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02, 2007

姚榮松 / 台語正字的第一步

日前,教育部國語會正式上網公布「台灣閩南語推薦常用三百詞」,中國時報以頭題半版刊布這項文教大事,雖然標題上以諧音的方式說:「編研四年…三百詞終於『稿』定」。其實關心台語文字化的人,都知道問題可能剛剛開始,要搞定三百字,恐怕沒有那麼容易,身為研究小組的成員,我認為有必要替國語會把目前的工作態度及推薦用字的思考方向說得清楚一點。

教育部對閩南語用字的整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民國九十年以前,國語會的「閩南語字彙」共完成五百個字的音、義及釋詞,正式出版《閩南語字彙》兩冊。第二階段為民國九十年七月至九十三年六月三十日國語會改組,由「國家語文資料庫建構計畫」同時進行成語典(華語)、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詞典及台灣客家語常用詞詞典三項大型計畫,費時三年初步完稿,成語典已上網,其他兩部閩、客語詞典,以一萬五千詞為目標,經過一年半的維護及增補,大致已完成,但僅限於電子版。第三個階段是九十二年五月教育部成立「調查國民中小學閩南語教科書或教材用字計畫工作小組」,當時即決定工作流程為公布兩階段的用字階段,第一階段公布三百詞,第二階段公布二千詞,隨後因音標爭議不斷,三百詞始終沒有正式公布。

有了這個背景,讀者應該期待的是一套比較完整的台灣閩、客語常用詞詞典的出現,而不會只討論三百詞的某些字合不合用。不過敏感的閩南語語文工作者或者文化人,早已看出目前訂字的模式,跟任何一本字、詞典,任何一位台語創作者(含歌謠、文學創作)用字不會完全相同,但又有幾分似曾相識,若干人期待沒有漢字可寫時應挾雜台羅拼音暫代,也沒有在推薦字欄出現。但有一個特殊的音讀標示法,即採用教會白話字的標調法及詞語連寫的表詞法作為音讀,表面上羅馬字在建議用字一覽消失,在音讀部分卻推薦了一套台羅標音的寫詞法或文書法,如果你不寫漢字,就可以直接使用音讀欄的寫法,無形中把教會羅馬字百年來通行的文書法介紹給教師和學生,這多少隱含幾許「啟蒙」意義。

九十五年重新出發的「整理台灣閩南語漢字之選用原則」,指出三百詞中的漢字多為民間傳統習用之通俗用字,不論其為本字、訓用字借音字或台閩地區創用之漢字,皆以習見為主,部分詞語現代中文已不用,或語義、語用不盡相同,如箸(ti,筷子)、沃(ak,澆),行(kiann,走),走(tsau,跑),「倩」(tshiann,僱用)等,正表現閩南語的古語色彩,相信會獲得多數人支持。有些雖然在學理上另有本字,但本字使用現在中文中的同義詞又沒有太大干擾,採用相同漢字則無妨,例如「瘦」字不用(san)。「仔(a)」不用「囝」,這些字有些學者認為後字為本字,委員會推薦的是被學者視為「訓用字」的普通現階段通行字。

如果讀者要問「腳」為什麼要用「跤」,「嘴」為何要用「喙」,「 」(sui,美)為何不用「水」,「蠓」(bang)為何不用「蚊」,其中牽涉的語源及音字系統性,國語會未來將會有完整的論述說明稿,限於篇幅,本文無法贅敘。

推薦三百詞公佈之後,贊成反對當然都會有,在本位主義思考之下,部份閩南語歌曲創作的老手,台語作詞人難免責怪「教育部有如秦始皇」,可是如果教育部只是柔性的建議參考用字或者提供百萬獎勵KTV伴唱帶業者,配合推動台文標準化,以便小孩子或唱者能加速認識基本的閩南語用字,作詞人能否也體會一下教育部及第一線鄉土教師的用心。

在我看來,不管「正字」是否存在某些爭議,我們母語推行最大的阻力是來自家庭的不配合,或隨俗逐流,既然那麼多人都會在卡拉OK字幕前一再讀台語歌詞,教育部想到要推三百字何不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把這種一等一的字幕,配合推出一些推薦用字,引起全民關懷這個「強勢語言的弱勢文字」,說不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台語漢字標準化終於跨出艱難的第一步,寫歌填詞者何妨放下本位主義,利用教育部的推動台語文字化的急迫感,就以此三百個推薦用詞為基礎,順水推舟讓台語文字化更早落實哩!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
研究所所長、台灣語文學會會長)

笨湖八卦2-阿菊中風?阿扁心病?07-05-29

笨湖八卦3-金平家廟?宰相風水? 07-06-01

2 Comments:

At 10:41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KTV裡播放的伴唱帶,既由業者自行發揮創意,更是常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借字。例如〈舞女〉一曲中「腳步若是『震動』……」,原文明明是「沉重」,居然寫成了「震動」,頓時舉重若輕,動感十足,真是胡說八道。如果能修正一些錯字,倒也是好事一椿,至少以後在KTV唱歌不會不知道自己在唱什麼。

其實,閩南語是中原古音,絕大多數都有文字相對應,像筷子是「箸」、鍋子是「鼎」、衣服是「衫」,都古意盎然。大陸各地方言眾多,語音互異,但拜秦始皇「書同文」之賜,文字卻從南到北、自東至西都是共通的。因此,也許陝西人聽不懂上海話,但大家都能看懂同一本書,科舉時能以相同的文字應考。以大陸幅員之遼闊,一紙飭令能從玉門關通行到山海關,一首絕句能從洛陽傳唱到西蜀,全靠文字的統一性。

 
At 10:45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但願我們的新生代
不但懂華文
也懂台文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