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17, 2016

檔案資料


檔案資料
〈從中國新詩百年看兩岸新詩與互聯網發展概況〉 劉正偉
 
一、前言
 
 胡適是推動白話詩與白話運動的先驅,他在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5號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是倡導文學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接著二月他在該刊發表首批八首白話詩,新詩發展至今已滿百年。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八事為:「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 現今看來多仍可取,實為文學改革之良策。如「須言之有物」為文學本質,而用「不用典」乃見仁見智。
 
 新詩發展百年, 大陸各地新詩界多有慶祝活動,台灣卻罕有相關活動,新詩發展作為民國時期產物,實為弔詭。
 
二、新詩百年發展概況
 
 如以兩岸百年詩歌流派、流變與發展來看,筆者以為大概可分四個階段:一、草創期(1917~1949):嘗試派、創造社、新月派、早期象徵派、現代派、九葉詩派等。二、創新期(1950~1978):現代詩社(現代派)、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笠詩社、葡萄園詩社、大海洋詩社……。三、多元期:(1979~2000):朦朧派、白洋淀詩群、第三代詩群、鄉土派、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四、網路期(1993~):下半身寫作、垃圾派、網路寫作、70後、80後、90後詩派……。
 
  第一期草創期,為新詩與新文學嘗試、摸索階段,多嘗試白話、浪漫、象徵主義等各種實驗技法。這時期以胡適為首,著名詩人有徐志摩、魯迅、冰心、聞一多、卞之琳、李金髮、何其芳等。
 
 第二期創新期,為50至70年代,大陸歷經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風暴,基本上詩歌創作幾乎停頓或壓抑;而台灣卻由日治時期跨語言一代與大陸來台詩人延續著新詩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紀弦組織現代派,提倡「橫的移植」與「新詩再革命」,藍星詩社與覃子豪新詩教育的播種,創世紀詩社的引領風潮,都功不可沒。主要詩人有:紀弦、覃子豪、洛夫、余光中、鄭愁予、瘂弦等。
 
  第三期多元期,在台灣詩壇歷經鄉土文學論戰與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衝擊,各種創作技法多元而開放,甚至情色詩也擅場。而大陸則剛結束文化大革命,詩人寫作仍餘悸猶存,惟漸漸從地下轉公開發展,尤以1979年3月北島在《詩刊》發表〈回答〉一詩,標示著朦朧詩派的誕生。例如朦朧詩派主要代表人物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即成為當代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主要詩人有北島、顧城、楊煉、芒克、舒婷、于堅、席慕蓉、楊牧、陳克華等。
 
  第四期網路期,時間有與第三期重疊,實乃多有網路與實體多元發展並行之趨勢,至今亦然。台灣的網際網路詩發展,幾乎與大陸同時期,是由米羅卡索(蘇紹連)、須文蔚的《詩路》等帶動。以至於各種部落格、臉書(Fasebook)、粉絲專頁的出現,每個人都是「自媒體」,讓網路詩更蓬勃多元的發展。大陸則在1993年3月詩陽首次透過互聯網(網路)開始大量發表詩作,是大陸網路詩的開端。這一時期的主要詩人與網紅(網路紅人)眾多,而前二時期的詩人仍活躍者眾,且多紙媒、網刊並棲現象。
 
三、互聯網的興起 
 
 互聯網(網路)的興起,是劃時代的創舉。人人都是自媒體,都是編輯、版主(群主),讓發表管道更通暢、更開放、更即時、更多元,且幾乎不受傳統編輯把關的影響。惟也如此,更顯網路詩作的良莠不齊現象,詩人似乎還是多會回到詩刊、報刊、詩集等傳統紙媒,獲取「認證」的落實心態。
 
 兩岸新詩發展因政治與地理條件影響,各有先後與優劣。但寫作題材方面,大都是多元開放,惟台灣的取材更自由些,如情色詩、政治諷刺詩、女性主義詩等,幾乎無所拘束。文字運用方面,台灣的新詩比較偏現代、典雅;大陸的新詩,偏口語寫作和地方特色都有,也有比較典雅的。
 
 但是網路社群的發展,確是飛躍進步,從起初的博客/部落格,到近幾年的臉書/微信,網路發展的神速往往出人意料之外。網路與自媒體的推波助瀾,讓新詩進入真正民主化、平民化,甚至口語化的傳播時代。
 
 近年大陸手機普及,讓微信網刊傳播與使用更發達,隨時閱讀日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而能真正每天被大量閱讀點擊的是各種自媒體公眾號,公眾號是類似fb粉絲專頁。筆者友人曾經去找排名很前的公眾號問廣告價格,發一條廣告13萬人民幣。平均每天點擊率數十萬上百萬者多有。
 
 大陸方面博客(部落格)2005-2010年左右當紅,現在式微。新浪、搜狐、網易等博客,已經沒落,起而代之的是微博:騰訊微博和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建立在幾億人使用的QQ上,佔有先天優勢。但現在用微信(騰訊公司)的人比用QQ和微博都多。當初微信行銷就是用紅包功能籠絡了大家的心,因為可以溝通又有娛樂功能;資訊分享還可以發紅包。
 
  例如大陸由中國作家協會主導的最大詩網絡《中國詩歌網》,號稱有十萬詩人註冊,每天超過百萬人次瀏覽。剛筆者(12/12)進去點閱,一首9/27發表的詩〈我站在出口站等你〉,被「贊賞」(70%歸作者)的最高金額是3678元人民幣,合一萬多元新台幣,讓人驚訝。
 
 大陸有三大互聯網為bat(baidu、alibaba、Tencent)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 。騰訊文學即閱文,前年收購了起點網,為目前最大的網路文學平臺。還有掌閱是上市公司,掌閱網是一直和他抗衡的文學平臺。都是可以簽約上網貼文貼詩賺錢的網站。
現在台灣網站,雅虎資訊較被動、臉書(fb)比較個人化、痞客邦上分享的東西廣告性質居多。臉書(fb)比較有網站與詩刊相結合的為:詩人俱樂部(台客、華文現代詩)、吹鼓吹詩論壇(吹鼓吹詩論壇)、野薑花雅集(野薑花詩刊)等。
 
 台灣稍微有規模的閱讀網站是城邦的popo網,現在去那裡寫書能有讀者的還是18禁,悲哀啊!台灣市場、人口都相對小,還有網路閱讀習慣都不及大陸 。大陸現在有一種叫分享經濟的概念,例如uber、airbnb都是分享經濟,在台灣卻還都是違法的。可見大陸在網路與文學經濟發展上,超越台灣甚多。
四、互聯網的另類傳播
 
  台灣歌手詩人方文山,自中華傳統詩詞中取材,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風格,命名為「素顏韻腳詩」。讀來、唱起來朗朗上口,也有復古的意涵,一時引為流行,也算是替新詩尋找詩歌結合、傳播的可能。
 
  大陸互聯網的新詩另類傳播現象,當屬近兩年網路竄起的腦癱詩人余秀華,以《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在《詩刊》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而出名,亦有人說是炒作。看法兩極,惟正面居多。也有人說余秀華的詩有梵古的狂熱和執著,又有著魯迅的冷酷和深刻。不管說她的詩勵志,還是心靈雞湯也好,反正她就是紅了,且紅遍華人世界,靠的就是互聯網無遠弗屆的傳播威力。
 
  互聯網的新詩更另類傳播現象,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冒出一些網紅詩人。其中也有被反諷的網紅詩人,例如趙麗華的梨花體、車延高的羊羔體、烏青的白雲體等口水詩、廢話詩體,都是被瞬間瘋狂轉載而爆紅的另類網路紅人。
 
 女詩人趙麗華(1964-),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自2006年8月發端於網路的「趙麗華詩歌事件」,被媒體稱為自胡適白話新詩運動以來的最大的詩歌事件。其「梨花體」諧音「麗華體」,被有些網友戲稱為口水詩,如《一個人來到田納西》:
 
毫無疑問
我做的餡餅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我終於在一棵樹下發現》
 
一隻螞蟻,另一隻螞蟻,一群螞蟻
可能還有更多的螞蟻
 
  趙麗華的詩在網上引起如此強烈反應的原因,就是明顯直白的口語化寫作,並沒有達到傳統詩凝煉的要求與質感所致。網路上到處可以看到網友們模仿梨花體惡搞,譏諷、取笑之。詩人徐勇韜表示:「她的詩本身是對經典文本和經典詩意的一個反諷,而網友則又對這種反諷進行了反諷。」
 我們來看烏青的《對白雲的讚美》:
  
天上的白雲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極其白
賊白
簡直白死了
啊——
 
 車延高的羊羔體,得到魯迅文學獎,讓大眾嘩然。而烏青的白雲體、廢話體詩作,則被專業人士稱為「娛樂派」詩歌,毋寧也是一種替苦悶大眾製造娛樂效果式的反諷啊!
 
五、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的,人們都能夠即時互動並參與文學創作。
 大陸現在很多東西是網上先火然後才有傳統媒體關注 。其實現在實體文學和網路文學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的,比如網路作家也有受邀加入作協的。很多紙刊與網刊結合,兩岸都有。
 
 就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方面來說,兩岸的新媒體都迅猛發展,漸漸取代傳統媒體。傳統媒體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種「證道」的感覺,即一部作品在網路很紅賺錢是一回事,但似乎還有要能走實體出版才會有被正統認可的感覺與迷思。
 
 曾任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任《詩刊》副主編的李少君,曾在九月底來台中參加明道大學與吹鼓吹詩論壇合辦的座談會,筆者向他詢問過《詩刊》的發行量為每期四萬多本,且每月分上下兩期出刊。可見,紙刊還是有其市場。相較於台灣紙本至多一期季刊約千本的發行量來看,實為驚人。
 
 筆者女弟子河南女詩人九月認為,目前大陸詩網魚龍混雜,沒有一定之規,可以說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缺少一些文評引導,也缺少一些領路人(資深大詩人)的引導。
 
 引用筆者學生兼網友肖晶話說:「我們很多作者都這麼想:作為網路文學作者一員,我相信,一個寫歌的歌手今年都能拿諾貝爾文學獎,我們搞網文的也不見得就是不可以。」
 
 歷史的車輪始終往前,在後現代知識爆炸的當下,誰知道再次新詩百年後,世間還流行什麼?說不定那時候網路文學才是正統 。
 
‧本文在2016.12.18高雄佛光山舉辦的兩岸詩會宣讀論文。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