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04, 2009

溫柔敦厚唱新聲

在網路上讀到
詩人羅青的這篇
「溫柔敦厚唱新聲」
是為早年﹝20多年前?﹞
白靈詩集「後裔」寫的序
本文能預見什麼?
-----------------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詩壇重新振作,在民國五十二年到六十三年間,達到了第一個創作大豐收時期。彼時第一代的詩人尚未停筆,第二代的詩人精力充沛,就連第三代的詩人也勇猛崛起,大有群雄對峙,互爭長短的味道。在那段時間裏,由於許多詩人求變心切,做了不少失敗的實驗,弄得不單報紙拒登新詩,就連支持新詩的雜誌也頓時銳減。然發表園地的欠缺,並不能阻止詩人努力創作的熱忱。詩人自費出版的詩集詩刊,仍然不斷發行,慢慢的終於提供了許多精彩的實驗及優秀的創作。

由於詩人們的持續努力和不停的修正,漸漸的,所創作出來的白話詩,開始為大家所接受。報紙終於又恢復了登詩的傳統,雜誌也把新詩列入編輯計劃之中,詩刊依舊在那裏前仆後繼的出版。可是第一代的詩人幾乎全部停筆不寫了;第二代的詩人也大部份走上創作「高原」,不是詩作減產,便是封筆改行。第三代的詩人,在社會結構急速的改變、小說突呈空前繁榮以及批評界過份強調「理論批評」的風氣之下,顯得有點步伐零亂,弄得許多人都無法專心埋首創作,能夠持繼不斷發表作品且多方探索的,竟漸漸減少。詩的發表園地雖然增加,但整個說來,卻有退居到小說甚至於理論之下的趨勢。就在這樣一個詩創作緩緩落入低潮的氣氛下,第四代的詩人們,一一出現了。

所謂第四代的詩人,大部份都出生在民國四十年以後,其中有些人,已開始朝建立自己獨特風格的道路上邁進,有些還停留在摸索的時期。目前他們的聲音並不算響亮,但如果能夠繼續不斷的努力下去的話,在民國七十年左右,必定能開出燦爛的花朵。在這些青年詩人群裏,較值得注意的有:許茂昌、羊子喬、牧尹、傅文正、陳坤崙、吳德亮、李男、林廣、陳寧貴、陳瘦桐、林興華、林清玄、楊子澗、陳家帶、陳黎、溫瑞安、周清嘯、方娥真、王希成、南方雁、詹朝立、萬志為、白靈、游喚、羅智成、向陽、秋聲、柯枝、楊澤、江湖白、林我信、楊亭、掌彬、劉資槐、湯振星、呂龍裔、張國立……等,其中近半數都已經出版過處女詩集,可謂當今三十歲以下詩人裹的中堅份子。他們在創作上的動向,是值得讀者注意的。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