗栗獅頭山勸化堂火葬場火化後,骨灰會磨成粉末,再分裝在5個可分解環保袋中,待15日放入金山環保生命園區內的5個存放坑洞中。經過數月紙袋分解後,骨灰就會與塵土合一,完成聖嚴法師回歸自然的最終心願。
遺願不撿存舍利子
負責火化遺體的獅頭山勸化堂是百年古寺,宗教學者、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江燦騰指出,台灣的僧侶大多選擇到勸化堂火化,當地除了會舉行較莊嚴的儀式外,火化過程也不像一般殯儀館為了追求效率而用攝氏700度以上高溫火化,溫度可能只有攝氏300度左右,較有可能留下舍利子。不過,法鼓山弟子將遵照法師遺願,並不會撿存舍利子,會將所有的骨灰磨碎葬掉。
獅頭山勸化堂總幹事范畇慈說,高僧印順法師、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都在該地火化。10多年前開始,勸化堂也開放一般民眾火化遺體,收費約6000到7000元。
金山環保生命園區資訊
◎地點:台北縣金山鄉三界村7鄰半嶺14-5號,與法鼓山園區相鄰
◎特色:國內首座非墓地、不立碑、沒有祭拜儀式的植存專區
植存對象不分宗教信仰或國籍
◎佔地:約400坪
◎植葬方式
骨灰分存於5個可分解的環保袋,由親屬將5個袋子親手植存於地上的5個洞內,之後撒上花瓣、覆土,全程沒有任何祭拜儀式,骨灰袋平均2年內會分解
◎植葬現況
2007/11/24啟用後,已有280人植葬
◎費用:免費(認同此環保節約的植存理念即可申請)
◎查詢:(02)2408-2665 或
www.ins104.com.tw/webppt/Main02/index.html
註:園區土地由法鼓山捐贈給北縣府,再由縣府委託法鼓山管理維護
資料來源:法鼓山、北縣府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