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客家音樂 期待新契機
客家山歌是客家音樂的代表圖騰,曲調悠揚,意境豐富。近年新的客家族群音樂出現,提煉並再創了客家文化,如何保存前者,發揚後者,都是重要課題。
客家山歌包含了客家人對生活經驗、生命情懷的表達,沒有了客家歌謠,客家文化恐怕會缺了一塊。中國就搶先將梅州客家山歌登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客委會一年多前也委託學者研究將台灣的客家山歌登記為文化遺產,特別是客家山歌受到地域不同,也衍生出不同的形式,因此登記應該不會衝突,不過,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坦承:「涉及兩岸政治問題,對方是聯合國會員,佔了不少便宜!」
客家大老、前國策顧問李喬則認為,中國及客委會的做法都是好的,因為保存客家文化,刻不容緩。
「收集、錄音、歌詞文字化,這都只做到保存的一半!」李喬表示,收集之外,還必須詮釋,而考證、詮釋的工作需要人類學、地理、歷史等相關學門的人投入支持才行。
面臨青黃不接 專業人才培育孔急
致力於客家傳統戲曲、山歌保存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鄭榮興則認為,當前客家傳統戲曲、山歌面臨青黃不接,問題在於全國只有台灣戲曲學院唯一設有「客家戲曲科」,政府應培育的是專業人才。
李永得強調,重點是未來的延續。李永得表示,客委會正利用數位方式保存客家山歌、建立客家多媒體,同時鼓勵歌手用舊的曲調,配上全新的曲風、樂器伴奏,讓更多人學習、投入客家文化。
年底即將為台灣首部客家音樂劇擔任總製作人的北藝大教授吳榮順表示,現在有部分客家年輕朋友從母語的失落中,開始尋覓代表客家族群的音樂語言,或許是一個契機。
客家電視台讓客家歌手免付費上節目、打歌,還支付歌手來賓費,台長徐青雲說,過去三年來每年規劃一季的客家現代音樂節目,今年將客家MV、音樂故事、老照片等包裝成十分鐘的小塊時段,於每天節目之間的破口時段播出,一年播兩百首,要讓客家音樂天天都能聽到。
〔記者袁世忠、謝文華、趙靜瑜/台北報導〕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