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的迴聲
知名攝影家陳文發真感心,真甘温!發來訊息說今陪羅門老師去看蓉子老師。
想起返鄉夜裡難成眠之際,披衣而起,打開舊書廚,掀起記憶的蓋頭來。1981年11月,
替詩人羅門出版厚450頁的詩論集「時空的迴聲」,是迄今最完整呈現羅門詩想的著作,
也是羅門最喜歡的一本書。我七十年代進入台灣詩壇,接觸到的是當時晦澀難解如有字天書般的現代詩,它們的特色是,詩的意象太過於繁複,語言超乎想像的緊張,像羅門的「第九日的底流」、洛夫的「石室之死亡」---等等。我曾拜讀過區仲桃教授一篇論文,他從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談到十九世紀現代主義,再談到台灣50年代這個時期像是被放逐來台的外省籍詩人,說他們離古代中國很遠,真實的世界又破碎不堪,剩下來的只有主觀世界最為確定,因而轉向內在世界跟外在的世界保持距離。----由此角度切入,的確有畫龍點睛的觀察力。讓我們對那令人又喜愛又困惑現代詩多一份理解。這種詩風影響了當時台灣年輕詩人,如今他們已是五六十多歲的台灣中堅詩人,他們的作品裡不時可見模仿的斑斑斧痕。然而晦澀難解如夢囈的詩風後來也遭到反撥,有詩人出面大聲疾呼詩創作的明朗化,八十年代後期的台灣現代詩,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台灣詩人在詩創作上對意象和語言做了相當程度的放鬆,對外在的世界也有了更多的著墨,讀羅門與洛夫的詩可以讀到這種轉變。﹝到九十年代後期,台灣母語詩創作開始浮現,如今頗有與華語詩創作分庭抗禮之勢﹞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