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09, 2010

詩想起

不時接獲年輕朋友詢問客語詩書寫的問題,我知道許多年輕朋友對母語書寫頗感興趣,但對如何進入卻也頗感困惑,由於我們的教育與母語書寫完全脫節,自從我們七歲進入小學後,我們腦袋裡的母語思想路徑,就慢慢地被華語悄悄掉了包,到後來可能連說母語都不輪轉,而且已習慣用華語思考了,因此要進入母語書寫園地,彷佛找回自我原始的臍帶回歸出生地,這得經過一番艱苦的自我學習過程,才能真正登堂入室。

目前台灣的客語書寫,散文與小說尚屬稀少,大都以詩為主,不時有作品發表的有:杜潘芳格、 曾貴海、 鍾達明 、林明昌、利玉芳、 范文芳、葉日松、劉慧真、陳寧貴 、馮輝岳、邱一帆 、游守田、江嵐、張芳慈 、羅思容、黃恆秋、鄧榮坤、吳尚任、林柏燕、羅秀玲 -------- 等等 。

其實,最早用客語寫詩的是前輩女詩人杜潘芳格,她說:「在創作時,除了用日語之外,我漸漸發現,有一些詩句竟會很自然的以母語客家話湧出,所以我就把它撿拾起來,細細織就成客語詩。」她常被提起的知名作品 《平安戲》---

「年年都係太平年,/ 年年都做平安戲,/ 就曉得順從介平安人,/ 就曉得忍耐介平安人,/ 圍著戲棚下,看平安戲。」

「該係汝兜儕肯佢做介呵! / 盡多盡多介平安人,/ 情願囓菜餔根,/ 食甘蔗含李仔鹹。/ 保持一條佢介老命,/ 看,平安戲。」

本詩充滿諷刺抗議意味,表面上看平安戲過太平年,事實上是吃盡苦頭苟且偷安做個好順民。

值得一提的是,客籍女詩人寫的客家詩相當精彩,畢竟寫客語詩不是寫客家話,詩質的掌握非常重要,可能是她們原本華語詩就寫得好,因此寫起客語詩時對詩質的把握相當精到,加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心靈,使他們的作品涵蘊動人的特質。

客語詩正在發展中,未來將走向何方,我想起客籍大老作家鍾肇政說的這段話:「追求從各母語的文字化,繼而精緻化,成了無可遏止之勢,運用母語從事文學創作,當在可預見的時日裏大量出現,為我們的台灣文學增添無數光彩。 」當然啦,有創作者也必須有廣大閱讀者,如果鮮少人能看懂母語文字,一切母語創作豈非枉然?因此執政當局一方面要輔助母語文字書寫的統一,另一方面要重視加強學校母語教育,使得新生代對母語的聽說讀寫無礙,母語文學的創作發展也才能後繼有人生生不息。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