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1, 2007

觀點

試問現今台灣的指標大學「台灣大學」有設立「台灣文學系」嗎?目前在台灣文學系執教者,有多少比例是過去在中文系的執教者?台灣為何沒有創立一座「台灣文化大學」,確有數不盡的中國文學系。

過去一向主張中國文學的主流媒體,現在也在強調「台灣文學」,他們主張的「華文文學」,與所謂「台北文學」,跟台北以外的廣大台灣文學,有多少落差和殊異,文學內行的人,會看不出來嗎?

- 張德本

1 Comments:

At 12:3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張德本----------

「加泰隆尼亞文學不在西班牙」,這句話的意涵可能指涉加泰隆尼亞在政治上雖被西班牙統治,但傳統文化並不隸屬於西班牙,馬德里的學校不教加泰隆尼亞語言文學,這種母語從十六世紀以來沒有經過文字的磨練和演變,僅僅存在民間的口語之中。加泰隆尼亞文化經歷了漫長而斷續的歷史,它的前一部分產生於中世紀的下半葉和文藝復興時期,後一部分則是在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興起時成長起來的。前一部份和後一部分之間,有整整三個世紀的萎縮期,到了十九世紀,因為加泰隆尼亞的工業發展,使民族資產階級獲得充分的階級覺悟,於是民族主義就成了加泰隆尼亞文藝復興的動力。「台灣文學不在台灣」,這句話的意涵可能更加複雜。可能指在台灣並不重視,並不自覺台灣文學的存在。可能指在台灣並沒有系統聯貫的台灣文學教育。可能指台灣文學被統派學者詮釋為中國文學的一支。就像加泰隆尼亞文學被世人從政治學上野蠻地劃歸為西班牙文學的一部分,他們無視於加泰隆尼亞語與西班牙內地的卡斯蒂利亞語兩者是不同而相異的存在,這類似北京話(中國普通話,或通用於台灣教育體系中的所謂「國語」),事實上與河洛語、客語、山地原位民語是不同而獨立的文化語系。台灣教育體系的教材,有關台灣文學、歷史……的部分比重偏低,長期忽視台灣主體文化的認識,被中國文化所建構的價值觀牽引而不自知。台灣文學、美術、音樂、地理、生態等相關台灣文化的課程,並未能普遍在台灣各級學程中設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社」發表「給陳維昭校長一封公開信-我們也要台灣文學系」,信中質疑三問:第一,一個沒有台灣文學系的台大,還能叫「台灣大學」嗎?第二,成立台灣文學系,卻要經過中國文學系的系務會議決議,不是很荒謬嗎?第三,台灣的子弟無去在台大研讀台灣文學,是否愧對生養台大的台灣社會?目前對台灣並不友善的中國各大學已設立了七十個台灣文學研究所,也出版許多相關台灣文學的研究成果,難道將來要研究台灣文學,還得跑到中國去?剛創校的「高雄大學」,竟然拒不成立「台灣文學系」,寧願讓「中國文學系」成為甚麼亞洲漢學研究中心,這不正是食古不化的荒謬嗎?裕隆汽車公司曾在三義推動「台灣詩鄉」活動,今年與台南市文化局、聯合報副刊,合作主辦在台南市孔廟舉行吟詩品茗大會,新聞稿發佈與會詩人名單有管管、白靈、渡也……等,獨獨就是找不到一名台南在地的詩人。楊熾昌(己故)、何瑞雄、葉笛、郭楓、林宗源、龔顯榮、羊子喬、黃勁連、林梵、李勤岸、張德本、王麗華、王卦怠、朱文明……等,這批世代承傳,各擅風格的道地台南詩人,是不會被心中只有中國文學,過去一直刻意壓制台灣意識的聯合報副刊放在眼裡,「台灣詩鄉」以台南為主題徵詩,在台南活動卻排斥台南在地詩人,這又是一起假台灣文學之名包裝中國文學的範例。當然某些台南人一看是聯合報主辦的徵詩,大概會不屑應邀參加,只是台南市文化局也未免太「近廟欺神」,找錯對象合作了!「加泰隆尼亞文學不在西班牙」這句話充滿加泰隆尼亞爭取獨立的抵抗精神。「台灣文學不在台灣」,這句話卻充滿台灣主體認同的危機,在「一中共識」要求阿扁總統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要台灣人屈從中國,以商逼政、力促三通的環境下,台灣內部統派力量正合力謀取台灣各領域的詮釋權,台灣文學從殖民歷史宿命中所凝聚的抵抗精神,在新世代年輕文學者向媒體靠攏投降的價值思維裡逐漸蕩然無存。有不少台灣文學研究者,腳踩兩岸,統獨統吃,真不知他們所認定的台灣文學到底在那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撒.辛格說:「意第緒文是一種流放的語言,沒有國土,沒有邊疆,得不到任何政府的支持,它是一種沒有武器、軍火、軍事演習、戰術之類字彙的語言,它是一種為外邦人與不受束縛的猶太人所鄙視的語言。實際的情況是:偉大的宗教佈講,猶太聚居區講意第緒語的人天天都在實用。」意第緒文學、加泰隆尼亞文學對台灣文學的定位與發展,應該具有認同信心的啟示。台灣不要像加泰隆尼亞被西班牙統治那般被中國併吞,中國文學的影響雖是台灣文學建構世界性的一部分,但台灣文學事實上獨立於中國文學之外。台灣文學要學習意第緒語過去隨猶太人流浪國際的痛苦經驗,從猶太的世界流浪中,轉化啟示,台灣文學向世界的伸展與邁步!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