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論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7/new/oct/13/today-o3.htm
台灣義民
■ 鍾孔炤(高雄市客委會主委)
日前傳出中國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在「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中,對前去參加的客家領袖喊話,企圖介入台灣總統大選。中國政府這樣的行動,其效果可以說是恰得其反,一方面足以激發起全體台灣人民對於外力介入我國民主的強大反感,另一方面,也刺激起客家鄉親的台灣主體意識。
果不其然,就看到台灣客家社團「我們不是中國人」的聲明,在呼應之餘,我也深深地覺得,當下我們所應該致力的工作,是透過客家人「義民論述」的重構,來破解親中勢力對客家族群長久以來的綁架。
有許多人,不論是在客家社群之內,或是之外的其他台灣人民,總是認為「義民」的概念,既然是因為二百年前協助清廷鎮壓反清勢力而來,則長久以來客家人的義民崇拜,也是一種「心向中國」的文化傳統。這種想法,再加上過往台灣開拓史上的閩客心結,造成像中國國台辦等有心人士,以為可以見縫插針的觀念,這是對客家義民史觀的錯誤詮釋,也是對客家鄉親的誤解與侮辱。
追溯台灣歷史,在一七二一年的武裝抗清行動中,首功破清的即是出身潮州府,而落腳於屏東內埔客家庄的杜君英,但反而是反清武力中的保守勢力,囿於中國朱明正統的封建觀念,要擁立朱姓的朱一貴,這一場革命才在歷史上轉而變為「朱一貴事件」。由此事可見,台灣的客家鄉親,並非沒有台灣主體意識的傳統可以追尋。
而「義民」這個詞彙,雖然是出自於清廷的敕封,而為客家鄉親所長期襲用,但其所被珍視的內涵,是一種「自己的家園自己保護」的精神,而壓根與「大中國情懷」無涉,客家人所尊崇的義民,是自己鄉親的義民,而不是清朝鷹犬的義民;一如外省老兵的「榮民」固然是國民黨政府所賦予的稱呼,但這些榮民們曾在台海的一次次會戰中,擊退來犯的中國軍隊,他們所要保護的並不是國民黨的獨裁政權,而是要捍衛落腳的家園、捍衛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
義民也好,榮民也罷,在我們的這個新時代裡面,都將產生它的新興意義。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各族群發揚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也期待將各族群的光榮感,匯集在台灣的國家意識之下,寫下歷史的新頁。
(作者為高雄市客委會主委)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