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03, 2007

宋澤萊 / 評林央敏的〈嘸通嫌台灣〉

宋澤萊 / 評林央敏的〈嘸通嫌台灣〉

2006-05-05

1987 年,自立晚報、台灣電視公司、中國廣播公司合辦一次叫做「新時代歌曲」的徵歌詞比賽,林央敏以〈嘸通嫌台灣〉這首詩,奪得了首獎。這首詩果然不凡,在幾年之內,它被譜上了24種不同的曲子,轟動了海內外;甚至到了1991年,它還獲得金曲獎台語歌曲最佳作詞人獎,實在很令人驚訝。看起來,台灣有史以來的歌詞,包括台語或北京語,還沒有哪一首詩有這種本事,能獲得音樂界這麼大的青睞。隨後,由這首詩所譜寫而成的的一首歌被選入了國中、小的教科書裡,變成台灣多數兒童都會唱的歌,使這首詩的影響力日益普及擴大。自80年代以來,這首詩在台灣意識流播的工作中所做下的貢獻已經難以估計。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從文字看起來,這是很簡單的一首詩,並沒有任何奇怪險巇之字;內容也一概在我們日常所能想像的範圍之內,並沒有奇崛的象徵或比喻,可是它竟然轟動了整個台灣島,它的勢力到現在都還沒有衰退,彷彿將永遠和臺灣共存下去的樣子。底下,我將分析這首詩所以會流行全國的主要原因,也許藉著這個分析,我們也能暸解世界上某些藝術作品所以會風靡大眾的根本原因。

這首詩分成四段,我們先來瞭解作者壓縮文字的技巧。

首先,第一段。作者的意思是這樣的:他說,假如我們還戀愛著我們的祖先,那麼就讓我們不要嫌棄台灣吧!因為這個台灣島到處遺留下我們祖先的打拚的遺跡,充滿祖先的氣味。雖然,的確3.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大,甚至可說是狹隘了一些,可是,父親的汗水,母親的血液,如同雨水一樣,它們從天降下,澆灌了鄉土的每個地方、每個角落。以上這麼多的意思,被作者濃縮成【咱若愛祖先/請你嘸通嫌台灣/土地雖然有較隘/阿爸的汗,阿母的血/沃落鄉土滿四界】這幾句話。當中,作者在「阿爸的汗,阿母的血」這句話裡使用了燕蔔蓀﹝William Empson﹞所說的「歧義﹝ambiguity﹞」手法,一方面指涉父母的勞動,一方面指涉父母的生命和軀體,換句話說是指父母的一切一切都在這裡。「沃落滿四界」是另一個「歧義」,一方面表示父母照顧了每個地方,一方面也有父母的血肉身體覆蓋整個台灣島的意思。整段看起來,作者的意思是說,台灣島和父母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台灣島就是父母,父母就是台灣島。嫌棄了台灣島就是嫌棄了父母;假如愛台灣呢,那也就是愛自己的父母了。

再看第二段。作者的意思是這樣的:他說,假如我們還戀愛著自己的兒孫,那麼就讓我們不要嫌棄台灣吧!因為台灣島有田園啦也有山脈啦種種地形,它們能生產許多的農產品,包括那甜甜的水果,芳香的五穀,林林種種的東西,簡直可以叫我們的後代子孫吃不完,我們哪有嫌棄台灣的藉口?以上全部的意思被濃縮成【咱若愛子孫/請你嘸通嫌台灣/也有田園也有山/果子的甜,五穀的芳/互咱後代食昧空】這幾句話。在這裡,「也有田園也有山」這句話裡頭,作者使用了「提喻」,什麼叫做「提喻」呢?也就是用一兩個意象,來代稱所有的意象。「田園」「山」這兩個意象不只代表這兩個意象,也包括「丘陵」「臺地」「山坡」「河流」「海洋」……等等這些沒有列出來的所有東西。「果子」「五穀」又是另一組的提喻,包括了「花草」「樹木」「牲畜」「魚群」「糖布」「油鹽」「醬醋茶」……等等。作者的意思是說,台灣的產物豐富,足以餵飽所有子孫的肚腹,我們豈有嫌棄它的道理?

第三段呢?作者的意思是這樣的:他說,假如我們還戀愛著我們周圍的弟兄姐妹們,那麼就請不要嫌棄台灣島吧!為什麼呢?因為現在雖然生活不太容易,擔子頗重,到處都受到壓制,沒有辦法讓我們大展身手,不過,假如我們能夠齊心努力,從壓制我們的奴隸主的手中奪回我們失去的自由,叫我們能發展潛能,使我?的生命有熱有光,將來的幸福絕不會輸給其他國家的人!以上這些意思被濃縮成【咱若愛兄弟/請你嘸通嫌台灣/雖然討趁無輕鬆/收回自由,運命有光/咱的幸福昧輸人】這幾句話。實在是濃縮得很厲害,詩人的功力是很夠的。這段文字的抗爭性很強,政治氣氛一下昇得很高,因此,作者在這段文字裡盡量使用「借代法」,企圖略為掩蓋過激的政治氣氛。什麼是借代呢?也就是不直接說出來,改由其他相關的詞句說出。「討趁」代表經濟權。「自由」代表台灣人的政治權。「命運」代表台灣人的前途。那麼,為什麼作者不直寫,而要這麼委婉的訴說呢?我認為至少有兩個理由讓他這麼寫。ㄧ個是基於詩不宜直說,只能暗示的原則;另一個是1987 年的政治環境現實,那時,戒嚴的陰影仍然深深籠罩台灣,詩人的週遭充滿壓力,講話當然要格外的小心。總之,不直陳還是比較好。大概如此。

最後一段的意思呢?作者的意思是這樣的:假如我們還愛戀著我們的故鄉,那麼就讓我們不要嫌棄台灣吧!你看我們台灣這個島國雖然還不是個大國,彷彿只是一個小個子的人,但是我們用不著氣短,一切事在人為。假如大夥兒不自棄,努力奮鬥,前途一定很有希望,最好是大家能掙脫奴隸主的控制,親身做這個國家的主人,那就更有希望了。這些意思被濃縮為「咱若愛故鄉/請你嘸通嫌台灣/國家細漢免怨嘆/認真拍拚,前途有望/尚好自己做主人」這幾句話。我們注意到,「細漢」這個字是一個雙關語,一方面代表台灣不是大國,一方面暗示台灣還是一個很嫩的國度。「做主人」也是多方面的歧義詞,一方面表示當前應擺脫奴隸主的控制;一方面表示將來台灣人要當家做主;一方面更表示將來要建立一個多數民意為主的的民主國家。這些歧義一直加深了詩的廣度,實在是很高明的技巧。在這個段落裡頭,政治的意思更加高張,但是由於歧義的使用,降低直說的衝擊,詩的氣氛還是叫人覺得很委婉很溫柔。

以上就是這首詩的大概意思。乍看之下,這首詩的字不多,但它的意思卻是如此的豐富,而且還頗不單純,將陽剛寄生在溫柔之中,將吶喊寄生在一種低調之中,致使詩充滿了張力,達到一種剛柔並濟,平衡和諧的狀況中,要做到這一點,實在是很不容易。

3.
接著我們看看詩人在詩裡頭蘊藏的其他修辭技巧。

首先是意象。

這首詩充滿意象,堪稱豐碩。它們最少被分成了四群。一是「祖先」「阿爸」「阿母」「子孫」「兄弟」這些具有血緣關係的人的意象,組構成「人民」這個總意象。二是「土地」「鄉土」「田園」「故鄉」「果子」「五穀」這些具有土地生產味道的意象,組構了「土地經濟」這個總意象。三是「台灣」「國家」這些單位的意象,組構了「國家」這個總意象。四是「自由」「主人」這些人權的意象,組構了「主權」這個總意象。作者的意象幾乎完全分屬「國家」「土地」「人民」「主權」這四個方面,明顯的是一首政治企圖非常濃厚的詩,但是作者聰明的廢棄了口號式的字詞,改用了意象的語言,百般暗示,百般象徵,使詩充滿形象,實在高明無比。另外,這些意象固然沒有很多的顏色,顯示作者無意在詩的色調上取勝,但是他的色調也絕非是暗色系列,「田園」「果子」這些意象令我們感到了綠意或黃意,「命運有光」的「光」字都讓我們有光亮的感覺,他驅除了若干我們對台灣前途慣常有的那種陰暗的感覺,暗示出了希望。

再者,這首詩除了「阿爸的汗,阿母的血/沃落鄉土滿四界」使用了轉化的技巧以外,很少使用到比喻,看起來應該是一首直接描摹﹝賦﹞的詩,雖然古人曾說不學比喻的技巧無法創作詩,但是對照這首詩,古人的說法應該只是一偏之見。若是硬說這首詩使用了比喻,那就是「提喻」,也就是比教常用「以少愈多」的手法,但是提喻應該不是正統的比喻,這一點當然不必我在這裡多做說明。我的看法是,不做比喻,依然可以寫出很好的詩,譬如這首詩,作者用了許多的「歧義」和「借代」,依然可以將詩的涵義擴大到一個幅度或者是隱藏其尖銳性於無形之中,所有這些功能並非一定要比喻才能達成。

再者,我們來看這首詩的排列。明顯的這是一首整齊無比的詩作。四個段落皆使用固定的排列。其排列如下:

○○○○○
○○○○○○○
○○○○○○○
○○○○,○○○○
○○○○○○○

四段完全一樣,在外觀看起來就有一種美感,由於字數的固定,又屬短句,唸誦起來容易形成一種伸縮有常的規律。另外,在內在,作者將「嫌台灣」與「嘸通嫌台灣」對立起來書寫,當然就更加高明,它使作者可以往來於這兩種態度之間作辯證,使之達成一種衝突的平衡狀態,構成一種結構上的張力,這種對立結構的運用當然就更加高明,應該是不在話下。

再再其次,就是音樂性的造成,這是本詩最成功的地方。我們注意到這首詩不是處處都押韻,但是押韻的地方還蠻多的。在第一段,共有「隘」「血」「界」這三個字押「e」的韻,第二段有「芳」「空」二個字押「ang」的韻;第三段共有「鬆」「人」二個字押「ang」的韻;第四段共有「望」「人」二個字押「ang」的韻。由於押韻的字很多,就足以造成一種音樂性,彷彿唱歌一樣,即使它不配樂,依然是一首歌。提到詩是否押韻,有些堅決主張自由體詩的人認為最好還是廢棄韻腳比較好,但是,在這首詩裡頭使我們無法做這種鹵莽的論定,因為假如我們把這首詩的韻腳取消,則這首詩必然大大減低它的藝術性,要是修改得不好,唸不下去的話,這首詩就會全盤崩潰。雖然如今北京語詩人已經完全廢棄了韻腳,他們也完全認同這是理所當然的「改革」,但是我們注意到西洋的詩人,諸如「辛波絲卡」「賽佛特」「米洛茲」這些諾貝爾獎詩人,他們的詩作依然不斷出現押韻的現象,他們的詩的可讀性也必比當代的現代詩人高,這是台語詩人不能不注意的事情。

4.
接著,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文類。

本來,當我開始唸這首詩時,把這首詩當成「田園詩」來看,因為詩中充滿了許多的田園意象。但是唸了幾次後卻改變了這種看法,因為感受不到田園詩裡的快樂勝利的情緒,當然也缺乏田園詩裡的湖光山色和潺潺流水,總之,它不是對工業或商業文明做反撥的一首詩。最後,我反過來認為這首詩應該是一首諷諭體的文章 ﹝genre﹞。所謂的諷喻文類就是採用一種機巧的談話或者是嘻笑怒罵的言詞,對某人、某事、某社會現象諷刺,呈現人類的愚昧、罪惡,其目的不在發洩情緒,而是企圖端正人心,改革社會。它分成兩類,一個是明諷,,另一個是暗諷。有些暗諷不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一種心態﹝menter attitudes﹞,企圖糾正一個時代、一群人類的不正常心態。這首詩正是暗諷詩類。那麼它到底是諷刺什麼呢?

我們注意到,這首詩ㄧ直提到一般人對台灣的一般觀點,包括「土地隘」﹝土地狹小﹞、「國家細漢」﹝國力孱弱﹞、「討趁無輕鬆」﹝謀生困難﹞。這些觀點其實並不是台灣人本有的觀點,而是來自台灣殖民者的觀點。從日據時期以來,一直到戰後國民政治府統治時代,殖民者一直灌輸大日本主義、大中國主義給台灣人,終於深入台灣人的人心,變成台灣人對自己的評價。也就是台灣一直處於一種後殖民的狀況中,以殖民者的觀點來看自己,將自己變得很不堪而不自知,這是後殖民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就像後殖民主義理論家巴巴﹝Homi Bhabha﹞所說的,有色人種在被殖民後發生了一種認同危機,他們戴著一個殖民者的面具,接受外來殖民者的文化價值,否定了自己。詩人知道這一點,特別揭露台灣人這種後殖民的困境,從而給於溫婉的諷喻,目的在於糾正台灣人的想法,希望台灣人放棄這種自棄的心態,向著未來,追求一個正常的台灣。

因此,這首詩屬於諷刺文類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加拿大籍的批評家傅萊﹝Northorp Frye,1921-91﹞在「文學的若干原型」一文裡表示,在神話的原型裡,有一個階段是屬於冬天的階段,在這個神話期裡頭,惡勢力得勝,到處充滿洪水,一切都回到了渾沌的狀況,英雄被打敗了,眾神也毀滅了。吾人自古以來所作的諷刺文學就是對應這一類神話。的確,我們看到這首詩所描寫的台灣狀況,正是正義淪亡、英雄匿跡、局面不明的狀況。在這個狀況中,作者藉著諷喻,企圖導正種種渾沌狀況,召喚台灣未來,可說是煞費苦心,字字血淚。因此,我們也可以斷言,只要台灣的後殖民狀況不解除,這首詩就永遠有效,它的呼聲就永遠要獲得後殖民台灣的不停迴響,這也就是這首詩具有持久可讀性的原因。

以上,都是這首詩優勝的地方。我相信這首詩比一般的詩更具優點,也就是說,以技巧和台灣的現實的條件來看,它都在一般優秀的詩之上,已經足以登上流行的寶座。

底下,我將用一個英國詩人、文藝理論家李查茲﹝Ivor Armstrong Richards,1993-1979﹞的理論來說明這首詩ㄧ窩蜂受歡迎的原因,為什麼它居然能夠一下子轟動十方的根本原因。

5.
當然,如果有人問:「〈嘸通嫌台灣〉這首詩為什麼能轟動十方?」我們只需回答說:「因為臺灣人擁護它嘛!」就是最佳的答案。但是如此說未免顯得太簡單,等於什麼原因都沒說到。實際的原因比這句話複雜多了。

文學理論家李查茲在他的著作《文學批評原理》提到人類的情感衝動時說:「我們的衝動必須具有某種秩序或組織,否則我們必將無片刻安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他的意思是說假如我們看到了一個現象,引起了我人內心的的衝動,這種衝動千頭萬緒,我們無法一時將它釐清,它一再衝擊我們的內在,非常混亂,將使我們不得安寧。在這種狀況下,就必須將它有秩序的組織起來,才能使內心安寧下來。李查茲說藝術品就是具有「秩序化」「組織化」一切衝動的作用。當藝術家碰到這種衝動時,剛開始時也許還不清楚秩序在哪裡,但是仍然知道有一種秩序正在成長的「心靈原則」。這個「心靈原則」旨在把混亂的內在經驗組織成藝術品,由於藝術品的完成,這些混亂的經驗就轉變成井井有條了。因此,李查茲認為藝術家很重要,他?是能夠造成秩序使心靈達到和寧狀態的人。李查茲說:「﹝藝術家﹞成為人類心靈之成熟程度的指示器,大多數人心靈中散亂無序的經驗在他的作品中達到秩序。」同時,李查茲認為人類的經驗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因此,藝術家的經驗就可以傳達給接受者﹝觀眾、讀者、聽眾﹞,使接受者起「治療作用」。所以說,藝術作品不但裡頭有意義而已,它還是一種健康的良伴或良友。

李查茲這個理論很好,我認為有某種程度的正確性。倘若我們把這個理論用在〈嘸通嫌台灣〉這首詩上面,立刻就可以知道它受歡迎的原因。

我們知道80年代是一個台灣意識高昂的年代,整體具有台灣意識的人幾乎同時發現他們需要「愛台灣」。這種「愛台灣」的衝動是很大的,它化身為各種運動,遊走在所有的城市和鄉村。但是就像李查茲說的,如果沒有辦法將這個混亂的衝動秩序化,台灣人的心理就沒有安寧的一天,就會不舒服。在這時,林央敏的這首詩寫出來了,他將愛台灣的衝動形諸於詩歌,規劃出一種溫和無比的秩序,指出怎麼愛台灣的路向和方法;況且這首詩還具有精巧的藝術手法,可歌可唱。因此,它馬上變成了一帖良藥,可以治療「愛台灣」的衝動之苦。因此一下子轟動了整個台灣,到處受擁護,一點也不稀奇。我想,這麼說應該是比較周到的。

以上,是我閱讀〈嘸通嫌台灣〉的林林總總的心得,目前,台語詩以驚人的速度不斷被創作出來,但是要想找到這麼流行的詩恐怕十分困難,我們希望不久的將來還會出現。

【原詩】嘸通嫌台灣 林央敏

咱若愛祖先
請你嘸通嫌台灣
土地雖然有較隘
阿爸的汗,阿母的血
沃落鄉土滿四界

咱若愛子孫
請你嘸通嫌台灣
也有田園也有山
果子的甜,五穀的芳
互咱後代食昧空

咱若愛兄弟
請你嘸通嫌台灣
雖然討趁無輕鬆
收回自由,運命有光
咱的幸福昧輸人

咱若愛故鄉
請你嘸通嫌台灣
國家細漢免怨嘆
認真拍拚,前途有望
最好家己做主人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