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12, 2009

建構社區客家學習網 / 黃子堯

【台灣客家論壇】
建構社區客家學習網
● 黃子堯


問題其實仍然存在,在愈來愈多的社大課程中,客語學習與客家才藝發揮仍須維繫於招生報名人數的多寡,否則「有課沒人」的實質問題必會打散客家知識傳輸的線路,就像某些學校客家母語教學的開班情況,已經出現一年不如一年的「等無人」情況,大學客家系所招生也步入困境,逐年落入徒勞無功的險境,實在令人擔憂。

--------------------------------

建構社區客家學習網

黃子堯

2009.07.12

文化的學習與探討,可以就近在社區中獲得,在台灣各地建立一個普遍教育的體系,結合地方特色來經營,社區大學提供了許多進修的機會。

以往由於長久以來僵化的教育政策與聯考窄門,知識成了少數人的特權,多數沒有機會進入大學學習的人,或受到年齡、工作等的拘束,往往也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求知,自甘認命於勞力角色。

社區大學的課程設計以「培育現代公民」為目標,規劃有學術課程、生活藝能課程、社團課程等科目。如此可以拓展知識廣度,學習技能,培養精緻的生活以及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讓學員以寬廣而深刻的觀點去認識世界,進而改善社會。

爾今雖然大專院校窄門大開,就學的管道十分充足,但並不能減低社區大學的學習方式與教學方法。尤其是經由問題討論出發,讓學員豐富的社會經驗能與知識相互激盪,深刻感受到知識的過程,不僅學員有新的知識體驗,對凝聚社區意識,創造文化網路亦是全新的挑戰與學習。

值得注意的所在,曾幾何時「客家」的課程正式加入了社區大學的行列,包括語言與才藝(客家菜、影視培訓等)教學,從基隆到屏東,放眼望去都可找到相關課程的設計與推廣,台北縣甚至直接辦理了「客家社區大學」。

這是一趟從關心出發的學習之旅,客家知識不再遙不可及。仔細觀察其中奧妙:一方面呈現了客家課題認知的需要性增加,另一方面代表族群意識的覺醒及擴大,有了表達進修意願的動機。

其實,這正是社區大學的課程試圖要突破的重點項目,大家試著讓學術性的課程不同於以往的單向灌輸教學,而是透過社團活動、生活藝能課程的交叉釋放,建構有特色又實用的社區客家學習網。

問題其實仍然存在,在愈來愈多的社大課程中,客語學習與客家才藝發揮仍須維繫於招生報名人數的多寡,否則「有課沒人」的實質問題必會打散客家知識傳輸的線路,就像某些學校客家母語教學的開班情況,已經出現一年不如一年的「等無人」情況,大學客家系所招生也步入困境,逐年落入徒勞無功的險境,實在令人擔憂。

因此,設計一套實際而又精緻的課程,吸引一般社會大眾進入客家「小而美」的世界,並能回應社會環境需求的客家社區學習網,已是現階段的緊急目標。呼籲各級政府單位的鼓勵措施,除了應在宣傳活動上加把勁,更需拓寬客家教育的規模與出路來,無論成人或孩童都能願意接受這種專業知識的培訓,並擁有客家教學的無窮樂趣!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