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16, 2017

讀詩筆記

讀到洛夫的《讀詩》,洛夫以詩論詩,詩,經常越過理性意識,不只是讓讀者了解詩中寫了甚麼,而是喚醒更深沉的潛意識和敏銳感覺:

讀詩,有時好比
手裡抓住一條鯰魚
一不小心就會溜出了意識
攢進了感覺,成了
一個沒有姓氏的暗喻

●原詩
讀詩
洛夫/聯合報

讀詩,就是不斷地使自己成為零
成為赤身露體的嬰兒,或一塊石頭

成為天空最亮的

卻又讓人找不到方向的星辰

而太陽的意義

就在使人讀不懂

讀詩如果使你感到痛

那就到萬用辭典裡去尋找

那個止痛的詞

詞是好東西,是意象的乳汁

詩便有了血,有了生命及其奧祕

有了河的動感

魚群歡聲鼓譟,躍向各自的龍門

此外,他們也在搜尋多鈣的詞

譬如骨頭,一種很深很深的沉默

不可能在華麗的肌膚裡找到的東西

骨頭縱使不穿衣裳

內部也藏有一定的溫度

讀詩,有時好比

手裡抓住一條鯰魚

一不小心就會溜出了意識

攢進了感覺,成了

一個沒有姓氏的暗喻

想像是一盞午夜的街燈

只管照亮自己在南方的某個城市

於是,你可以窈窕你的淑女

他可以君子他的好逑

我卻不幸在金剛經裡邂逅一群蠹魚

把被煙火薰黑了的佛性

全部吃光

讀著讀著

我終於讓自己歸了零

不再成為發光的原點

這,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