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的斗笠
前衛的斗笠
下文值得寫詩者閱讀與深思-------------
莫渝 / 詩壇與勢力
文學寫作屬個人興趣、個人事業,是「獨」。
詩人結社,不論是聚眾取暖抑發揮團隊精神完成使命,是「群」。
獨與群,可對立,亦可和諧。
「獨」,似乎談不上「勢力」;但「群」,免不了「狐群狗黨」,有形無形中,「集團」成軍,瓜分範圍,勢力形成了。有勢力,自然演變為他者眼中的「惡勢力」。
台灣詩壇動態,是否有勢力的形成,是否有「惡勢力」的存在?
詩壇人士應該都心知肚明。
李長青 / 前衛的斗笠
1964年創刊的《笠》,至今屆滿41年;我加入笠詩社5年,是笠詩社目前歲數的八分之一。
在成為八分之一以前,我所景仰的許多詩人當中,有一半的詩人隸屬笠詩社。加盟《笠》對我來說因此成為一件光榮而惶恐的事。在成為八分之一以前,我深深著迷於笠的現代主義光環,甚至是前衛的符號詩與圖象詩,其光芒奪目燦爛,各式各樣的皇冠與之相較,皆形遜色。
在成為八分之一以前,我已經翻閱並且背熟例如像是「於是,五月不眠地走路。」、「時間。遴選我作一個鼓手」、「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蚊子也會流淚吧……」等等這樣深刻豐富的意象,或者是反覆誦唸,例如「把自由╱還給╱鳥╱籠」、「我們將緩緩地在追逐中死去,死去如╱夕陽不知覺的冷去」、「寧願╱反芻鄉土的軟弱╱我的朋友還在監獄裡」、「將我的青春開始腐蝕的君的手絹╱以山崩的姿勢埋葬我」……等等這樣精鍊厚實的詩句。詩,尤其是現代詩,便如此成功的俘虜一個蒼白文藝青年。
在成為八分之一的同時,我遭遇了一些從未有過的奇妙經驗,並且十分讓我扼腕的是,這些經驗大多是負面的;例如有人質疑笠有什麼好加入的?有人詢問你的詩風與笠的精神相符嗎?有人輕蔑的形容他自己貧乏的認知當中笠的特質與形象、有人以偏概全地大談他所接觸過的笠詩人與笠詩作,然後再反問我,你真的要加入笠嗎?
時代的面貌是如此含糊不清,當代文學的道路,尤其是詩,荊棘障礙,碎散滿佈,充斥著讓人憂懼的迷障與詩意義的茫然。現代主義的精髓,隱藏於灰暗晦澀的氛圍中,遑論現代主義的方法;在成為八分之一的同時,我才深刻體會到現代主義之外,現實主義的微言之言以及無用之用。
儘管少部分的笠詩人作品,時而出現過於白描且趨向散文分行的句子,笠的實驗性格與前衛精神仍然持續著;在詩行的大規模展演當中,在當代論述的龐大分析當中,在時代符號語碼的反覆演繹當中,更在詩的精神主張與作品實踐當中。另外,超現實的視界與表現手法,以及精準確實的寫實技巧,都已經鎔鑄於詩的現代性當中。例如像是「戰爭離我們很遠╱火藥氣氛卻嗅得到」、「充血的眼睛默望著╱墜落一千次的太陽」、「這就是我住的都市╱我是這裡的陌生人」、「只曉得順從的平安人╱只曉得忍耐的平安人」、「有一天你們終將明白:╱像我們無由的納悶╱我將圍抱著你們」……等等詩句,就是證明。
笠的精神隱喻著歷來不同時代氣氛的飄移變遷而仍舊持續關注現實的文學觀,作為一名詩人,也許對於純粹經驗與絕對私我之美感應當竭力擁護,甚至潛心鍛鍊,恆以修為;但是如果詩人的作品全部皆為此目的服務而自我孤立棄絕於現實世界與共生的人類社會,那樣的文字筆劃,生命何以之有?又將以何印證詩的奧義與知識份子應有的音節?
世道蒼茫,暴雨險阻。我沉默讀詩,然後安靜地寫詩。身邊一些串通七彩電流的高科技鋤頭也許霹靂耀眼,有炫光閃爍又有和弦鈴聲加持的銀翼圓鍬固然新奇有趣,在文學繽紛廣闊的花園,我勞動著詩的農事,選擇一頂前衛的斗笠,期望自己,能夠標誌台灣甚至世界的詩文學內涵,生成╱深層著新興的品種與光明的收穫。
5 Comments:
笠的精神隱喻著歷來不同時代氣氛的飄移變遷而仍舊持續關注現實的文學觀,作為一名詩人,也許對於純粹經驗與絕對私我之美感應當竭力擁護,甚至潛心鍛鍊,恆以修為;但是如果詩人的作品全部皆為此目的服務而自我孤立棄絕於現實世界與共生的人類社會,那樣的文字筆劃,生命何以之有?又將以何印證詩的奧義與知識份子應有的音節?
李長青加油
在成為八分之一的同時,我遭遇了一些從未有過的奇妙經驗,並且十分讓我扼腕的是,這些經驗大多是負面的;例如有人質疑笠有什麼好加入的?有人詢問你的詩風與笠的精神相符嗎?有人輕蔑的形容他自己貧乏的認知當中笠的特質與形象、有人以偏概全地大談他所接觸過的笠詩人與笠詩作,然後再反問我,你真的要加入笠嗎?
沉默讀詩,
安靜寫詩。
在文學繽紛廣闊的花園,
勞動著詩的農事,
選擇一頂前衛的斗笠。
寫詩如此足矣!
台灣筆會成立宣言/李敏勇執筆
作家應當是一個精神的政府。
作家應當是社會的良心、時代的證人;也應當是心靈的守護神,希望的領航員。
作家應當站在人的立場:堅持公理與正義、信守和平與愛、追求善美和真實;透過文學和藝術的創作、評論和研究、透過社會批評、更透過文化運動,彰顯意義和價值。
因此,作家超越一切黨派和政治權力,自成健全強固的體系。
但是,四十年來實施戒嚴體制的台灣,作家沒有扮演正當角色的充分自由,也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的理想環境。在長期政治和商業公害侵襲下,雖然有些作家在困厄中堅持在野立場,努力實踐作家職志;卻也有些作家淪為政治附庸和商業幫間;有些文藝團體在濃厚官方色彩籠罩下,限制了文學藝術的健全發展。
反省過去,台灣的作家既未能建構一個精神的政府,監督政治權力,也未能創造出傑出的文學藝術品,得到社會的肯定和尊敬。喪失了應有的藝術和倫理的位置。
在改善和沈淪的轉捩點上,我們看到許多關心台灣前途的理論和實踐、批評和建設,一波一波前仆後繼展開,已獲得社會的重視支持,產生了成效。台灣的作家應當在認識上做全面的覺醒,在實踐上做徹底的投入,善盡社會責任。
我們深信:政治民主化、經濟合理化、文化優質化,是台灣社會的理想和憧憬。唯有全面的社會改革,才能重建我們的社會。而文化運動是一切改革的根源。唯有全面的文化改革,才能改善社會體質。
我們信守作家的藝術良心,將從各種創作、評論、研究,從文化運動,積極扮演作家的角色,發揮作家功能。
我們呼籲:所有作家做時代證人、社會良心:落實本土、開放胸襟;以世界性視野,開拓台灣文學藝術的新領域。
我們要求下列文化改革:
1. 確保作家創作自由;反對以任何方式壓制言論自由。
2. 維護作家尊嚴;反對黨、政、軍對文藝團體的籠絡和箝制。
3. 促進出版、影視、戲劇的發展;反對任何不當檢查、查禁、查扣。
4. 開放一切文學藝術資訊;反對一切阻礙思想交流的措施。
5. 解除對所有大眾傳播媒體的限制;反對報紙、電視、電台及其他資訊的壟斷。
6. 尊重台灣本土歷史、文化;反對任何扭曲、竄改。
7. 尊重台灣各地區各種母語,實施雙語教育;反對一切妨礙母語傳播的措施。
8. 增加各級學校台灣歷史、文化課程,並設立台灣文學藝術研究機構;反對忽視台灣本土的教育政策。
台灣筆會的成立是台灣作家強烈認同這塊土地,關心台灣全體住民的再開始。願台灣作家共同努力,創造台灣新文化,建設理想社會。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第四期台語詩徵稿
每首詩稿費$500
編者會寫導讀,文字一致改做漢羅(台灣羅馬字)。
來稿用email送來 khinhoaN@gmail.com
編輯 李勤岸 敬邀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