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18, 2011

只有意象紛飛如雪

陳去非(陳朝松)文學格子簿
http://blog.udn.com/shesiya/5936918

●中年無詩,只有意象紛飛如雪


失去青春的感性光澤

中年,心境彷彿案頭吃剩下的

那顆風乾脫水的橘子

出現斑紋和縐褶

剝開來,有著滄桑的風味



中年,淺眠且容易盜汗

夢裡沒有風花,沒有瑰麗的詩句

只見意象紛飛如雪

搆不著,卻感覺涼意襲人

友人說:這就是心比身體先行老化

可是又能如何呢?生活

那隻無形的手把我捏得這麼緊

枯黃的菩提葉,被捏緊在佛陀的手裡

般若呢?佛約:不可說



喝些小酒吧?可以聊一些往事

就是別提筆墨和江胡

忽然想起電影裡的那句經典對白

(我不當大哥已經很久了)

就覺得自己活得像一則啞謎

或者就是那顆風乾的橘子

除了這層頓悟,真要有什麼體會

天色微明,就是那不知所云的

敲窗的雨聲吧?
----------------------

●自瀆之必要:詩是寫給自己爽的?

聽說夏宇歐巴桑自己並不喜歡被人貼上「後現代」的標籤,但是她
的詩的語言和表現手法,卻是後現代手法,這是羅青以下多數詩評
家沒有爭議的部份。夏宇的詩語言意象凌亂破碎,詩行間的上下文
邏輯(因果)關係薄弱,意象明顯是以拼貼和並置的策略來進行,以致
意象呈現如超現實「自動語言」那樣的水平跳躍,也就缺乏一個明
顯的邏輯脈絡,感覺就像詩人在詩裡自言自語前言不搭後語地說夢
話,這是對讀者傳統閱讀習慣的極度挑戰。從創作者的角度而言,
這是「隨性的直覺的自由聯想」,從閱讀的觀點考察,這些水平跳
躍的意象,則是詩人「刻意布置的語障」。
.
夏宇和鴻鴻等人的後現代詩風格,對於90年代以來的新生代詩人,
的確是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新生代詩人對後現代的理解是中心意旨(
主題)的陷落,意象的即興式、玄想式演出,以及意象的隨興拼貼,
非邏輯的上下文關聯,導致語言變得嘮叨破碎。這類的作品不僅缺
乏詩語言所該具有的節奏和韻律美感,同時在意境上出現多元紛亂
和中心意旨的模糊化,使得讀者越讀越糊塗。
.
後現代詩人本質上是以戲謔的態度在「玩語言」,他們把詩歌的書
寫當成「意符遊戲」,意旨則丟給讀者自己來解碼(理解),這樣當然
會對許多讀者帶來閱讀上的困擾,使得語言遊戲的表演方式,越來
越疲弱困頓。有學者認為後現代現象是詩人「拼盡語言」之後,為
自身的困境尋求的出路,以一種自我調侃、解嘲的態度來進行表現
手法的「轉進」,但是筆者認為這是詩人的人格集體退化,從社會
參與和美感經驗這兩方面退縮下來,退回到自言自語的自閉狀態,
難怪會有人喊出「詩是寫給自己爽的」,這種極度自我又貧弱無知
的口號。如果詩人寫詩只為發洩情緒,給自己爽而不管這首詩讀者
是否看得懂或者能否感動產生共鳴,這樣的作品要不是文字垃圾就
是情緒廢物,要真是這樣,還請詩人行行好,把作品鎖在抽屜裡孤
芳自賞,就別拿出來發表,玷污讀者們的心靈了。

---------------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