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15, 2007

洞見未來世局

眺望未來
讓人目光灼熱燦爛
本文對未來世局的洞見
令人沉思不已
------------------------------
http://www.backchina.com/newspage
/2007/10/15/135235.shtml

美國《洛杉磯時報》:未來不是中國的
作者 Walter Russell Mead


傳統的智慧認為中國在崛起,美國在走下坡路。按照這種觀點,美國21世紀的外交政策挑戰就是當東方新勢力上青天之時盡可能優雅地處理我們不可避免的衰落。傳統的智慧聽起來幾乎總是很聰明,但幾乎總是錯的。美國不需要牽制中國,也不需要與中國對抗。它也不需要優雅地讓中國取代美國稱為世界領導力量。

  第一個理由很簡單。中國的崛起只是一個更恢宏的故事的一個部分——亞洲的崛起。中國不是在真空中上升的,不是註定以美國主導西半球或德國一度主導歐洲的方式主導它的地區。中國在崛起,但印度也在崛起。越南、印尼、泰國和韓朝(南北統一可能不用等太久)。在可見的將來,日本將仍然是一個強大的經濟、軍事和技術力量。台灣不是沉入大海;澳大利亞前所未有的繁榮。孟加拉國開始工業化;甚至緬甸可能通過全球經濟一體化走上繁榮道路。

  新亞洲太大、太多樣化、太獨立、太富有,沒有一個單一的國家可以統治。中國不能,美國不能,印度不能。亞洲三巨頭——中國、印度和日本——處於大致的平衡。當中任何兩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強大都足以阻止第三國主導該地區。印度和日本可以平衡中國。中國和日本可以平衡印度。日本主導亞洲的夢死於1945年。美國還要為捍衛亞洲勢力平衡而準備,而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似乎都不可能浪費金錢和時間來推翻它。

  中國將繼續軍事現代化和測試它的勢力極限。但對它來說,建立一個可以對抗美、印、日聯合勢力的武裝部隊如今(而且很可能永遠)不是一個可行的計劃。

  在世界勢力方面,將會有五大玩家——美國、歐盟和亞洲三巨頭。但美國將繼續扮演一個獨特的角色,因為它是亞洲勢力平衡以及歐洲勢力平衡的一個重要部分。

  看亞洲的未來,必須意識到數字不能代表一切。在1700年,中國、印度和法國的人口和經濟都比英國大,但稱為世界大國的卻是英國。當今的美國比以前的英國更大、更強、更富有;我們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是英國在頂峰時期的三倍。

  由於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人口可能抵達了頂峰——而美國仍然快速增長。如果人口統計學家的說法是對的,到 2050年,將有大約14億中國人,而美國人將有4億。兩國在勞動力方面的比照更為驚人。如今中國大約有9.48億處於工作年齡段的人,而美國大約有 2.02億。由於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人口將比美國的老化得快,到2050年,將有大約2.48億處於工作年齡階段的美國人,而中國的數字大約是8.60 億。

  美國人常常全神貫注於他們自己的問題和關切,常會忽視其他國家的問題有多嚴重。中國的人口危機意味著它將面臨一個重大的危機:以較少的勞動力照顧老齡化的人口。該國的其他問題也很可怕,令該國在未來數十年忙得不可開交:清理它的環境、發展一個跟得上現代化經濟的金融體系並創造一個有效的衛生保健體系。然後還要制定一個強大得足以管理中國這樣龐大的國家同時又靈活得足以滿足當地需求的政治體系,允許異見和政治競爭但又不至陷於分裂。

  還有其他因素。自從美國在尼克松領導下與中國重修關係以來,它就一直試圖說服中國和國際體系接觸——行為更像一個“正常”國家。這項政策一直是一個壯觀的成功。儘管轉變還沒有完成,但中國已經變得相信加入地區組織和峰會,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等組織最有利於自己的利益。

  中國舉行2008年夏季奧運的自豪就是這項轉變有多深入的一個跡象。就在四十年前,中國人邀請一群美國人打乒乓球就可以稱為新聞。如今中國有能力——有意願——舉行世界上最高規格、最昂貴和最複雜的國際體育盛事。

  促進亞洲的和平發展,確保較小的國家不受大鄰居的威脅,並幫助亞洲超級大國找到一套經濟和安全關係,在歷經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和社會轉變之時保持該地區的和平——這些應該是美國本世紀的亞洲政策目標。

  如果我們做得對,如果我們保存國內的社會活力(這是我們全球角色的基礎),我們將促進亞洲民主和繁榮的崛起,並建設一個更好的未來世界。(作者 Walter Russell Mead)

  譯文為摘譯,英文原文:
http://www.latimes.com/news/opinion...nday-commentary

------------------------
《福音》第一集《恩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3LRXH8lvU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