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陳寧貴詩人坊 @ 12:59 上午 11 comments
1661~1696石千公來台史與至濫濫庄開墾史.是何原因遷移至和順林煩請提供資料或資訊
汝好碩仟公事蹟都來自傳說並無確實資料或資訊以下係參考資訊參考資訊【福田陳家穎川堂】□福田陳家穎川堂位於竹田鄉福田村,整個福田村是以陳家穎川堂為中心,左右附近延伸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客家集村,在村內房屋緊鄰相接,內部透過小巷道相通,外人進入有如迷宮。陳家現址原為後代子孫於西元1749年所建,但後因子孫興旺原宅不夠居住,另在兩旁蓋了許多邊屋,逐漸形成一座佔地二甲六分,共有房間上百間的大型建築。□陳家的始祖為碩仟公,是大陸廣東唐福嶺人士,於西元1661年間隨鄭成功來台,相傳是鄭成功身邊的護衛將軍,後定居於竹田。清道光十七年子孫陳閎中考中「貢元」,道光十九年子孫陳學光也考中舉人(獲頒「文魁」),同治元年子孫陳延開又考中「武魁」,分別留有匾額掛在陳家祖堂及大門口。⊙ 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為陳氏大族譜第124世】⊙ 8世稠公到廣東省蕉嶺縣開基【後代子孫部分移居南洋和台灣】⊙16世碩仟公從廣東省蕉嶺縣金豐鄉福嶺村過台灣(為三兄弟的老么,兄長為碩悅 .碩邁)應是從台南安平上岸,當時台南已由福佬人開發,所以沿著下淡水河一路南下,先到高雄楠梓蔡氏家工作,後娶蔡府小姐即為祖婆,成婚後再往南遷移,定居屏東竹田內埔一帶的老北勢和尚林(今富田村),後代子孫枝葉繁茂之後,分佈各地:西勢、新北勢、竹圍(屏東內埔)--等地。※說到福田村陳氏家族開台祖--碩仟公。鄭成功於西元1661年從台南安平登陸,打敗荷蘭人取而代之,碩仟公若是跟隨鄭成功來台,距今應有三百三十餘年,然而碩仟公後傳子孫迄今僅十 一代,十一代的總年歲可能逾三百年嗎?碩仟公來台可能約在乾隆40年間﹝西元1775年﹞,因傳聞碩仟公曾受封宣威將軍,是否與六堆出堆助清廷平息台灣內部抗爭事件有關?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有林爽文事件。由於流傳家譜資訊杳然,也許還得去搜尋其他資訊予以佐證。
謝謝堂兄提供資料!!弟錦良0929048576
中興公是96或是95世(挖了一晚上的陳氏族譜資料)也是我們25世或23世的開始起源第一世(中興公)他的十八個小孩中均以為開頭(我們是念九郎永宣公那一系)也就是第九個小孩在塘福嶺開枝散葉(塘福嶺陳氏)鄭成功的部將陳澤(跟我們沒有血緣關係)陳澤無子以弟弟的長子過繼(陳氏霞寮派跟我們塘福嶺陳氏是不同支)不知道哪個人以訛傳訛將我們變成鄭成功有名的部將(可能被老家的牌匾光芒薰暈了)目前念九郎永宣公(二世)到16世碩阡公的譜系空白聽說族老陳明發先生(老北勢和順林)老家處有一本族譜多次造訪不遇,甚憾。
您好! 提供我個人對於8世稠公的見解給大家參考:我認為八世祖-蕉嶺縣開基 陳稠可能是誤記,或為陳賙。據《蕉嶺縣福嶺村陳氏世系表(簡明族譜)》(陳佩衡查編,陳明生增補) 載:福嶺陳姓開基祖陳貝周,譜列為寧化石壁第8世,約于明成化(1475)前後到福嶺開基。陳賙先建雙方第祖堂,還為其2世祖念九公以下祖公做了多穴墳墓。8世陳賙生三子:禹、璞、瑋。若是陳賙,約在明成化年間(1480年)從福建寧化遷至福嶺(廣東蕉嶺縣福嶺村)。以目前25世,每世約20~30年,判斷約距今340~510年前,大約西元1480~1650間,明憲宗成化~清順治年間;判斷陳賙的明成化年代是類似的推算結果。祖先在蕉嶺時期,可能經歷了南明反清的震動,提早些可能在大陸東南沿海經歷了明鄭與清政府的動亂,時間若晚些就是乾隆海禁後入台;那時南方長期顛沛,影響許多人生計,謀生可能會較困難。我們16世祖碩仟公這一脈則是陳璞(9世祖),我的考證資料一時找不到,先擺上來供各位參考!
再來,說說碩仟公。他不可能是所謂的鄭成功的白馬將軍,因為年代不同,類似的質疑,板主已經提出了。以目前25世:以每世約20~30年判斷,約距今180~270年前,大約西元1720~1810間清雍正~嘉慶間。以每世平均值25年計,距今約225年,大約西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宣威將軍是明朝及明代的正世品榮譽銜。我們的祖先如果有這麼大的榮耀,不會在家冊、祖譜裡毫不留下任何痕跡。而各個官銜在清代就廢置了。所以根據這頭的年代範圍推斷,應該是誤記,甚或訛傳。
從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陳氏大族譜第124世)或陳賙往上,很容易追祖譜,提供資料如下-中興是人名,不是"中興"祖或類似的尊稱。我從義門陳氏開始整理資料到中興公:北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義門陳氏奉旨分莊,有進士曰魁公者,携眷自江州徙福建汀州,成爲客家人的先祖。宋時,陳魁有九兄弟,氏族龐大,引起統治者的注意,下詔凡巨族分居,故有“九子封九州,滿子封汀州”之說。陳魁,字參琬,敕封大夫,攜帶家室97口人入汀州,是閩汀陳姓的始祖。陳魁墓在黃屋後山,與唐刺史陳劍合墓而各立碑。魁公生五子:昆、侖、嵩、岳、峰,人稱“五山”。義寧懷遠陳峰(世居長汀直到陳中興)>陳世豪居寧化,生三子,陳中興、陳德興、陳旺興。 長子陳中興生十八子,次子陳德興(95世) 為元進士,由寧化遷嘉應州(今廣東梅州),為梅縣始祖,三子陳旺興仍居寧化。(應該是這一支)>陳中興之後,陳中興公(陳峰之後,。峰公傳十二世有中興公)居寧化(福建省寧化)生子十八,分別叫一郎至十八郎。其中四、五、十一、十四子由福建甯化遷入梅縣。(約在南宋端宗景炎年間1277)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為陳氏大族譜第124世)陳中興所處年代,以目前25世,每世約20~30年,判斷約距今500~750年前,大約西元1240~1490間南宋理宗淳佑~明孝宗間,以每世平均值25年計,距今約625年,大約西元1365年,明洪武間。時間跨度從宋末到明初的百年間。
樓上,我已提到祖先可以追蹤到義門陳氏,再從義門陳氏往上,又可以追溯到南朝陳霸先,但至此因為尚非代代有跡可循,因此還不能排除以往編纂祖譜常玩的追尊遊戲,需要更多資料(尤其是其他旁宗末裔的祖譜參證),我補輯資料如下:陳朝滅亡後,陳後主陳叔寶的弟弟宜都王陳叔明一支避居福建泉州仙遊(今福建莆田縣)。陳叔明五世孫陳兼,在唐玄宗時考中進士,任右補闕。陳兼的兒子陳京,在唐德宗時居官。京無子,以侄陳褒為嗣,陳褒任鹽官(今浙江海寧縣西南鹽官鎮南)縣令。陳褒的孫子陳環任臨海(今屬浙江)縣令。陳環之子陳伯宣居江西廬山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有南陳後裔陳伯宣遷居江西德安縣太平鄉,成爲歷史上著名的江州德安義門陳氏的始祖。(唐玄宗開元十九年,陳伯宣與孫陳旺南遊,讓定居江西德安,是為江州德安義門派始祖,後世散徙江南各地。陳伯宣為入贛首位陳姓人。陳伯宣後來遷至福建仙遊縣,之後又輾轉隱居於廬山聖治峰10年,因為註司馬遷《史記》而聞名於世。唐玄宗十九年(公元731年),陳伯宣為避戰禍,經過多次搬遷後,最後舉家遷至齊集裡(今九江縣),其孫陳旺締造了義門陳。陳旺得中進士後,於寶歷、太和年間(公元817年~832年)率全家四代,由廬山龍潭窩遷居江州府蒲塘場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今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成為江州義門陳氏開山之祖,之後陳伯宣也舉家遷往德安,同陳旺的後人“合族同處”。
我查到我們是中興公的十八個兒子中排還第九-念九郎的後代。
和順林是十六世(碩仟公)的居地,而十八世明鳳公遷移到福田陳屋老伙房
各位好,我目前在整理我們穎川陳家族譜,我們祖先也是從唐福(屋)嶺, 來台祖是15世長祥公,妣曾氏.伯父遺留資料如下:來台主十五世長祥公, 曾 氏來自廣東省蕉嶺縣 唐福嶺先住嘉義後移居台中州彰化大埔心現在地名南投縣埔心(柳竹藍)避林爽文之亂遷居銅鑼。然15世以上資料據知在火災中遺失.不知是否有剛好可以牽上線的支派?感謝!
張貼留言
<< Home
一堵牆,走在前面,擋住去路,此刻詩想,已穿牆而去--------- ningkuei@gmail.com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
11 Comments:
1661~1696石千公來台史與至濫濫庄開墾史.是何原因遷移至和順林煩請提供資料或資訊
汝好
碩仟公事蹟都來自傳說
並無確實資料或資訊
以下係參考資訊
參考資訊【福田陳家穎川堂】
□福田陳家穎川堂位於竹田鄉福田村,整個福田村是以陳家穎川堂為中心,左右附近延伸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客家集村,在村內房屋緊鄰相接,內部透過小巷道相通,外人進入有如迷宮。陳家現址原為後代子孫於西元1749年所建,但後因子孫興旺原宅不夠居住,另在兩旁蓋了許多邊屋,逐漸形成一座佔地二甲六分,共有房間上百間的大型建築。
□陳家的始祖為碩仟公,是大陸廣東唐福嶺人士,於西元1661年間隨鄭成功來台,相傳是鄭成功身邊的護衛將軍,後定居於竹田。清道光十七年子孫陳閎中考中「貢元」,道光十九年子孫陳學光也考中舉人(獲頒「文魁」),同治元年子孫陳延開又考中「武魁」,分別留有匾額掛在陳家祖堂及大門口。
⊙ 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為陳氏大族譜第124世】
⊙ 8世稠公到廣東省蕉嶺縣開基【後代子孫部分移居南洋和台灣】
⊙16世碩仟公從廣東省蕉嶺縣金豐鄉福嶺村過台灣
(為三兄弟的老么,兄長為碩悅 .碩邁)
應是從台南安平上岸,當時台南已由福佬人開發,所以沿著下淡水河一路南下,
先到高雄楠梓蔡氏家工作,後娶蔡府小姐即為祖婆,成婚後再往南遷移,
定居屏東竹田內埔一帶的老北勢和尚林(今富田村),後代子孫枝葉繁茂之後,分佈各地:西勢、新北勢、竹圍(屏東內埔)--等地。
※說到福田村陳氏家族開台祖--碩仟公。
鄭成功於西元1661年從台南安平登陸,打敗荷蘭人取而代之,碩仟公若是跟隨鄭成功來台,距今應有三百三十餘年,然而碩仟公後傳子孫迄今僅十 一代,十一代的總年歲可能逾三百年嗎?
碩仟公來台可能約在乾隆40年間﹝西元1775年﹞,
因傳聞碩仟公曾受封宣威將軍,
是否與六堆出堆助清廷平息台灣內部抗爭事件有關?
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有林爽文事件。
由於流傳家譜資訊杳然,
也許還得去搜尋其他資訊予以佐證。
謝謝堂兄提供資料!!
弟錦良0929048576
中興公是96或是95世(挖了一晚上的陳氏族譜資料)
也是我們25世或23世的開始起源第一世(中興公)
他的十八個小孩中均以為開頭
(我們是念九郎永宣公那一系)也就是第九個小孩在塘福嶺開枝散葉(塘福嶺陳氏)
鄭成功的部將陳澤(跟我們沒有血緣關係)
陳澤無子以弟弟的長子過繼(陳氏霞寮派跟我們塘福嶺陳氏是不同支)不知道哪個人以訛傳訛將我們變成鄭成功有名的部將(可能被老家的牌匾光芒薰暈了)
目前念九郎永宣公(二世)到16世碩阡公的譜系空白
聽說族老陳明發先生(老北勢和順林)老家處
有一本族譜
多次造訪不遇,甚憾。
您好! 提供我個人對於8世稠公的見解給大家參考:
我認為八世祖-蕉嶺縣開基 陳稠可能是誤記,或為陳賙。
據《蕉嶺縣福嶺村陳氏世系表(簡明族譜)》(陳佩衡查編,陳明生增補) 載:福嶺陳姓開基祖陳貝周,譜列為寧化石壁第8世,約于明成化(1475)前後到福嶺開基。陳賙先建雙方第祖堂,還為其2世祖念九公以下祖公做了多穴墳墓。
8世陳賙生三子:禹、璞、瑋。
若是陳賙,約在明成化年間(1480年)從福建寧化遷至福嶺(廣東蕉嶺縣福嶺村)。以目前25世,每世約20~30年,判斷約距今340~510年前,大約西元1480~1650間,明憲宗成化~清順治年間;判斷陳賙的明成化年代是類似的推算結果。
祖先在蕉嶺時期,可能經歷了南明反清的震動,提早些可能在大陸東南沿海經歷了明鄭與清政府的動亂,時間若晚些就是乾隆海禁後入台;那時南方長期顛沛,影響許多人生計,謀生可能會較困難。
我們16世祖碩仟公這一脈則是陳璞(9世祖),我的考證資料一時找不到,先擺上來供各位參考!
再來,說說碩仟公。
他不可能是所謂的鄭成功的白馬將軍,因為年代不同,類似的質疑,板主已經提出了。
以目前25世:
以每世約20~30年判斷,約距今180~270年前,大約西元1720~1810間清雍正~嘉慶間。以每世平均值25年計,距今約225年,大約西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
宣威將軍是明朝及明代的正世品榮譽銜。我們的祖先如果有這麼大的榮耀,不會在家冊、祖譜裡毫不留下任何痕跡。而各個官銜在清代就廢置了。所以根據這頭的年代範圍推斷,應該是誤記,甚或訛傳。
從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陳氏大族譜第124世)或陳賙往上,很容易追祖譜,提供資料如下-
中興是人名,不是"中興"祖或類似的尊稱。我從義門陳氏開始整理資料到中興公:
北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義門陳氏奉旨分莊,有進士曰魁公者,携眷自江州徙福建汀州,成爲客家人的先祖。
宋時,陳魁有九兄弟,氏族龐大,引起統治者的注意,下詔凡巨族分居,故有“九子封九州,滿子封汀州”之說。陳魁,字參琬,敕封大夫,攜帶家室97口人入汀州,是閩汀陳姓的始祖。陳魁墓在黃屋後山,與唐刺史陳劍合墓而各立碑。
魁公生五子:昆、侖、嵩、岳、峰,人稱“五山”。
義寧懷遠陳峰(世居長汀直到陳中興)
>陳世豪居寧化,生三子,陳中興、陳德興、陳旺興。 長子陳中興生十八子,次子陳德興(95世) 為元進士,由寧化遷嘉應州(今廣東梅州),為梅縣始祖,三子陳旺興仍居寧化。
(應該是這一支)>陳中興之後,陳中興公(陳峰之後,。峰公傳十二世有中興公)居寧化(福建省寧化)生子十八,分別叫一郎至十八郎。其中四、五、十一、十四子由福建甯化遷入梅縣。(約在南宋端宗景炎年間1277)
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為陳氏大族譜第124世)
陳中興所處年代,以目前25世,每世約20~30年,判斷約距今500~750年前,大約西元1240~1490間南宋理宗淳佑~明孝宗間,以每世平均值25年計,距今約625年,大約西元1365年,明洪武間。時間跨度從宋末到明初的百年間。
樓上,我已提到祖先可以追蹤到義門陳氏,再從義門陳氏往上,又可以追溯到南朝陳霸先,但至此因為尚非代代有跡可循,因此還不能排除以往編纂祖譜常玩的追尊遊戲,需要更多資料(尤其是其他旁宗末裔的祖譜參證),我補輯資料如下:
陳朝滅亡後,陳後主陳叔寶的弟弟宜都王陳叔明一支避居福建泉州仙遊(今福建莆田縣)。陳叔明五世孫陳兼,在唐玄宗時考中進士,任右補闕。陳兼的兒子陳京,在唐德宗時居官。京無子,以侄陳褒為嗣,陳褒任鹽官(今浙江海寧縣西南鹽官鎮南)縣令。陳褒的孫子陳環任臨海(今屬浙江)縣令。陳環之子陳伯宣居江西廬山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有南陳後裔陳伯宣遷居江西德安縣太平鄉,成爲歷史上著名的江州德安義門陳氏的始祖。(唐玄宗開元十九年,陳伯宣與孫陳旺南遊,讓定居江西德安,是為江州德安義門派始祖,後世散徙江南各地。
陳伯宣為入贛首位陳姓人。陳伯宣後來遷至福建仙遊縣,之後又輾轉隱居於廬山聖治峰10年,因為註司馬遷《史記》而聞名於世。唐玄宗十九年(公元731年),陳伯宣為避戰禍,經過多次搬遷後,最後舉家遷至齊集裡(今九江縣),其孫陳旺締造了義門陳。
陳旺得中進士後,於寶歷、太和年間(公元817年~832年)率全家四代,由廬山龍潭窩遷居江州府蒲塘場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今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成為江州義門陳氏開山之祖,之後陳伯宣也舉家遷往德安,同陳旺的後人“合族同處”。
我查到我們是中興公的十八個兒子中排還第九-念九郎的後代。
和順林是十六世(碩仟公)的居地,而十八世明鳳公遷移到福田陳屋老伙房
各位好,
我目前在整理我們穎川陳家族譜,
我們祖先也是從唐福(屋)嶺, 來台祖是15世長祥公,妣曾氏.
伯父遺留資料如下:
來台主十五世長祥公, 曾 氏
來自廣東省蕉嶺縣 唐福嶺先住嘉義後移居台中州彰化大埔心現在地名南投縣埔心(柳竹藍)避林爽文之亂遷居銅鑼。
然15世以上資料據知在火災中遺失.
不知是否有剛好可以牽上線的支派?
感謝!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