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04, 2010

觀點

媒體荒誕史
老包
2010.8.4

親愛的讀者,在上次的文章中,我談到傳統主流媒體以其生態的偏頗,並無法照顧到人們的生活福祉,這使得社會能量必須透過自力救濟的方式,另尋彰顯社會正義的管道(譬如網路媒介),正是二千多年前孔子所說的,禮失而求諸野。

禮失求諸野固然顯示我們社會有一種生命力,崇尚多元民主價值,與具有永不放棄的可貴精神,但是在現實上,主流媒體仍是形塑社會價值觀的主要機制,我們必須有勇氣與決心去參與及進行生態改變。在我的觀察經驗中,台灣二十多年來的民主發展史,可說就是一部媒體的荒誕史──主流媒體從早年扮演外來政權的附庸,到近年扮演國共聯合陣線的催化劑角色,其邪門的程度令人不敢置信,也是全世界民主國家發展經驗中的異數。而在這種獨特的民主經驗中,我們也一定要正視一個民主原理: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會孕育出什麼樣的政治人物與政治領袖。我現在就嘗試用三個政治人物的特殊風格,來解析他們背後的媒體生態因素。

這三個人是台灣憲法確立總統直接民選後,經由選民抉擇勝出的三個國家元首:李登輝、陳水扁與馬英九。李登輝最初擔任總統時,台灣剛施行報禁開放政策,其後又有一波電子媒體解禁,並興起有線電視浪潮。總體而言,李登輝時代的媒體生態,猶如被圈養的一群馴馬,柵欄拔除後,乍見廣闊的原野,初始奔馳,卻仍依戀主人圈養的時光。相對的,李登輝由於是民主路線的規劃者,並不願去碰觸媒體生態問題(可能是基於崇尚新聞自由的民主信仰),既不願利用媒體傳播政治理念與造勢,也不太願意讓媒體接近(也可能是溝通的語言問題,他似乎比較願意與歐、美、日的主流媒體交談,很多重要的政治理念,他比較信任國際性媒體,常透過他們的報導表達)。在黨、政、軍大權集於一身時,這樣的領導模式頗能維持權威與神秘感,但缺點是和台灣媒體生態產生嚴重的隔閡,使四權分立的改革,露出一個他無視其存在的大漏洞。

繼任的陳水扁,理所當然繼承了李留下的四權生態(現代民主國家的行政、立法、司法與媒體),由於是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就發生了不少國家機器的文化衝突現象。這其中,第四權媒體生態的衝突最嚴重。與後來又繼任的馬英九相較,主流媒體和扁、馬的關係,算是兩種不可思議的極端。媒體的逢扁必反和逢馬必順,正好顯示生態的偏頗與內在文化激烈的衝突。從結果論來看,這兩種極端都產生很大的後遺症,易使國家元首自暴自棄或剛愎自用;反而是李登輝,由於具有特殊的免疫力,能避開媒體生態的影響,其領袖事業就發揮得有聲有色。然而李登輝終究是一個特例,其特殊的時空背景也是一去不復返,一個正常的現代民主國家,四權的運作缺一不可。就我的觀察,台灣在三十多年的民主化洗禮中,行政、立法與司法等三權,其實都有相當程度的進化變革,唯獨第四權媒體的頑固與強悍,頗令人失望,濫權的程度,不少時候連另三權的進化也受到毒害。

以最近發生的一件司法案例來說,就是活生生的媒體濫權負面教材。高院審判長曾德水,將陳哲男所涉及司法黃牛案,採取獨立審判的證據主義,將原一審、二審所判決貪污重罪,更一審改判為刑期較輕的詐欺罪,此舉引來陪席法官某人不滿,宣布辭職抗議。這一來台灣的媒體全都亢奮起來,彷彿吃了K他命,就連日圍剿這個審判長曾德水了。在任何有教養的知識分子看來,這個審判長其實才是實踐司法獨立精神的法官,而那個宣布辭職(後來接受慰留)的抗議法官,則比較像在搞政治,也似乎有意利用台灣特殊的媒體生態,在為自己造神。但不管如何,我們的主流媒體卻一面倒去醜化曾德水,並順勢拉抬辭職抗議的某人,所營造的氣氛無非是:所謂司法,因牽涉到綠營政治人物(陳哲男),你就是要附和我打綠的調性,別想搞什麼司法獨立,否則我就讓你不得安寧!

我們的媒體,就是如此充滿黨同伐異、弱肉強食的叢林主義的,這當然和現代化民主國家的媒體即社會公器,相去甚遠。媒體的不思進化,我也可以另舉一例:這幾天我們都在為高爾夫球年輕女將曾雅妮歡呼,因為她又獲得四大公開賽的一個冠軍──即英國女子公開賽,目前是史上最年輕的三個大賽冠軍擁有者(僅二十一歲)。曾雅妮去年以其國際級天后身分,面見馬英九時,向其建議在台舉辦LPGA巡迴賽,遭不識貨(或根本不疼惜台灣榮耀)的馬氏訕笑一番(稱太花錢);以及後來中國商人見縫插針,要用八億高價買她入中國籍(這個故事聽來很像是國共聯合陣線的套招,即老K刻意排斥台灣菁英,再由中國順勢矮化收編,如此的老套戰國策,吃定台灣生命力),所幸曾家相當有骨氣的拒絕了……這些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我就不再多講。

我要說的是曾雅妮在有望奪冠的前一天,講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她說當然知道接下來如果奪冠,又會成為台灣的頭條新聞人物,但她很遺憾的是,在她比賽的過程,現場並沒有真正關心的台灣媒體,「不像日本選手,總是有一大堆平面或電子媒體跟著她們四處參賽!」簡單的說,我們的主流媒體,基本上和馬英九沒有兩樣,並不是真的重視那一分運動精神,而只是在消費傑出的台灣菁英而已(馬雖訕笑過曾雅妮,一得知她又摘冠,也是立拍賀電呢)。以人力資源及財力而言,台灣的主流媒體並非沒有能力去隨身採訪,問題是心態上始終沒有進化到那個程度而已。總之,我們的媒體生態,對有識之士來說,都是亟待改革的。撇開這些不說,曾雅妮獲頒冠軍獎盃時,另有一事仍教我感到暢快,那就是字幕上雖秀出令人討厭的國籍TPE字樣,但司儀畢竟沒有宣唱那怪異而整人的字眼,就直說:來自「台灣」的曾雅妮……!這種外人覺得理所當然,但我們覺得是踹國共聯合陣線一腳的感受,也實在很特殊。

而關於五都選舉,高雄楊秋興揚言要脫黨參選之事,外面傳言是「奉神明指示」,在我看來,則根本是奉統媒挑撥誘引而來;媒體之陰險及不務正業,於此可見一斑。此事仍在發展中,我在私底下也曾有些實際建議給民進黨中央,卻迄未見任何建設性動作,去調和這種後扁時代的蒼白,這就不對了。

下次再談。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