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14, 2007

出版人與詩人的感慨

閱讀了兩篇感慨文
一篇是隱地的-百年浮沉
另一篇是李敏勇-
台灣詩歌現象裡沒有台灣心

隱地代表出版人的感慨
我曾經歷台灣出版的盛況
那時候出版社出書
不只是一本一本出
而且是一套一套出
在報紙刊登不輸房地產的巨幅廣告
經我手上出去的廣告也超過千萬元
大量銷售的結果
都得到金山大郵局寄書才消化得了
現在台灣的大出版社
大都是當時奠下的根基
如今的出版根本上是遭受網路的挑戰
電子文書系統
將逐漸取代紙本文書系統
而電子文書系統有它的新運作方式
九把刀、彎彎的流行可看出一些端倪

李敏勇代表台灣詩人的感慨
從前的詩人對台灣本土意識很模糊
寫詩只要文字意象爭奇鬥艷即可
如今看來詩僅如此
是不夠的


●隱地  
百年浮沉

人生在世,浮沉一場。回溯百年文壇,多少曾經為人誦讀的作家,都消沉了,有的把名利早已看淡,自己隱躲了起來,再也不寫了,有的仍然在寫,但作品儘管一本接一本出版,讀者完全無視於作家的存在。

 這一代的讀者,他們真的不看書了嗎?到底他們在忙些什麼?

 以前廣大的文藝群讀者靠的是小五到大三的學生,現在這群年輕的孩子都掛在網上,他們忙著傳簡訊,或拿著手機,從床上到馬桶,自有說不完的話,肯閱讀一些漫畫書已經很有水準了,等到再長大一些,為了表示國際化,當然要讀些米蘭昆德拉和春上村樹,越過自己同胞的創作,直接看翻譯作品,就像看電影,不看國片(好在早已沒有多少國片了)只看西片、日片一般自然。


◎李敏勇
台灣詩歌現象裡沒有台灣心

台灣、日本、韓國─這東亞三個國家,不只地理,更是歷史深刻關連的國家。二戰結束後,台灣和韓國分別脫離了日本的五十年和三十年殖民統治。但是韓國獨立了,台灣則在類殖民統治下展開新歷史。獨立後的韓國,分裂為南韓、北朝鮮,但畢竟都已在聯合國享有席位。而台灣,糾葛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紛爭裡,在聯合國裡連一己主權國家的席位也不可得。談國家,要一個國家,台灣像是什麼呢?中國國民黨政權沒有責任嗎?台灣的人民,甚至包括追隨中國國民黨逃亡來台的新住民,對中國國民黨的統治能沒有問題意識嗎?

國文學現象裡的認識、記錄、思考、批評,存在嗎?國文學生態中對於語言文字的符號、工具、方法、精神,具有視野嗎?看看在台灣流行的詩現象,甚至教科書裡的詩現象,再看看日本、韓國的詩現象,不能不感觸良多。如果說,詩歌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心靈深處的東西,是心的聲音,我們如何從台灣的詩歌現象裡,探觸到台灣真正的心呢?或者說,許多台灣的詩歌現象裡沒有心,沒有台灣的心。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