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19, 2013

借鑒

http://www.backchina.com/news/entertainments
/2013/08/00257585.html#sthash.vhR0tcoD.dpuf
金庸《鹿鼎記》被疑抄襲《七俠五義》 雷同度驚人
京港台時間:2013-8-19 11:46
 | 消息來源:羊城晚報    | 我來說幾句|
  

金庸很喜歡《七俠五義》,他筆下,一“雕”一“鹿”,兩畜生都與《七俠五義》有點關係。《射雕英雄傳》寫郭靖與黃蓉初相遇,基本就是複制了《七俠五義》的顏查散與白玉堂相遇的故事。而《鹿鼎記》中韋小寶到五台山清涼寺尋訪順治的情節,更是《七俠五義》的當朝丞相王芑於開封大相國寺尋訪包拯故事的翻版。

  《七俠》原文如此:“王老大人面奉御旨,賜圖像一張,乃聖上夢中所見,醒來時宛然在目,御筆親畫了形像,特派王老大人暗暗密訪此人。……王大人聞聽,立刻傳轎到大相國寺拈香。……獻茶已畢,便問(寺中方丈)了然:'此廟有多少僧眾?多少道人?老夫有一心願,願施僧鞋僧襪,每人​​各一雙,須當面領去。'了然明白,即吩咐僧道領取,一一看過,並無此人。王大人問道:'完了麼?你廟中還有人沒有?'了然嘆道:'有是還有一人,只是他未必肯要大人這一雙鞋襪。如要見這人,大概還須大人以禮相見。'王丞相聞聽,忙道: '就煩長老引見引見何如?'了然答應,領至方丈。包公隔窗一看,也不能迴避了,只得上前一揖,道: '廢員參見了。'王大人舉目細看形容,與聖上御筆劃的龍圖分毫不差,不覺大驚,連忙讓坐,問道:'足下何人?'包公便道:'廢員包拯,曾任定遠縣。'將因斷烏盆革職的話,說了一遍。”

  而《鹿鼎記》則是:“(韋小寶)道:'我母親上個月十五做了一夢,夢見我死去的爹,向她說道他生前罪業甚大,必須到五台山清涼寺,請方丈大師拜七日七夜經懺……方丈既然執意不允,我帶來施捨寶剎的僧衣、僧帽,以及銀兩,總是要請寶剎諸位大和尚賞收。……我母親說道,每一份禮物,要我親手交給寶剎每一位大和尚,就算是火工道人、種菜的園子,也都有份。'……只聽得廟裡撞起鐘來,知客僧道:'請檀越到西殿布施。'韋小寶到得西殿,見僧眾絡繹進來,他將施物一份一份發放,凝神注視每一名和尚,心想:'順治皇帝我沒見過,但他是小皇帝的爸爸,相貌總有些相像。只要見到是個大號小皇帝的和尚,那便是了。'可是五十多份施物發完,別說'大號小皇帝'沒見到,連跟小皇帝相貌有一二分相似的和尚,也沒一個。韋小寶好生失望,突然想起:'他是做過皇帝之人,那是何等的身份,怎會來領我一份施捨的衣帽!我這計策可笨得很。'問知客僧道:'寶剎所有的僧人,全都來了?'知客僧道:'個個都領了,多謝檀越布施。'韋小寶道: '每一個都領了?恐怕不見得,只怕還有人不肯來取。'知客僧道:'檀越說笑話了,哪有此事?'韋小寶道:'出家人不打誑語,你如騙我,你死後要下拔舌地獄。 '知客僧一聽,登時變色。韋小寶道:'既然尚有僧人未來領取,大和尚去請他來領罷!'”

  王丞相與韋小寶,都以布施的名義,到寺廟尋人。略有區別的是,王丞相布施“僧鞋僧襪”,韋小寶布施“僧衣僧帽”,外加“銀兩”。王丞相強調要寺中僧人“當面領去”,韋小寶則要求“由我親手施捨”,意思一樣。王丞相與韋小寶都對廟中方丈提到“心願”,區別僅在於,王丞相是自己的“心願”,韋小寶是他媽的“心願”。王丞相與韋小寶尋人,心中各有一幅畫像。王丞相的畫像,是“聖上御筆劃的”;韋小寶的畫像,是他心中按照小皇帝(也是“聖上”)的相貌估摸出來的。雖經親手施捨、驗看,王丞相與韋大人,都沒尋到想找的人。

  金庸,從前輩作者那裡“偷”到的橋段,還有很多。理直氣壯行竊的文學家、藝術家,也真不少。除了我以前說過的歌德,再如愛默生也承認:“我最好的一些思想,都是從古人那裡偷來的。”畢加索更宣稱:“優秀的藝術家借鑒,偉大的藝術家偷竊。”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