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05, 2010

文學客家 / 客語散文

老了正來學歕笛,學得會來鬚都白!

◎胡 紅 波

裡兩句話是俺客話諺語。首先愛說明一下:俺呢客話講「歕笛」,就係國語所謂「吹嗩吶」,並毋係「吹笛子」,俺呢客話「笛」个發音係「ㄊㄚk」,撈「糴米」个「糴」共樣。「笛」撈下一句尾只字「白」押韻,共樣係入聲字。俺講个「笛兒」係指傳統樂器中个「嗩吶」,毋係「笛子」。有兜人寫做「噠子」,其實客話正確个寫法就係「笛兒」。國語个「笛子」,俺客話樣般講呢?講「簫兒」,無分橫吹、直吹,全講「簫兒」。警察、憲兵用來指揮交通等歕个安到「嗶兒」。

頭擺聽老人家講:某麼人哪,後生毋煞猛學手藝,五、六十歲正發媱,在个學裡學个,長透分人當面刨洗,講:「老了正來學歕笛,學得會來鬚都白!」个量時自家年紀還細,還毋知裡兩句話係麼个意思。到七、八歲過後,先讀國民學校,接等讀初中,吾原旦帶尖石鄉山肚,吾个同學原住民子女占一半,偆个係耕種人、打炭人个子女,家境、素質普遍毋好,放學後一定愛抮手做勢,往往影響到功課,在學校時長透聽先生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多少像先前老人家講个兩句話,感覺其个意思又毋係完全共樣,唯一相同个係撈「學習」有關,不論學麼个,都愛趕早、趕後生。否則到老咧,講「徒傷悲」是講可能錯失機會,一事無成,个就搣到做人講个「晚景淒涼」。若係講「鬚都白」,意思係偏向「事倍功半」,因為老咧正學裡學个,總比毋得後生時就學,所以學起來特別艱難,特別辛苦。「鬚白」並不至於淒涼「傷悲」,無像前者咁嚴重。毋過,對於為麼个老了學歕笛,鬚會白?笛兒正經敢有咁難學嘎?並毋十分瞭解,也多少無麼个相信。實際上學歕笛兒个人本來就異少,有裡款經驗个人更加難尋,所以一時間也想毋到有麼人好請教。

五年前,也就係民國九十四年,吾自成大教職退休,換到一間私立學校繼續教書,身心上个壓力減輕,就想講有閒時節愛來罔學一項樂器,也其他麼个正好。睹睹好,去台南市客家同鄉會,看到幾位同鄉在个打鑼鼓、挨絃兒、唱山歌,異有意思。開始加入,抮打「參差」(鐃鈸)。帶頭个溫教授个理想目標係成立八音班,可惜無人學歕笛兒。吾想打「參差」較簡單,何不試來學歕笛兒,裡項樂器可能較難,也可能較有意思。果然,因為無正式个八音師傅、尤其絃兒、笛兒,若係無人教,長透搣到面紅嘰炸,挨毋出、歕毋出正確个聲。笛兒出聲除了靠嘴出氣來歕之外,完全看个細細只个「哨兒」,買不到好貨,又不知樣般去整去修,拿到湊落去就歕,任歕乜歕毋出聲。鵝公鵝嫲叫,比你歕个聲還較好聽!搣歸晝邊,歕毋出聲時,當想壑壑忒其,正經!…哎!正想起,諺語早就在个講:「老了正來學歕笛,學得會來鬚都白!」頭擺人个經驗之談半點無差!實在有道理。為麼个咁多樂器,你就偏偏擇「笛兒」來學呢?講來分大家罔參考。

實在講起來當見笑,吾根本無麼个音樂細胞,自細讀書毋識出聲,吾姆自家由識字,感覺奇怪,成時會講吾:「頭擺若屘叔學堂讀書,个兜學生兒嘴掰大大:『子曰──!子曰──!』幾大聲,你樣毋識讀一句半句分吾聽!」吾姐(永定話:阿婆安到阿姐)講:「若倈兒讀个係啞狗書啦!」喊吾唱歌兒,啦歌哩曲更加不可能。在學校上音樂課,學唱歌比麼个還較艱苦。講到樂器,一項都毋曾學、毋曾攪。一直到高中二年生,省一滴兒錢,正在竹東東洋書局買一支雙燕牌口琴試學歕。無人教,自家假日在河壩掌牛个時節,褲袋袋等其,牛在个食草,吾就拿出來在河壩唇合等嘩啦嘩啦个水聲學歕,由會分人聽到。吾攪樂器个經驗就咁樣定定,裡支口琴四十零年咧,到今還在,還歕得。

既然會想愛學歕口琴,也買有一支口琴,可見毋係完全惱音樂。雖然因為聲毋好,毋會唱歌,毋敢唱歌,但係愛聴人唱,愛聽人演奏;尤其特別愛聽人唱俺个山歌,愛聽子弟班唱曲、打八音。記得每年正月初迎媽祖婆,做平安戲,還過九月十九觀音生,山頂觀音廟(華蓮寺)做戲,莊肚唯一个,也可以講全尖石鄉唯一个子弟班,安到「嘉樂軒」,定著出動唱曲、打八音,大銅鑼哐哐滾,阿清哥歕个笛兒聲在幾條山窩肚項鑽來鑽去、每个人心肝強強跈等燒起來樣兒。撈大旗鑼鼓陣,吾爸打个大鼓聲配合銅鑼、參差,哐啷─哐啷─叱咚哐咚哐─叱咚哐咚哐……使平常惦肅肅个旮旯牌(ㄍㄚˇ─ㄌㄚˊ─ㄆㄞˇ原是泰雅族kalapy社部落名,今名嘉樂村)莊,上山下山一下兒鬧熱起來。咁樣个光景維持到民國六十年左右,就漸漸兒變更忒了。先係打鼓唱曲个阿發哥出外食頭路,罕得轉山肚。到尾來山肚个聲勢頭路越來越微末,子弟班成員各顧各,無人行頭集合,就散忒咧。

吾自六十三年退伍,睹好赴到十四年輪一擺个義民廟做中元,輪到九芎林莊,包括油羅溪直透吾兜个山肚,算係最尾擺看到山肚做鬧熱。過後,因為下台南成大服務,越來越罕得轉山肚,往日裡兜山歌、唱曲、笛兒聲,只能靠有閒時節放唱片還過錄音帶來聽,來回想。原來多少係也因為咁樣,所以研究个領域特別注意民間尤其俺客人自家个文學撈曲藝等資料个收集等。二十五年前就寫過像〈臺灣西北部客家農村的「八音」〉咁樣个文章,前幾年還寫過〈從山歌、採茶、八音到文學〉。反倒轉來,因為看到、聽到裡兜東西,不知不覺煞一方面鉤起思鄉之情,另一方面也藉裡兜聲音一解「鄉愁」。

講罔講,對於音樂還係十足个門外漢,看到像豆芽菜个五線譜就頭暈腦扁。講起想愛學歕笛兒,實在見笑,多少還係「妄膽」作怪。睹好个下看到《聯合報》報導基隆有一位八十歲个「嗩吶達人」,客話就係「笛兒專家」,除了笛兒歕到當好之外呢,還當會做笛兒。打電話去請教其幾多歲學歕笛兒,其講福佬:「我喔!六十歲才開始學。啊你幾歲?」「五十六。」「啊呢啊擱少年,會啦!若有心學袂困難啦!…」今年清明,因為轉伯公崗掛紙,順續尋俺客人八音專用个大笛兒,經由照門國小黎錦昌校長介紹,正知新埔街項又乜有一位當會歕笛兒、當會做笛兒个「嗩吶達人」笛兒專家彭衡通先生,一等手工做个笛兒,實在精工又好歕,算起來正經係難得个客家音樂之寶,吾將其个手工笛兒安到「新埔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買到好个笛兒,歕起來增加不少信心。遞日擇下晝頭或者臨暗前,較毋會吵到鄰舍个時間,關起門來至少練三四十分鐘。嘉義有一位原旦做教官个俺苗栗同鄉,學到非常認真,每禮拜轉苗栗跈鄭榮興校長个八音班學,其又有音樂个底,又較後生也有爭差,裡下歕到非常好。最近台南又加兩位同鄉共下學,有伴學起來也異鮮趣。一位本來就當會歕簫(笛子),一位本來會挨絃兒,舊年三十暗晡看客家電視,受到竹北田屋八音團精彩个表演,想學歕笛兒。

你識聽人講麼?講麼个:「光頭倽頭臚毛毋會白,頭臚毛白倽毋會光頭。」吾个頭臚頂本來就越來越光,裡半年來,白頭臚毛看等多起來,見照鏡兒就看到閃銀光个白頭臚毛緊來緊多,到底係毋係正經因為五、六十歲正學歕笛兒个關係?較實際个問題係:到底本來就已經有一定歲數,,手指關節無咁靈動,毋比得後生時;毋單淨咁樣,像記一條曲个曲譜,愛花較長个時間,乜無形之中增加學習个難度。老就係老,毋使騙人。睹好藉裡个機會,講出自家个經驗,一方面為裡兩句客話諺語做見證,一方面還係奉勸後生朋友,無論想學麼个,正經愛趕早,趕後生;趕早學習正可能事半功倍。莫等到老來正學,往往有个心,無个力咧;雖然學會,也必定事倍功半,特別辛苦。還過呢,咁樣看起來,一兜「老古人言」、諺語等,累積上輩人豐富个生活經驗,莫看簡單一兩句話,其中道理非常深刻,值得大家參考。

〔2010元旦于台南市〕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