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06, 2011

2011諾貝爾文學獎

當代歐洲詩壇
最傑出的象徵主義
和超現實主義大師
(Tomas Transtromer, 1931-)
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他一直置身於文學派系之外﹐
也不把自己局限於某一種理論與方法。
在瑞典以及世界各國
他有不少的模仿者﹐
但他自己卻一直獨來獨往﹐
不受他人的影響。



詩作凝鍊透徹 瑞典詩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oct/7/today-int1.htm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瑞典最負盛名的詩人湯瑪士‧川斯特默爾(Tomas Transtromer)榮獲二○一一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表示,川斯特默爾獲獎原因是,他「透過凝鍊及透徹的意象,讓我們對真實有鮮明的感受。」這是近四十年來,諾貝爾文學獎首度獎落自家。

過去19年 年年獲提名

川斯特默爾高齡八十歲,因中風而癱瘓,表達能力也嚴重受限。他以瑞典文寫作,是詩人、也是心理學家和翻譯家。自一九九三年開始,他每年都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直到今年總算摘得桂冠。瑞典學院秘書長英格朗表示,詩人獲知得獎時,「我想他很震驚,但態度十分從容」,「他正坐在椅子上,放鬆聽音樂,不過他說很棒」。

被譽為歐洲詩壇超現實主義大師

一九五四年,二十三歲的他還是心理學系的學生時,即發表詩集《十七首詩》轟動詩壇,是瑞典最著名的詩人,更被認為是二戰以來斯堪地納維亞半島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譯為五十多國語言。由於他和美國詩人羅伯‧布萊(Robert Bly)是多年好友,透過布萊的翻譯讓他成為英語世界最為人熟知的瑞典詩人。他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傑出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他不以量產取勝,最著名作品是一九六六年出版的《窗與石》、一九七四年《波羅的海》。

美國《出版家週刊》(Publishers Weekly)稱讚他內省寫作風格,「神秘、多面向、令人哀傷」。但與川斯特默爾的生活形成一大對比,他是一位心理學家,更積極採取行動改變世界。他在少年監獄工作,協助殘障人士、罪犯、癮君子。

川斯特默爾出版十冊詩集後,在一九九○年曾患腦溢血,導致右半身癱瘓,但仍寫作不倦。休息六年後,出版的作品《悲哀貢多拉》在瑞典大賣三萬本,以詩集來說算是非常暢銷的數字。除了寫作,用他還能活動的左手彈鋼琴和聽古典音樂,成了川斯特默爾現在的最愛。

諾貝爾獎金為一千萬瑞典克朗(約一百五十萬美元),一九七四年,瑞典籍的雍松和哈里‧馬丁松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且兩位得獎者都是學院會員,引發不小爭議。因此這次瑞典學院的投票特別小心,怕落人話柄,最後投票時在總票數六票中獲得四票,順利戴桂冠。

另一個小插曲是,塞爾維亞RTS國營電視台因受網站假消息愚弄,竟宣布是由塞國一位強烈民族主義色彩作家贏得桂冠,電視台後來撤回報導並道歉。



---------------------
瑞典川斯楚馬 獲諾貝爾文學獎

(路透)具有心理醫師背景、被譽為神秘主義大師的瑞典詩人川斯楚馬(Tomas Transtromer)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他用簡單但出人意表的意象,寫有關人類心靈秘密的超現實詩,是瑞典自二次大戰以來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瑞典皇家學院在記者會上宣布川斯楚馬獲獎後,現場歡聲雷動,八十歲的川斯楚馬在斯德哥爾摩出生,寫了十五本詩集,被翻譯成英文等六十種語言,是瑞典家喻戶曉的詩人,早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這幾年來,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宣布當天,瑞典記者都守在他家門口,今年終於等到了。

得獎頌詞寫著:「透過他簡潔、清楚易懂的意象,他為我們進入現實另闢蹊徑。」

「川斯楚馬的大部分詩集具有精簡、具體和深刻的隱喻。他最近的詩集,甚至使用更小的形式和更濃縮的手法。」

川斯楚馬被譽為神秘主義大師,呈現像夢般的意識,時間極為緩慢,讓內在自我與四周的世界分離。他的詩富於想像和情感,但常有出人意外的神來之筆,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川斯楚馬一九九○年中風,半身不遂不能說話,但仍繼續寫作,二○○四年以瑞典文出版詩集「大謎團」(The Great Enigma),兩年後以英文出版。

妻子蒙妮卡在他獲獎後表示,他對於獲此榮譽感到意外,「他沒想到會得到這個經驗,並對大家來道賀和拍照感到自在」。

川斯楚馬最著名的詩集包括一九六六年的「窗與石」,以他的旅行為主題,以及一九七四年的「波羅的海三小國」。

他一九五四年廿三歲時首度發表「十七首詩」,就獲好評,早期作品寫他對大自然和音樂的熱愛。後期的作品較黑暗,探討生老病死等生存題目。

瑞典皇家學院常任秘書英格朗德說,川斯楚馬自一九九三年來每年都獲提名,「他寫人生的大問題,寫死亡、歷史、回憶和自然」。皇家學院為了避嫌,盡量不頒給瑞典人,他是自一九七四年來第一位獲獎的瑞典作家,將獲得一千萬克朗獎金。

川斯楚馬一九三一年出生,父母離婚後由母親獨力撫養。他在斯德哥爾摩大學讀文學史、詩論、宗教學和心理學。其後一半時間當心理醫師,一半時間寫詩。



全文網址: 瑞典川斯楚馬 獲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獎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37635.shtml#ixzz1a4FOuBxl
Power By udn.com



------
http://news.chinatimes.com
/reading/11051306/112011100700425.html
超現實大師得獎 陸文壇好評
【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姆榮獲2011年諾貝爾文學桂冠,在中國文壇立刻掀起一片「眾望所歸」的歡呼聲!曾於2001年3月叩訪北京的這位瑞典詩人,中國文壇重量級作家包括莫言、余華、閻連科等均是他的書迷,而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大陸詩人北島,更與特朗斯特羅姆有著私交並在風格上受其影響。

 大陸的流亡詩人北島,曾在2005年出版的《時間的玫瑰》中記錄了他對許多詩人好友的觀察,其中寫特朗斯特羅姆的一段:「托馬斯走在前頭,用小刀刨起蘑菇,擱嘴裡嘗嘗,好的塞進口袋,壞的連忙吐掉,說:有毒。」從細節側寫了詩人樣貌,而特朗斯特羅姆善於從日常生活入手,把對周遭自然界的觀察結合到詩中,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傑出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的詩風,也對北島及其中文版詩集譯者、也是詩人的中國詩人李笠,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

 本屆文學獎名單一公布,在新浪微博上立刻有不少文壇作者支持,詩人俞心樵發文:「今天,他終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實至名歸,值得高興。」出版人磨鐵圖書總裁沈浩波發文:「特朗斯特羅姆的一首詩《果戈里》我一直保存。我自己寫詩不喜歡這種意象風格,但老特能寫到這個水平,那就頂級。」在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史中屢次提名不中,外界普遍認為因瑞典國藉而成為平衡遊戲中的犧牲品的特朗斯特羅姆,遠在東亞的中國卻為他的終於獲獎,給予了高度好評。

----------
幾首舊譯賀諾貝爾獎新得主
2011/10/07 04:24:44 瀏覽112|回應0|推薦12

欣聞瑞典詩人湯瑪士*川斯綽莫(Tomas Transtromer, 1931-)榮獲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特地把多年前在台灣《笠詩刊》上發表的他的幾首譯詩找出來掃描打字,貼在這裡,同大家共賞。這些詩是由英文轉譯的,英譯者為May Swenson,收入1972年匹茲堡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窗與石》(Windows and Stones)裡。

瑞典詩人
川斯綽莫的詩


石子

我聽到我拋出的石子
玻璃般清脆在歲月裡下墜。在山谷
現世的紛爭
尖叫著飛馳﹐從
樹梢到樹梢。在比現在
稀薄的空氣裡趨於沉寂﹐它們
燕子般滑過山
與山﹐直到抵達
最遠的原野
於存在的邊緣。那裡
所有我們的成就
玻璃般清脆
墜入無底
除了在我們心中。


氣象圖

十月的海閃現冷冽的
幻想的脊鰭。

沒有東西留下追憶
賽帆白色的暈眩。

村頭一抹琥珀光。
聲音的翅膀徐緩。

犬吠﹐一個象形字﹐出現
在花園的空中

那裡黃梨以智取勝﹐
讓自己從樹上墜落。

樹與天空

樹在雨中行走﹐
行色匆匆在激濺的灰色裡。
它有任務。它從雨中取得生命
如畫眉在果園裡。

雨過﹐樹停。
模糊﹐一動不動﹐挺立在晴夜裡
它像我們一樣等待那一刻
當雪花自太空爆開。


二十四小時

一動不動﹐螞蟻在森林裡看進
空無。空無之外只聽得見黝暗綠木
的滴答﹐夏之深坑裡徹夜的呢喃。

樅樹的針﹐如時鐘參差的
手。螞蟻在山影裡顯得通紅。
一隻鳥叫﹗終於。緩緩地雲的車輪開始滾動。


歇息處﹕七月

躺在大樹底下
他也在上面。化成千百枝椏﹐
前後搖曳﹐
如在彈簧座裡緩緩擺盪。

站在防波堤邊上他瞇眼看水。
碼頭比人還要衰老得快。
用銀灰木板架成﹐肚裡填滿石子。
眩目的光筆直穿過

整天在無蓬的船上
在閃爍的海灣裡航行﹐
他終將在一盞藍燈裡沉沉睡去
當島嶼如一群大夜蛾緩緩爬過玻璃。

序曲

醒來是從夢境跳傘。
從窒息的渦流裡解脫﹐跳傘者
向清晨的綠色地圖降落。
物象擴大。他看到﹐自云雀鼓翼的
位置﹐巨大的樹根系統
如地下吊燈的枝架。地面上﹐
在熱帶洪水裡﹐地球的綠木
舉臂站著﹐像在傾聽
無形活塞的節奏。而他
向夏季降落﹐墜
入眩目的坑﹐墜過
在太陽渦輪裡顫動的濕綠
年代的裂縫。然後停住
在時間霎眼裡的下降﹐展翅
成為鶚的翱翔於流水之上。
銅器時期的喇叭﹕
它們的非法之音
在虛無上方一動不動懸著。

在一天的初辰良知能擁有世界
如一隻手包裹一塊晒暖了的石子。
空降者站立樹下。
在死亡的渦流中穿墜
光的大傘會否在他頭頂上開啟﹖


敞開的窗

一天早上我在
二樓敞開的窗前
刮鬍子。
打開電動刀。
它開始嗡嗡響。
嗡嗡響成
狂吼。
擴大成直升機﹐
一個聲音—駕駛員的—穿過
狂吼﹐尖叫﹕
「睜開所有眼睛﹗
你們最後一次看到這個。」
我們起飛。
在夏日裡低翔。
這麼多我喜愛的東西﹐它們沒有意義﹖
成打的綠色方言。
特別是那木屋牆的紅色。
甲虫閃爍在糞堆上﹐在陽光裡。
地窖連根拔起
穿過空中。
事情發生。
印刷機爬動。
此刻人們是
唯一靜止的東西。
他們靜默一分鐘。
特別是墓園裡的死者
一動不動
像在為相機的兒時擺姿勢照相。

低飛﹗
我不知往哪個方向
轉動我的頭——
去看兩邊
像一隻鳥。


詩人簡介

湯瑪士‧川斯綽莫(Tomas Transtromer, 1931-)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不但在本國享有盛名﹐在美國﹐也因為多次的訪問朗誦﹐而廣為人知。他的英語相當不錯。他本來是個心理學家﹐六十年代曾在瑞典一間少年罪犯收容所工作。後來他同太太及兩個女兒搬到瑞典東部的威斯特洛城(Vasteras)﹐找了個零工﹐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寫詩。但他仍經常參加心理學家及社會工作者的會議﹐有時也為管理緩刑犯的官員們舉辦研討會。

潛意識在他的詩裡佔有重要的地位。常常在日常事件的描述裡會突然冒出夢幻的飛躍的聯想。他善於使用低調的、直接而明晰的語言。再熟悉﹔平凡的事物﹐他都能用他全新的眼光與手法把它們組合成色彩鮮明、活潑動人的最初經驗﹐導出意想不到的但同時又是必然的詩的結局。

他一直置身於文學派系之外﹐也不把自己局限於某一種理論與方法。在瑞典他有不少的模仿者﹐但他自己卻一直獨來獨往﹐不受他人的影響。

(選譯自May Swenson的英譯本《窗與石》(Windows and Stones), 匹茲堡大學出版社﹐1972)



出處:幾首舊譯賀諾貝爾獎新得主 - 非馬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marrfei/5711873#ixzz1aG74EEcE


-----------
島上

鄭樹森/譯


沙灘上的海鮮店很簡陋,海難生還者搭建的小木屋。不少人來到門口就轉頭,但卻不是海風。一個影子站在屋中濃煙裏煎魚,用亞特蘭提斯的古食譜。大蒜輕輕爆跳,番茄片上都是油,每一小塊都是海洋深處的低唱,向我們問好。

 她和我凝望進對方。彷彿爬上野花滿布的山坡而毫不覺累。我們比較動物,因此很適應,也不老。這些年來我們同經變幻,包括那些潦倒的日子(排隊賣血的日子),令我們更為密切的日子,我們一起遺忘的日子,雖然這些日子並沒有遺忘我們。這些日子成為深淺不一的石塊,棄散的嵌圖的石塊。而現在,石塊飛湊在一起,鑲嵌成完整的圖畫,在等待我們,在我們旅館房間牆壁上閃亮,既狂暴又溫柔的嵌圖,也許是張臉,我們沒有細看,匆匆脫衣時……

 薄暮時外出。岬角巨大暗藍的掌伸進海中。我們走進人群的漩渦,被友善地推碰,人人絮絮不休地說著那外語。「沒有人是一個島」。通過他們,也通過自己,我們強壯起來。其實是他人看不到的內在的、祇能自行浮現的品質。是一種最內在的弔詭:車房內的花;透入黑暗的通風喉;空杯裏起泡沬的酒;廣播沉默的揚聲器;每一步後重生的小徑;祇能在黑暗中閱讀的書。

 譯註:原題為分周島(麥迪拉島)。第一段所提的亞特蘭提斯,即西方古代傳說中大西洋上的神秘島嶼,柏拉圖臆斷在直布羅陀之西,最後陸沉海底。亞特蘭提斯後來在一般用語中也指無法查考的奇蹟的傳說。

 托馬斯.特朗斯特默(Tomas Transtromer),一九三一年生於斯德哥爾摩,為當代瑞典著名詩人。一九五四年以《十七首詩》的小冊子震驚文壇,筆下的瑞典海景山光一時廣被倣效。特朗斯特默的作品變化頗多,但一向著重節奏及形式。曾獲北歐文學獎;近年備受國際詩壇重視,惜詩人已無法言語。一九七○年美國名詩人Robert Bly英譯二十首介紹,自此見知於北美詩壇,迻譯不斷。二○○三年Robin Fulton的選集應為最佳譯本;譯者本人是蘇格蘭詩人,長居挪威,通瑞典文,又曾得老詩人親自襄助。但四十年後回顧,Bly的譯文別具一功,節奏控制絕不下於其全盛時期的代表作,堪稱相得益彰。此則二十年前舊譯翻修以英譯二種為底本重擬。

----------



川斯楚馬/作
(Tomas Transtromer, 1931-)
陳黎/譯

五月某夜我走上海岸
月色清涼
花草灰暗
但氣味翠綠。

我在色盲的夜裡
滑行上坡
白色的石頭
打信號給月亮。

一段時間,
只幾分鐘長
卻有五十八年寬。

在我背後
越過鉛光閃爍的汪洋
是彼岸
及其治理者。

他們有著未來
而無臉孔。

-----
〈監獄〉

黑爾畢少年監獄

俳句詩九首

他們踢足球

突來的混亂——球

飛越高牆

他們不時喧鬧

好讓時間因為驚嚇

加快腳步

拼錯的人生——

美依然鮮活

如刺青

偷跑被逮

口袋裡搜出

一大堆野蘑菇

工場的轟響

和瞭望台沉重的腳步聲

讓森林困惑

大門徐啟

我們步入獄中空地

新的一季

牆上的燈亮起——

夜間飛行員看到一抹

奇幻的光影

夜——一台大貨車

駛過,囚犯們的夢境

震動

男孩喝著牛奶

安睡於他的囚室:

石頭母親

〈記憶注視我〉

六月早晨,醒來太早,

重回夢鄉又太晚。

我必須走出去——綠色住滿

記憶,記憶用目光跟隨我。

它們無形,完全與背景

融在一起,真正的變色蜥蜴。

如此近,我可以聽到它們呼吸

雖然鳥鳴聲震耳欲聾。

〈牧歌〉

我繼承了一座我很少去的黑暗森林。但死者和生者交換/位置的那一天終會來到。森林將動起來。我們並非沒有/希望。那些最重大的罪行,雖經諸多員警查辦,仍將懸/而未決。同樣地,在我們生活的某個角落也有一個懸而/未決的愛。我繼承了一座黑暗森林,但今天我走在另一/座森林裡,一座明亮的森林。歌唱、蠕動、搖擺、爬行/的所有眾生!這是春天,空氣強而有力。我領有遺忘大/學的畢業證書,兩手空空,如晾衣繩上的襯衫。

〈鷹岩〉

在飼養箱的玻璃後

爬蟲動物

紋風不動。

一個女人晾著衣服

靜靜地。

死亡已靜下。

地底深處

我的靈魂滑行

安靜如彗星。

〈雪下著〉

葬禮持續來到

愈來愈多

就像我們近臨城市時

那些交通號誌。

好幾千人凝視著

在陰影長長之地。

一座橋緩緩地

搭起自己

直往空中。

〈簽字〉

我必須跨

過黑暗的門檻。

一座廳堂。

白色的文件閃爍著。

影子動來動去。

每個人都想簽。

直到光趕上了我

且將時間摺好。

-----------

特朗斯特羅默 陳黎/譯】
 行路者在此突遇巨大的橡樹:

 像一頭石化的麋鹿,鹿角

 幾百公尺寬,在九月海洋

 墨綠堡壘前。

 北方的風暴。花楸漿果結實

 纍纍的季節。在黑暗中醒著

 聽:群星在它們的廄內跺蹄

 樹頂的上方。

 牆面

 1

 我在路盡頭看到權力。

 它像一顆洋蔥

 層層堆疊的皮肉

 一片片鬆脫。

 2

 戲院空了。現在是子夜。

 文字在牆面發光。

 無解的字謎

 滲入寒光中。

 十一月

 行刑手無聊的時候變得很危險。

 燃燒的天空捲了起來。

 敲擊聲此起彼落自囚室響起

 空間從地上霜流出。

 一些石子閃亮如滿月。

 譯註:本屆諾貝爾獎得主Tomas Transtromer的詩作始終簡潔凝鍊,意象精準而驚人,以超現實風的靈視,游移於夢與現實之間。此處譯的三首詩,第一首出自他1953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詩十七首》,後兩首則譯自他2004年出版的最近一本詩集《巨大的謎》。相隔五十年,詩人筆鋒依舊銳利,且更冷凝。

1 Comments:

At 7:47 下午, Blogger William Marr 非馬 said...

七十年代《蓝星詩刊》12期曾刊載非馬翻譯的川斯綽莫的21首詩。有興趣的讀者可到下址閱讀:
http://blog.udn.com/marrfei/5725298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