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17, 2010

鄧榮坤文字舖

鄧榮坤文字舖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writer326
●菁桐

三月的午後,陽光暖暖,適宜旅行。
我們緩步踏過菁桐老街時,雖然錯過了放天燈的季節,但來自平溪的呼喚仍然那麼清晰,於是,我們放慢了步履,沿著菁桐老街走進了傳說中的記憶,而濃得化不開的的山中傳奇,自我容易滿足的眼眸中蔓延………. 

        假日時,菁桐是熱鬧的,走一趟太子賓館、菁桐車站、洗煤場,你是否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來自四方的遊客在此釋放都市的喧囂,也在這裡獵捕年少時曾經擁有的樸實記憶!
而午後的菁桐靜謐如詩,幾十年未經翻修的屋舍,讓老街呈現懷舊街景,而鐵道邊與街道旁涼亭上掛滿了寫著祝福或心事的竹筒,迎風搖曳,竹筒與竹筒間碰撞而發出低沈的聲音,讓我們深刻感覺到現代人生活心思之美。 
菁桐車站是台灣目前僅存四個木造火車站之一,傳說中的菁桐,曾經長滿野生的菁桐樹,讓這裡充滿綠意。
火車仍未進站,等車的人不多。當我們踏上了空曠的月臺時,遠方,洗煤場那頭傳來的鳥啼,增添了許多都市邊陲的樸實。陽光撒落於月臺,如許多泛黃的故事,是否也曾隨著列車緩緩滑過鐵軌而四處流傳,許多人也因為這個故事而在這裡靜坐或漫步,不知不覺就晃過了一個上午或一個黃昏。 

數十年前,菁桐人就是這樣過日子。
多年以前的清晨,太陽還未露出臉呢,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男女以冰涼的水抹過了臉,簡單吃過粗食,紛紛跨過鐵路平交道上工了。
粗獷的男子鑽進地下挖煤,上了年紀的婦人則在洗煤場裡,依煤的粗細來分級,而撿好的煤則順著輸送帶直接上了等在下面的運煤車,而蒸汽火車載走了煤,也載來了菁桐人的希望,讓生活在這裡的男女,學會了如何讓自己在艱困的環境中存活下去。
而菁桐坑車站是平溪支線的最後一站,曾經為採挖煤礦而闢建的鐵路雖然臥在陽光下,也因列車往來次數的減少而使得荒廢的鐵軌,在風雨的襲擊中,已經長出了鐵鏽。 
非假日的菁桐,仍然是熱鬧的。
在老街逗留,遇上了一位皮膚黝黑的老先生。他叼著菸,坐在菁桐車站月臺的椅子上,不在乎我把相機的焦距對準他,悠閒抽著菸,列車還未進站,必須在花多少時間等待,他拿捏得十分清楚,因為他從小就搭乘列車進出菁桐,進出生活的悲與歡。
老先生以燻黃了的中指彈去了煙灰,瞄了我一眼,裂開嘴,露出泛黃的門牙,自風中笑了起來。
老先生說,菁桐曾經是平溪鄉最大的礦場,全盛時期,曾有數萬人在這裡工作,而車站人員曾多達十二個人。繁華時期,車站前的老街有數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麵店,許多走出礦場的工人,經常在麵店逗留,吃一碗麵或喝一杯酒,歡笑聲不絕於耳。 
二十幾年前停止採礦後,菁桐的繁華就開始褪色,但仍然有很多詞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在這裡流轉。
煤業沒落之後,菁桐人臉上的笑容也逐漸滅寂。菁桐被遺忘了?
車站對面的高地就是過去的石底煤礦,當時被稱為二號坑,也是平溪線上最大的煤礦坑舊址,從老遠就可以看到的紅色磚樓,是煤礦的洗煤場,也是菁桐的地標。
如今,地標仍在,曾經擁有的繁華已經式微。 

        在菁桐逗留,可以繞進太子賓館,喝杯咖啡或吃碗麵,享受山中的飲食文化,蒐集曾經在這裡滯留多年的驚喜。
整修過的賓館,仍然可以窺見昔日的古樸,矮籬的日式建築,地方上的人習慣稱它為太子賓館。賓館所用的建材是台灣阿里山檜木,據說當年從基隆請來工藝最為精湛的一百零二名工匠,在日本師傅帶領下,以卡榫的方式建造,每間均有床間的設計,做為裝飾書畫插花陳列之用。
賓館是台陽礦業顏氏家族為日本昭和太子所建的,建成後,昭和太子並未在這裡住過,之後,被當做招待貴賓,職員訓練及娛樂之所。
老先生說,台陽礦業公司於當時是台灣最大煤礦業龍頭,太子耶,是不是很神祕又很好記? 
在太子賓館中逗留,濃厚的貴族氣息自熱騰騰的咖啡中洋溢著,書院的窗櫺,花樣繁複華美,讓許多路過的山嵐與薄霧都放慢了速度,感受行家精細雕刻的建築之美。
如果你沒有急著趕路,路過時,別忘了到這裡歇歇腳,享受屬於山中靜謐的氛圍,自列車緩緩滑過鐵軌的浪漫中,找到菁桐曾經年輕的故事,找回曾經失落的記憶。

1 Comments:

At 6:16 下午, Blogger makoto said...

賓館是台陽礦業顏氏家族為日本昭和太子所建的,建成後,昭和太子並未在這裡住過←日本並無「昭和太子」這個人,所以「他」未去住過是理所當然的。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