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03, 2009

誰領風騷?

Catherine Yen
誰領風騷?淺談畢卡索、克利及其他
--保羅‧克利所言:「藝術不應倣效明而顯見之物,應當啟發目所未見者」,
表現畫外之意有種種路徑的可能與重要性,在破立之間,藝術因此自由。

英國學者赫伯瑞德在1964年時,評論十九、二十世紀西洋美術變化之大,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藝術交流,二是接受異國文化(Exotic Culture),後者是指受到希臘、羅馬、歐洲宗教、貴族藝術傳統之外的「影響」,其源有七:東方文化、非洲及太平洋土著藝術、樸拙之素人(L’Art Brut)及兒童作品、史前新石器作品、南美土著藝術(墨西哥、秘魯)、紀元前古希臘及伊屈斯根(Etruscan)文化、天主教時期紀元一至五世紀的古拙作品。

以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兩位大師為例,畢卡索(1881-1973) 及保羅‧克利(1879-1940)──畢卡索在其立體主義(Cubism)時期,即深受土著藝術之影響,他盡量掘求色彩的和諧,在極度複雜的元素中產生統一的調子,以建立其純粹繪畫的面貌,這與我們在拉斯哥壁畫所見色彩的沉靜、和諧,或者在非洲土人面具、器皿、衣著紋飾所呈現原色之對比是有其關聯性的。閱讀畢卡索,知其懂得吸收別人的成就,順手捻來,任意迭變,氣派爽直,別人的精華一入其手即成為他的特色,其人機巧敏銳,他不喜讀書,不求甚解,因此解釋他藝術的書籍比一般畫家多,市場靠其盈利的也多,仿傚其畫風及為人的更多,他的畫總帶一點狂暴,彷彿用心不在於打動你,而是逼你就範,他不和你低吟,而是咆哮,他不說服,而是征服。---

more→

http://taiwanliterature.ning.com
/profiles/blogs/shui-ling-feng-sao-qian-tan-bi
誰領風騷?淺談畢卡索、克利及其他
Catherine Yen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