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01, 2015

客家意識與客語意識

●客家意識與客語意識
當台語﹝河洛語﹞作家感嘆作品面臨讀者少發表園地窄之困時,客語作品的處境就更艱苦了,若非具有真正客家硬頸精神,直接用客語思考書寫者,可能在前進無援中難以為繼。參與幾次客語創作座談,都有人提出寫客家事未必要用客語書寫,這看法使得直接客語書寫的前途更是弔詭。
被譽為千面寫手,猶如燦亮新星的傑出客籍作家甘耀明認為:『使用客語創作,是台灣本土化趨勢,我認為使用客語是雙面刃,用的好會產生新元素,但也可能產生新隔閡,無論如何還是值得嘗試,使用客語創作是一件好事。』『使用客語,我會有取捨,不過我的創作不是整篇小說都用客語,而是在某些段落放入客語,且我要說明我的小說不是只寫給客家人看,因此若用「客家小說」來稱呼太狹隘了,稱「小說」才好。』
甘耀明的說法,也可能招致:「客籍作家的客家意識提昇了,但客語意識卻還尚薄弱」的批評。

● 墾丁﹝客語﹞
該年,吾陳氏開台祖碩仟公
同一群壯丁
泅過會食人介﹝的﹞黑水溝風浪
來到南台灣墾荒
用山歌做钁頭﹝鋤頭﹞
用血汗來灌溉
用分恁烈日頭烤香介肌膚
築起做得簡單著腳介家園
用緊來緊烏晶介面目
畫出南台灣介新地圖
現下我等既經變成
南台灣歷史介紅尾伯勞
永遠毋再過境

-------------------------------------
●陳寧貴
語文的同化力量很狡猾,一般人包括我在內平常都懵懵懂懂,像溫水裡的青蛙,當熱燙到不行時已難脫身,除非受到強烈的刺激,否則難以驚醒過來。

有不少人反應說:奇怪,我怎麼不太會說母語了?

想想看自從我們六七歲上學以來,聽說讀寫都是華語,大家說華語溝通很方便,用華語寫作也很習慣,這樣多年運作後,台、客面臨了大陷阱,即是慣於「用華語思考」了。

在路上看見漢字,立即反應是用華語默念,鮮少人想到這有什麼問題,若要用台客語念則須翻譯,台、客語好像變成了外語。

你用什麼語言思考你就是什麼人,用美語思考的是美國人、用法語思考的是法國人、用華語思考的台、客,這時自己的母語是否悄悄變成華語?

尤其是客家人將漸漸不太會說客語,不太會說客語的客家族群,會在台灣漸漸消失掉嗎?(其實語文有其血肉相連的關係,像龔萬灶先生將用華語寫的客家作品翻譯成客語文後,你再用華語念就詰屈聱牙了,一定要用客語念才會順暢)

你說我看不懂怎麼辦?大概祇有下例幾種辦法:

第一透過翻譯

第二再學習

第三不理它

語文的同化何止狡猾,還相當霸道哩!



●莊華堂
 鼓勵母語文學的創作,應該是逐漸成為我輩的共識了....但是甘先生的說法,沒什麼好批評,怎麼立論如何選擇創作文文字,都是作者個人的事,外人只能論評他寫得好不好,而不是他使用怎樣的文字--只是他說的最後一'點,我不認同,就我自己寫的小說來說,我是客家人,我寫客家相關的題材,那當然是客家小說,沒有【狹不狹隘】的問題


●李展平
 我在中興台文所碩論 曾以李喬寒夜三部曲作為探討主題 尤其是寒夜三部曲...李喬表示文字是一種媒介 他寫荒村 孤燈時也用客語彰顯氛圍 唯總體說仍以華文為主 他是廣大認知語言..我不能耗幾年寫大河小說 ..只提供小眾人看..何ˊ況台灣客家南北客皆也差異 發音也不相同 光四縣.海陸豐.昭安皆不同 使用客語於客籍就無法通 何況其他族群 ..總之文化人多點包容 別困陷狹隘鄉土主義 想當初活躍台灣文壇小說家 幾個真正母語創作呀

●楊子澗
 讀書音和語音(不論華語、台語、客語)應有相當程度的不同;若為了口語而強以拼音為字,或以音訛字,當然會加大與讀者的距離!對從事母語創作者,也是一大難題……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