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榮富 / 台灣話可以入詩嗎?
鍾榮富 / 台灣話可以入詩嗎?
自從鄉土文學論戰之後,台灣本土文學的理論建構及實務工作一直是許多人關心的焦點。不過,台灣文學的實務耕耘之中,最為人關心的還是:台灣話能創作文學嗎?或者說方言能創作文學嗎?其實,大家都應知道,任何一種語言,若要走入教室,成為教育的工具或對象,都必須提升到能書寫、能創作的境界。基於這個道理,關心台灣語言或台灣文學的有識之士,莫不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致力於使用台灣語言來創作。而文學創作之中,詩的語言及用詞應該是最凝練、最精簡的形式,因此要驗證某個語言的精緻及傳述能力,最好的試金石就是詩。
以台灣閩南語從事現代詩創作有成的詩人頗不乏其人,其中向陽的「土地的歌」應該是個里程碑。向陽早有現代詩的寫作基礎,他之所以使用閩南語寫詩,完全是因為想和父親做心靈的溝通。一首短短的「父親的飯包」,道盡了早期為人父母的典範:刻苦、勤儉、充滿無言的慈愛。
然而,用閩南語寫詩最積極又最賣力的還是台南鹽分地區的一群詩人如黃勁連、林央敏、周定邦等人,他們的詩作其實已經把閩南語提升到很精緻很浪漫的層次,早把李鴻禧教授演講中所建構的台語真善美化成實體作品。這些詩人的投入及執著,完全不顧閩南語是否有字,是否能從漢字中覓得意象的塑造,只顧埋頭書寫,讓我們得以能傾聽從土地躍出來的詩章。
至於使用台灣客家話寫詩的黃子堯、陳寧貴和曾貴海等多位詩人,也不遑多讓,深深地以作品印證了台灣語言入詩的可行性。其中,曾貴海集醫師、環保衛士、社會運動的領導者及詩人等多種身分,那種對環境、對人、對土地的關懷,透過浪漫的語言和客家話的節奏,終於拼組出篇篇的結晶。他的「原鄉百合」詩集內的意象個個璀璨如琉璃,不但為現代詩創造了新的領域,更因為詩律節奏的搭配,吟來聲聲和諧,餘音裊繞,頗能傳達客家話在台灣特有的聲韻之美。
(作者曾任高雄師範大學台灣語言研究所及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