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詩人訪談錄
●客語詩人訪談錄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張國良
陳寧貴老師在客家文學作家中,可說是純正的客家文學作家;出生高屏六堆客家地區的竹田鄉,且從民國八十三年就開始以客語文字創作,後來並在自由時報言論廣場每一兩週發表客語詩,長達近一年,空前之舉轟動客家母語書寫界;他約在民國六十年初就受邀加入當時新銳主流詩刊。當然早期作品是以華語書寫,且其華語作品不管是質或量,都讓人驚艷,華語詩寫得好,對寫客語詩的品質就會要求越高,所以開始客語詩的創作,作品就讓人驚艷其功力了。
問、您覺得要怎樣才能進入到客語詩的創作?
答 : 大約20多年前,我在師大路的出版社時,小說家吳錦發他說在編一本客家雜誌,向我邀稿寫客家詩,當時反應是不可能。怎麼講呢?
因爲我們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都是受華語的教育, 思考方式皆是華語思考,客語的思考方式,包括說客語,在不知 不覺中幾乎消失殆盡,就像溫水煮青蛙,等到青蛙感覺不對勁,已經來不 及了;所以說要用客語寫詩太難了,那時客語常有音無字,寫的客語中的客語字,必須不斷的推敲用字。好不容易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下來,才有目前客語詩的創作局面。其實進入母語書寫園地,彷佛找回自我原始的臍帶回歸出生地,但這卻也這得經過一 番艱苦的自我學習過程,才能真正登堂入室。
問、您覺得要怎樣才算客語作品?
答:當台語﹝河洛語﹞作家感嘆作品面臨讀者少發表園地窄之困時,客語作品
的處境就更艱苦了,若非具有真正客家硬頸精神, 可能在前進無援中難以為繼。參與幾次客語創作座談,都有人提出寫客家 事未必要用客語書寫,這看法使得直接客語書寫的前途更是弔詭。
被譽為千面寫手,猶如燦亮新星的年輕客籍作家甘耀明認為:『使用
客語創作,是台灣本土化趨勢,我認為使用客語是雙面刃,用的好會產生
新元素,但也可能產生新隔閡,無論如何還是值得嘗試,使用客語創作是
一件好事。』『使用客語,我會有取捨,不過我的創作不是整篇小說都用
客語,而是在某些段落放入客語,且我要說明我的小說不是只寫給客家人
看,因此若用「客家小說」來稱呼太狹隘了,稱「小說」才好。』
甘耀明的說法,可能招致:「客籍 作家的客家意識提昇了,但客語意識卻還尚薄弱」的批評。客語在現今台灣 瀕臨消失的焦慮中,教育客家人能夠使用客語思考寫作,絕對是最根本最徹 底的解救之道;當客語作品吸納了強大客語能量後,勢必產生原汁原味的精 采動人之作,屆時客語作品不用去追逐市場,市場自然會來追逐。只要能夠堅定的不斷地寫出好的客語作品,終究會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 認同;所謂看不懂母語作品只是一種假說,母語作家未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 才是真正的主因。君不見有不少中學生,在哈利波特中文本尚未發行前就直 接買英文本閱讀,即使有些看不懂他們也會設法看懂。
問、您覺得客語詩該如何提倡?
答:客語詩正在發展中,未來將走向何方,我想起客籍大老作家鍾肇政說的這段話:「追求從各母語的文字化,繼而精緻化,成了無可遏止之勢,運用母語從事文學創作,當在可預見的時日裏大量出現,為我們的台灣文學增添無數光彩。 」當然啦,有創作者也必須有廣大閱讀者,如果鮮少人能看懂母語文字,一切母語創作豈非枉然?因此執政當局一方面要輔助母語文字書寫的統一,另一方面要重視加強學校母語教育,使得新生代對母語的聽說讀寫無礙,母語文學的創作發展也才能後繼有人生生不息。
問、我常聽「詩的質感不錯」,請您談談創作手法。
答:好作品必求其深廣度,創作手法不過是順應作品深廣度而衍生。目前寫客
語詩的作家大多經過華語詩的階段,可見寫華語詩、客語詩的創作手法是一
樣的,只是寫客語詩,多了一個客語用字精準的推敲。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