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14, 2015

星沉荷池的古典音韻之美

星沉荷池的古典音韻之美  / 陳寧貴

一九五0年蓉子寫出《青鳥》這首詩,當時的蓉子才二十二歲,滿目所及的前程,皆是繁華似錦風景,「從久遠的年代裡,人類就追尋青鳥,青鳥,你在那裡?」她不就是那有著一對會飛翅膀的青鳥嗎!蓉子此刻才鼓動翅膀,尚未真正起飛,卻已成了詩壇盼望的焦點,成了台灣詩壇各方熱烈追尋的青鳥,可謂「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啊!直到一九五三年《青鳥集》的出版,蓉子才鼓動翅膀真正起飛了!她的作品為人爭誦後,讀者也真正認識到,蓉子溫柔婉約的內心深處,蘊藏著真誠執著的創作態度,蓉子說:『倘若我無真實的創作意欲,我就不勉強自己發出聲響。』『我願意更多地把握自己一些,而並不急於做一時的跳水英雄,去贏得片時的喝采;我願更多顯露出自己的面貌,但必須先有靈魂和實質為後盾。』---這可視為蓉子的重要詩觀,與她個人獨特氣質合為一體後,,型塑出蓉子動人的詩風貌。大家熟知的《一朵青蓮》---

有一種低低的回響也成過往  仰瞻
只有沉寒的星光  照亮天邊
有一朵青蓮  在水之田
在星月之下獨自思吟。

可觀賞的是本體
可傳誦的是芬美   一朵青蓮
有一種月色的朦朧   有一種星沉荷池的古典
越過這兒那兒的潮濕和泥濘而如此馨美。

幽思遼闊  面紗面紗
陌生而不能相望
影中有形  水中有影
一朵靜觀天宇而不事喧嚷的蓮。

紫色向晚  向夕陽的長窗
盡管荷蓋上承滿水珠  但你從不哭泣
仍舊有蓊鬱的青翠  仍舊有妍婉的紅燄
從澹澹的寒波  擎起。


本詩不刻意在文字上壓縮扭曲,也不在意象上與其他詩人競逐奇詭。蓉子似乎已在維納麗莎詩中表明,「你不是喧嘩的樹,不需用彩帶裝飾自己;你不需在炫耀和烘托裡完成,你完成自己於無邊的寂靜之中。」然而蓉子的詩,在音韻節奏佈局上,卻是頗費心思,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突顯出蓉子擁有第三雙耳朵,比其他詩人更敏感,能夠聽見詩中隱密精采的聲音,由於蓉子這特異創作才情,因此讀蓉子的詩,不但能與她清新脫俗詩境共鳴,更能聽見詩意盎然的美妙樂音,聽蓉子親自朗讀這首詩,或聽齊豫吟唱,更能體會本詩清新婉約細膩獨到的詩風,感動其節奏意象渾然相融之美,在水之田,在星月之下,一朵青蓮,在蓊鬱的青翠中,在妍婉的紅燄裡,在澹澹的寒波悠然形影相映。詩意精美,樂音淋漓,只可意會難以言傳,那種月出驚山鳥的寧謐,荷蓋上晶瑩滑潤的水珠,不禁絲毫微風,幾乎令人屏息以待,一幕幕詩的演出。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