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三
收到楊宗翰電子郵件
使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在羅門燈屋
初識還是黃人和的杜十三
後來他在媒体發表作品
由於詩風殊異詩壇注目
有天夜晚在韓正皓府聚會到半夜
我搭計程車返回淡水住處
他順道搭便車到石牌下車
我和他在車上隨意聊天
其實他是個溫和有禮的人
我未嘗感覺
白靈所說杜十三很容易義憤填膺
如今他虛構台灣解放聯盟
恐嚇謝揆之舉實在令人驚訝!
我想杜十三和我的許多朋友一樣
對藍綠意識的深化
應是近十年來不斷蛻變而來
平時友朋相處融洽
談起政治就得謹慎避免激怒對方
由於統獨親中親台在選舉時尖銳互刺
選完後政客和解了
但小民仍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善良的小民仗義執言時
千萬得小心觸法自傷
畢竟這不是在進行
一場灑熱血的革命啊!
-------------------------------------------------------
■杜十三說:
「今天,我的心情非常複雜、惡劣,我譴責我自己!自己酒後一時衝動,卻弄得全國震動,在這裡,我要向謝院長和全國民眾道歉!」
4 Comments:
詩人張默:謝揆應該自我反省
潘罡整理
杜十三是道地的台灣人,在竹山長大,因此這件事情,政客大概不容易用省籍貼標籤吧。我所知道的杜十三個性非常率真,相當有正義感,他應該是看到當前的社會亂象,有種使不上勁的感覺,選擇了激烈的發洩方式,也許不是挺好的手段,但畢竟出自愛這塊土地的心。而他這次舉動,近因顯然就是因為行政院打算關閉TVBS,因為如果連電視台都會因言論問題被關門,那老百姓未來遭遇可想而知了。就我個人立場而言,我認為謝長廷應該要自我反省,畢竟謝長廷是中華民國的閣揆,不是民進黨的閣揆。他應該要誠實,從高捷案演變至今,謝長廷到底有沒有說謊?社會自有公斷。老百姓看人不要再分立場了,應該要看這個人的善惡。
詩人白靈:發洩老百姓怒氣罷了
潘罡整理
一九八五年,我和杜十三等人合作舉辦「詩的聲光」,至今二十年了。在我認知中,杜十三很容易義憤填膺,因此這次他會這樣做,顯然是因為有種非常悲痛的感覺。作家大都是愛好和平的,杜十三更是徹底的自由主義者,他的創作橫跨許多媒介和領域,像他這種人很不喜歡被「強迫歸類」。但台灣政界現在動不動就把人貼標籤,區分立場,完全不問是非對錯,杜十三最氣憤這種事情。我認為杜十三這種舉動,並不是他的罪過,而是社會出了問題。杜十三只是發洩怒氣罷了,他只是一般老百姓和文人,怎麼可能真的傷到謝長廷?政府官員應該自省:為什麼老百姓會有這種反應?就像尚書所言:「時日曷喪,吾與汝偕亡。」老百姓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會選擇激烈的行動,每個朝代都是這樣導致革命的。 2005.11.08 中國時報
獨酌長嘆 杜對時局好鬱悶
謝明俊/台北報導
刑事局偵三隊幹員,在查出知名作家杜十三涉嫌撥打恐嚇電話到行政院後,前天曾派員前往杜十三住處外監控。至晚間,幹員們見到杜十三一人自家中外出,到附近超商買了一瓶高梁酒,獨自一人坐在住處前小公園喝悶酒,還不時哀聲嘆氣,足足一個多小時。杜十三對時局不滿、心中鬱悶,由此可見!
先前,刑事局幹員在查出撥打行政院恐嚇電話男子身分為黃人和時,還不知道黃人和就是相當有文名的「杜十三」。待清查黃人和的背景時,才知道杜十三來頭不小,也對擁有文壇盛名的杜十三,為何會打恐嚇電話,感到好奇。
前天,偵三隊派員前往杜十三住處查訪監控,一整個白天下來,都沒見到杜十三出現。直到晚間,幹員見到杜十三獨自一人走出住處,步行到附近超商內,買了一瓶「二鍋頭」高梁酒,再走回住處前小公園內,坐在公園涼椅上就獨酌起來,杜十三在公園內坐了一個多小時,把酒喝完後才走回住處。其間,幹員們還不時聽到杜十三發出的長嘆聲。
由於杜十三是文學創作者,有別於一般刑事犯罪者。加上,警方目睹杜十三困頓憂悶的一面,一方面為了保存文人體面,二方面為防止拘提行動中,發生不必要的枝節,也使得警方決定採取溫和拘提行動。
「杜老師,你好!我們是刑事局偵三隊!」昨日刑事局偵三隊隊長陳檡文等人見到杜十三本人後,採取相當禮遇態度,並以「杜老師」稱呼杜十三。
杜十三見到警方出現時,剛開始否認打過恐嚇電話,但經警方提示已查出杜十三是在超商內購買電話卡,加上警方採取低調態度下,杜十三隨即承認打過電話,並且接著要警方聽他發抒胸中不滿。
杜十三說:「今天,我的心情非常複雜、惡劣,我譴責我自己!」自己酒後一時衝動,卻弄得全國震動,「在這裡,我要向謝院長和全國民眾道歉!」
但私下,黃人和怪自己:「太直了!」平時對政治並不激進的他,坦言酒後誤事,「『酒』對於文人或藝術家很好,可以讓自己掏更多東西出來創作;但並不適合政治,太多人酒後胡說八道,就像我!」
據警方自杜十三妻子處得知,杜十三在文化界內享有盛名,教過不少學生,也提攜過不少文學後進。當初,龍應台辭去台北市文化局長一職後,市長馬英九曾經考慮聘請杜十三接任文化局長職務,但是杜十三以自己個性容易得罪人,不適合出任官職為由拒絕,市府後來才改找他人接任。由此也可知道杜十三身為文人,個性有其豪邁不拘的一面。
警方在杜十三住處停留一個多小時期間,多半是聽由杜十三大發心中不滿。杜十三從不滿民進黨對民主自由的戕害,一路談到近來民進黨政府處理言論自由、各種弊案問題等等。充份發抒他個人心中的不滿和鬱悶。
不過,在談話最後,杜十三仍對自己會採取這種行為,感到不好意思,也對謝長廷院長連說多次抱歉,表達自己悔意。
杜十三恐嚇謝長廷
謝長廷應該自我反省
請問張默
是非公道在哪裡啊
美聲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156143.mp3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432284.mp3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649215.mp3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1011885.mp3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156143.mp3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175878.mp3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2152694.mp3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2439661.mp3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2721800.mp3
http://www.qlhw.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302950451.mp3
杜十三案 綠委批中時 美化犯罪
〔記者田世昊/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吳秉叡、鄭運鵬、林為洲與黃劍輝等人昨天舉行記者會,認為中國時報處理杜十三恐嚇行政院長謝長廷的新聞是美化犯罪,呼籲中國時報不應因意識形態,政治化及合理化任何犯罪,否則法律無存在必要,台灣將永無寧日。
中時對批評不回應
對於立委的批評,中國時報總編輯黃清龍受訪時對此表示,不予置評。
民進黨團昨天上午黨團會議,林重謨與吳秉叡等人對部分媒體將筆名「杜十三」的作家黃人和,塑造成「白米炸彈客」英雄形象,發言表達不滿。
會後,吳秉叡等人召開記者會,吳秉叡表示,朝野政黨與媒體應一起譴責犯罪,不可為政黨利益與意識形態歌頌、美化犯罪,否則將造成社會不安定,中華民國永無寧日。
綠委籲勿鼓勵犯罪
鄭運鵬指出,恐嚇行為不應被合理化,否則會鼓勵犯罪,他也建議謝長廷對嫌犯提出告訴,將言論、政治立場與犯罪刑責切割處理。
林為洲則說,媒體的報導取向,已嚴重摧毀言論自由。黃劍輝呼籲媒體應具穩定社會的力量,不應變相鼓勵民眾從事不法。
--------------------------------------------------------------------------------
法界看法/法治國家 表達不滿須循合法管道
〔記者胡守得、何瑞玲/台北報導〕士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陳傳宗表示,我國自詡為法治國、民主開放社會,民眾若有不滿、正義無法伸張,應循法律、民意途徑解決,而非訴諸如楊儒門案、杜十三案的激烈手段,否則我國滿街將成古惑仔橫行的大道。
陳傳宗指出,法治國的精神在依律定的法治行事,民眾對政府當局涉有違法不滿,應循法律途徑,向檢察機關提出告訴,由司法權偵辦,或自行蒐證、具名舉發,才不失法治國的泱泱之風。
台北地檢署另一位資深主任檢察官認為,法律處罰的是「行為」,不因行為人或被害人的職業、身分而有差別,杜十三涉嫌恐嚇閣揆,是行為上的問題,不是「對象」的問題,不因詩人就可以這麼做,也不因恐嚇閣揆才遭法辦,而是行為對不對的問題。
--------------------------------------------------------------------------------
藝文界看法/詩人的武器是文字 而非恐嚇別人
〔記者趙靜瑜、陳璟民/台北報導〕詩人杜十三電話恐嚇行政院長謝長廷事件,引發藝文圈不少討論,印刻文化總編輯初安民說,詩人也有武器,「詩人的武器就是文字」,沒有人可以將恐嚇別人視為合理化,大家應該努力透過藝術,讓對立的雙方有了解與溝通的機會,而不是做出令人緊張的舉動。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長林谷芳表示,杜十三是本土的藝術家,帶頭行動恐嚇,此風不可長,但反思其行為,是不是整個台灣社會也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說,一個藝術家要表達對時局的看法是絕對被允許的,也絕對有空間,「但前提是方法要合法」。
小說家蔡素芬也認為,身為詩人與文學創作者,用文字去表達對社會的意見是絕對成立的,但一定要在合法方式下進行。
認識杜十三多年的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羅智成對此則表示訝異,並說,政治躁鬱瀰漫在島嶼的每個角落,不論馬團隊或台北市各界,都希望把政治躁鬱排除出去。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