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05, 2007

從「嫲」字看客家女性社會

從「嫲」字看客家女性社會

【文/徐汎平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客語詞彙中,不少是以「嫲」構詞而成。此類詞彙又可分為兩類:「嫲」帶有性別意義者,如狗嫲、雞嫲、牛嫲等,表示雌性。另外一種,則無從解釋「嫲」作為後綴的具體意義,例如舌嫲、拳頭嫲、杓嫲、笠嫲、刀嫲等等。第一類中,狗≠狗嫲,雞≠雞嫲,牛≠牛嫲。但在第二類裡,舌就是舌嫲、拳頭就是拳頭嫲…依此類推,「嫲」在其中大概僅是單純的詞綴,不影響詞義,與第一類在構詞上應屬不同的層次。

那麼第二類詞是否有其肌理可循呢?我們將之仔細檢視,會發現,以「嫲」當詞尾者通常隱含「圓的」、「大的」的意義。這透露出什麼?這也許是客家從前源於母性社會的痕跡。客家人常以代表雌性的「嫲」虛化後表示大的物品,而不用牯或公字,顯示早期以母為大的觀念。

若假設客家人在古早以前是母姓社會,則對於兩件重要且多所討論的話題就能有合理解釋:其一,客家人與南方少數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或客家就是源於南方。中國南方的苗族、彝族…等都是母姓社會民族,而許多語言資料都顯示客家與這些南方民族之間甚為相關。客家來自母性社會的推測,是其來有自的。其二,客家婦女「勤儉持家」的標記,也可以從這個觀點來解釋。母性社會中,男女結婚後不同住,女生留在家中,男性則回到原生家庭幫忙其姐妹。女性需要全責管理家中大小事,因此培養了客家婦女「理家」的能力,無論家務、莊稼女性都必須包辦,男性大概只做純勞力的工作,例如幫助建屋等工作。後期,迫於經濟壓力,男性必須離山出外工作,也是因為女性擁有管家的能力,才能安心離開。為何其他漢人族群不標榜女性「慶 (k’iang55) 腳」(能幹),而特別推崇客家婦女勤儉持家?由這個角度出發,我想可以得到不錯的解釋。

由語言切入,我們可以抽絲剝繭,發現一個民族的底層文化,賦予表層文化現象一個新的意義,讓文化研究更有深度。

(順帶一提,客家母性社會的痕跡猶可從婚喪禮儀中「母舅為大」的觀念來探討,可再做深究。)


* 以上論述來自羅老師和秀琪老師課堂上所討論的觀點。

美濃黃蝶祭 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

2 Comments:

At 1:48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好的摩擦與壞的無以名狀──夏宇,《●摩擦●無以名狀》

◎鯨向海

世上大多數的迷戀,無論多麼情到深處,最後都要消散的。那些不願消失的迷戀,被用各種形式保留下來;其中一種就是書籍了。至於獨對一本書的迷戀,長久盤旋在心中不能消失,乃是迷戀中的迷戀了。我對夏宇《●摩擦●無以名狀》的迷戀,就是這樣的「突然是看見」狂歡節式地爆點;日久生情後又「貓輕微水鳥是時間」宛若定期的心理治療一樣。而此詩集顯現的又是夏宇對「剪貼」的迷戀。

這本詩集裡所有對於《腹語術》的剪貼不見得都是好的;甚至被某些激躁的人以為大多數都是壞的,並說出與其讀這本詩集,不如買一本《腹語術》自己剪這樣的酸話來。那也許是可能的,不過你要像夏宇那樣快樂地燃燒:「於是連著四天拚命工作發著高熱一共貼了五十幾頁於是我發現我完成了三十首詩」卻是困難的;「像幽靈我的罪惡像歌劇我的失眠」……那樣巴洛克式的廝混是勇敢直覺的。夏宇剪貼《摩擦》時,雖已是中年婦女了(寫到這個,她一定會皺起眉頭「息歎潰崩」吧),仍然迸發了狂亂「跳舞跳死為止」的早春氣息,宛如她本人嚇啦啦啦迎面而來的轟炸髮型。夏宇深深懂得「但這絕不是我要的」,像是橘子蘋果知道展現媚惑之弧度,知道如何讓自己遠離攤販的水果刀,更不要被任意被蟲豸蝕掉。於是縱使此詩集開本特別寬闊,我卻老是懷疑那是更巨大什麼的縮小,翻來覆去地研究:那龐然的能量是對詩最初的熱戀陷溺,因為無所不容無所不愛而變得準確。

又像是搭噴射機從客廳飛到廚房那樣不可思議地親密揮霍。彷彿一種通過特殊的痛楚,抵抗「眾人胡話金屬疲憊字衰竭」,才能達到優雅的儀式。那些詩句在被剪貼支解時,不知道是什麼感觸?夏宇幾乎扮演了造物者的角色,企圖為所有的事物重新命名:「我們稱之為夏天的/這些椅子其實/是不同的島」「身體是流沙詩是冰塊……你是霧我是酒館」。

我羨慕那些被選中的字。原本,所有的字都只在一首詩存在一次,夏宇讓它們又輪迴活了過來;整部詩集就是銅板反面的「豐饒之海」。在序中的指導語表示,兩部詩集可以對照讀。前世今生到底誰是主體?《腹語術》也許只是華麗地填滿火藥,而非要《摩擦》才能真正引爆。然而摩擦之後,一切再也無法返回腹語了;像是三島寫到最後的《天人五衰》,聰子當著本多的面,否定清顯的存在一樣?「堵漏、重新接補。作用如金屬。對冷是聾的」,因此我總感覺此詩集有著宿命般無法修補的裂縫傷感。《摩擦》裡也有我認為最充滿夏宇氣味的一篇序,比她當年得散文獎的〈蕾一樣地禁錮著花〉或者〈交談〉都要來的靈氣逼人。

特別喜歡透露的她和貓狗地中海的關係,與秋天的不安以及生命中沒有早晨的關係;對於紅酒,橄欖油,印象派和低限音樂的興趣,原來她是會在夏天的密斯塔勒風中請水管工人來修浴室的,原來她秋日的窗外曾有七棵橡樹一隻濕索的蝸牛等等。像是某些明明已經很累了,但不捨得睡著的夜晚,每次閱讀仍有光潔詩意,有最初的神思純淨,且不引致任何嫌隙。這本詩集滿滿帶來這樣的氣息,難道不是奇蹟嗎?●

 
At 9:56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和解與和諧

謝長廷在民進黨總統初選中出線以後,最是鬆一口氣的是中國,他們相信在二○○八謝、馬對決之前,應該不必再為台獨議題煩惱,可以好好的去辦他們的奧運會了。

中國之所以在民進黨的四大天王之中,對謝長廷比較放心,倒不只是謝長廷曾經主張過「一國兩市」、「憲法一中」,反而是謝的「和解共生」的理念,跟中國當前的政策導向一致,這對未來兩岸開啟對話的空間相當有助益。

事實上,在謝長廷二○○五年提出「和解共生」的說法之時,也差不多等同於中國提出建構「和諧社會」之時,中國希望從古老的智慧—以和為貴,作為它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目標。二○○五年底,中國更把「和諧社會」的理念推展到國際社會,並喊出「和諧世界」的口號,希望以「和諧」的手段,呈現它與美國「霸權主義」不同的外交戰略。

然而,中國從喊出「和諧社會」到「和諧世界」,中間卻跳過「和諧兩岸」這座橋樑,雖然他們試圖提出「兩岸和解」的概念來加以補足,但對中國想在政策上「內外兼修」的期待,仍是難以連結起來。所以,他們過去曾寄望從連戰的身上,找到可以作為「和諧兩岸」的觸媒,但連戰畢竟是一個過氣的政治人物,沒有實質的權力與影響力,這種寄望總是一種空中樓閣,不切實際。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就把「和諧兩岸」的建構,寄託在謝長廷的身上,只要謝長廷堅持他的「和解共生」理念,不在台獨議題上繼續作文章,兩岸就可以在「和解」中進行對話,進而向「和諧兩岸」的目標挺進。

所以,中國既然找到了兩岸這座「橋」,出線以後的謝長廷,未來他到底要做他自己的主張,還是做另一個阿扁的化身,將是未來影響兩岸關係的最大關鍵之處。

(作者王崑義,戰略學者)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