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11, 2010

詩想起-----客語詩要進化

收到「2009 台灣文學獎」的入圍證書
與評審的會議紀錄
讀了劉慧真的客語詩
她的組詩完整、內容平穩

參賽可洞悉客語藝文界
如何來看待客語詩
於此我也提出一些看法

既然寫的是客語詩
核心就必須是「詩」
寫的絕不只是客「語」
因此評審者一定要是個非常傑出詩人
不能只是說客語流利的人

客語詩要進化
不能困在客家話裡
我做了各種思考
也嘗試各種手法的客語詩創作
我相信一首好的客語詩
翻譯成任何一種語言
都是好詩
若無法通過這層考驗
這種客語詩不過是地方性作品
難登大雅之堂

有一天如果你是評審
請將你的眼光
投射到客語詩的創新突破上
如果你缺乏那種眼光
只關注有音無字時的發明怪字
那麼請自動迴避當評審吧
免得誤導客語詩的走向

其他母語詩
是否亦當如是觀?

---------------

童年住客家村
有親戚坐計程車來訪
我們孩子們會說
他坐「嗨啊」來了
其實「嗨啊」的客語來自日語
日語又來自英語的hire
也會聽大人相詢
你在哪裡吃頭路啊
對方回答沒搞頭啦做人的「克洛仔」
「克洛仔」的客語也來自日語
日語又來自英語的clerk﹝店員、職員﹞

這是我長大後才知道的
語言就是如此
大家混在一起
你語中有我
我語中有你
這即是語言必然融合的特性

小時候
收音機、貨車、番茄------
我們說的是radio、truck、tomato------
許多外來語成了客語
大家溝通無礙
習慣成自然

自從客語書寫興起
常碰到有音無字
有識之士急忙借用同音漢字
或造出電腦打不出的怪字來
我﹝ngai﹞成了人旁的捱
為何不直接寫成「我」
據我個人感覺
客家人說的「我」就是
水滸傳裡魯智深說的「俺」吧
的ge又寫成介
何不直接寫成「的」即可
碰到有音無字時
直接用羅馬拼音或許方便些
讀者讀過幾次後自然也能理解
如此解決有音無字
台語作家似乎運用很成熟了
客語書寫者應及早擺脫文字糾纏
向客語文學新境界大步邁進!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