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文學雜誌
2012 10月號
文學的人文的本土的
鹽分地帶文學雜誌 出版了
內容豐富多樣
內容有
鍾肇政 莊金國
心岱 李魁賢
劉克襄 林央敏
杜潘芳格
陌上桑
李敏勇
陳寧貴
-----等作品
------------------
鹽分地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鹽分地帶是台灣新文學誕生後,在台南州北門郡的佳里、學甲、西港 、七股、將軍、北門一帶含有鹽分較多的地方,自發形成的有著鮮明 地方色彩的,較為獨特的一個文學團體。他們的作品,描寫鹽村風物 人情,具有鹽村風采情調,表現出強烈的抗擊異民族入侵的鬥爭精神 ;展示了當地人民在與貧瘠的自然環境鬥爭中形成的勤勞樸實、堅韌 不拔的性格和美德。鹽分地帶的文學傳統從日治時期逐步形成以來, 一直在不斷的傳承和發展。台灣文學界每年在台南市北門區的南鯤鯓 廟內舉行青年文藝營,參加者達數百人。小說、詩歌、散文都在交流 之列。一些著名的作家、詩人、評論家應邀來這裡講學,對交流文學 經驗、促進文學創作,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台灣鹽分地帶文學形成以來,新詩一直佔主導地位。因此,日治時期 ,那裡就被稱為「詩人之鄉」。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之間 ,那裡就產生了吳新榮、徐清吉、郭水潭、王登山、林芳年、莊培初
------------------
鹽分地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鹽分地帶是台灣新文學誕生後,在台南州北門郡的佳里、學甲、西港
台灣鹽分地帶文學形成以來,新詩一直佔主導地位。因此,日治時期
、林清文等一批著名的優秀詩人,俗稱北門七子,構成了台灣鹽分地 帶詩人群落。1933年10月,他們發起成立了「佳里青風會」, 1935年6月1日,又成立了「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194 0年代以後,右翼勢力抬頭,鹽分地帶文學運動陷於衰落。
吳新榮對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的定位是這樣的,他說:「鹽分 地帶只是自然發生的小集團,這集團本身除相互間的友情之外,並無 嚴密的組織或規約。這也就是說他們自從變成「台灣文藝聯盟」的「 支部」以後,才納入整個台灣的文化運動系統。」[1]。
戰後,當地作家及文藝愛好者所籌組的文藝團體,最著名的是「台灣 筆會鹽分地帶分會」,它是台灣筆會第一個分會,在民國77年5月 15日佳里公會堂(今天的中山堂)成立。該分會的成員有黃勁連、 黃崇雄、林芳年、羊子喬、林英良、陳艷秋、陳益裕、月中泉、黃三 明,以及鹽分地帶音樂工作室林財印、林神保、黃達人、梁錦德等人 士。[2]。
吳新榮對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的定位是這樣的,他說:「鹽分
戰後,當地作家及文藝愛好者所籌組的文藝團體,最著名的是「台灣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