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12, 2004

福田村陳氏家族簡史


最近全省各地的人們,
慕福田村老屋家之名而來,
常問起福田村陳氏家族歷史由來,
村人大多不知,我因手上有因緣
聚會由喜富伯所傳的
陳氏家族總譜,故說明如下:
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
【為陳氏大族譜第124世】
8世稠公到廣東省蕉嶺縣開基
【後代子孫部分移居南洋和台灣】
16世碩仟公從廣東省蕉嶺縣金豐鄉
福嶺村過台灣(為三兄弟的老么)
應是從台南安平上岸,當時台南已
由福佬人開發,所以沿著下淡水河一路南下,
先到高雄左營工作,後來認識祖婆,
成婚後再往南遷移,定居屏東竹田內埔一代
的老北勢和尚林(今富田村),後代子孫
枝葉繁茂之後,分佈各地:西勢、新北勢、
竹圍(屏東內埔)--等地。如今已至第二十六世:
17世海順公(五兄弟).18世明鳳公(五兄弟)
19世鼎坤公(兩兄弟).20世承玉公(香二公 )(七兄弟)
21世登三公(五兄弟).
22世進華公(三兄弟)( 民前19年生-73.7.8逝)
(祖母 80.7.31逝)23世陳文星(五兄弟)「富」字輩
24世「貴」字輩.25世「長」字輩.26世「發」字輩.
●19世鼎坤公經商致大富田產無數澤潤後代子孫
●22世進華公一生行醫精通三指禪濟世逾六十載

下一頁

6 Comments:

At 12:04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據我個人研究看法:
可能約在乾隆40年間﹝西元1775年﹞,
因傳聞碩仟公曾受封宣威將軍,
是否與助清廷平台灣內亂有關?
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有林爽文事件。
由於流傳家譜資訊杳然,
也許還得去搜尋其他資訊予以佐證。

 
At 4:37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亦有此一說--------------------
陳家穎川堂位於此村,
其始祖為碩仟公,
相傳為鄭成功身邊之護衛將軍,
其子孫曾考中[武魁]及獲頒[文魁],
這兩匾目前掛在陳家祖堂內。
福田村以此為中心
左右延伸成一客家集村,
房屋緊鄰相街有如迷宮。

六堆參考資訊
http://content.edu.tw/senior/geo/ks_ks/local/hagan/index.htm

 
At 5:05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參考資訊

【福田陳家穎川堂】

□福田陳家穎川堂位於竹田鄉福田村,整個福田村是以陳家穎川堂為中心,左右附近延伸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客家集村,在村內房屋緊鄰相接,內部透過小巷道相通,外人進入有如迷宮。陳家現址原為後代子孫於西元1749年所建,但後因子孫興旺原宅不夠居住,另在兩旁蓋了許多邊屋,逐漸形成一座佔地二甲六分,共有房間上百間的大型建築。

□陳家的始祖為石仟公,是大陸廣東唐福嶺人士,於西元1661年間隨鄭成功來台,相傳是鄭成功身邊的護衛將軍,後定居於竹田。清道光十七年子孫陳閎中考中「貢元」,道光十九年子孫陳學光也考中舉人(獲頒「文魁」),同治元年子孫陳延開又考中「武魁」,分別留有匾額掛在陳家祖堂及大門口。

 
At 7:15 上午, Blogger 陳寧貴詩人坊 said...

福田陳氏家族簡譜
---------------------------
●提供妳一些資料---

陳氏客家遠祖世居河南北方之穎川, 歷來皆以務農維生,
* 陳氏祖先第113世為避元亂移居廣東省蕉嶺和梅縣一帶
⊙ 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為陳氏大族譜第124世】
⊙ 8世稠公到廣東省蕉嶺縣開基
【後代子孫部分移居南洋和台灣】
⊙16世碩仟公過台灣﹝父親世卿公,有三兄弟碩仟公是老么﹞
原居住地---【原鄉:廣東省蕉嶺縣金豐鄉福嶺村】
--- 妳二伯父喜富伯曾回到蕉嶺縣金豐鄉福嶺村尋墓祭祖
【16世碩仟公為開台祖】【從台南安平港登陸後
到楠梓﹝另一說是台南﹞在蔡員外家幫傭
後來娶蔡員外女—即祖婆蔡氏,再後來遷居富田村】

⊙17世福田陳氏海順公.⊙18世明鳳公.⊙19世鼎坤公

⊙19世鼎坤公有七子, 妳家是長子承珠公脈下,我家是次子承玉公脈下
貴字輩是24世

●廣東蕉嶺碩仟公之長孫明鳳公, 其之二公子鼎坤(19世)進士及第官拜六品,時任嘉應州司馬.州司馬宅第位於現今之屏東縣竹田鄉福田村之新伙房.

●按廣東省縣誌記載, 咸豐六年(1856)鼎坤(號閎中, 年53)職任嘉應州司馬. 依此往前推算, 鼎坤公生於西元1803年. 明鳳公則生於約莫1778年. 明鳳公之父海順公(陳氏來台祖先第二代)約莫1753年出生. 如此看來, 碩仟公應該是在1750年(乾隆15年)前後渡海來台. 傳聞碩仟公跟隨鄭成功來台之說應屬不實. 另, 陳氏客家遠祖世居河南北方之穎川, 歷來皆以務農維生, 克勤克儉著實務本.

●﹝碩仟公宣威將軍問題﹞宣威將軍是明朝及明代的正世品榮譽銜。我們的祖先如果有這麼大的榮耀,不會在家冊、祖譜裡毫不留下任何痕跡。而各個官銜在清代就廢置了。所以根據這頭的年代範圍推斷,應該是誤記,甚或訛傳。

--------------------------------------------------------

﹝以下是網路有人提供資料給我﹞:

我認為八世祖-蕉嶺縣開基 陳稠可能是誤記,或為陳賙。

據《蕉嶺縣福嶺村陳氏世系表(簡明族譜)》(陳佩衡查編,陳明生增補) 載:福嶺陳姓開基祖陳貝周,譜列為寧化石壁第8世,約于明成化(1475)前後到福嶺開基。陳賙先建雙方第祖堂,還為其2世祖念九公以下祖公做了多穴墳墓。

8世陳賙生三子:禹、璞、瑋。

若是陳賙,約在明成化年間(1480年)從福建寧化遷至福嶺(廣東蕉嶺縣福嶺村)。以目前25世,每世約20~30年,判斷約距今340~510年前,大約西元1480~1650間,明憲宗成化~清順治年間;判斷陳賙的明成化年代是類似的推算結果。

祖先在蕉嶺時期,可能經歷了南明反清的震動,提早些可能在大陸東南沿海經歷了明鄭與清政府的動亂,時間若晚些就是乾隆海禁後入台;那時南方長期顛沛,影響許多人生計,謀生可能會較困難。

我們16世祖碩仟公這一脈則是陳璞(9世祖),我的考證資料一時找不到,先擺上來供各位參考!
-------------
再來,說說碩仟公。

他不可能是所謂的鄭成功的白馬將軍,因為年代不同,類似的質疑,板主已經提出了。

以目前25世:
以每世約20~30年判斷,約距今180~270年前,大約西元1720~1810間清雍正~嘉慶間。以每世平均值25年計,距今約225年,大約西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

宣威將軍是明朝及明代的正世品榮譽銜。我們的祖先如果有這麼大的榮耀,不會在家冊、祖譜裡毫不留下任何痕跡。而各個官銜在清代就廢置了。所以根據這頭的年代範圍推斷,應該是誤記,甚或訛傳。
--------
從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陳氏大族譜第124世)或陳賙往上,很容易追祖譜,提供資料如下-

中興是人名,不是"中興"祖或類似的尊稱。我從義門陳氏開始整理資料到中興公:

北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義門陳氏奉旨分莊,有進士曰魁公者,帶眷自江州徙福建汀州,成為客家人的先祖。

宋時,陳魁有九兄弟,氏族龐大,引起統治者的注意,下詔凡巨族分居,故有“九子封九州,滿子封汀州”之說。陳魁,字參琬,敕封大夫,攜帶家室97口人入汀州,是閩汀陳姓的始祖。陳魁墓在黃屋後山,與唐刺史陳劍合墓而各立碑。
魁公生五子:昆、侖、嵩、岳、峰,人稱“五山”。
義寧懷遠陳峰(世居長汀直到陳中興)

>陳世豪居寧化,生三子,陳中興、陳德興、陳旺興。 長子陳中興生十八子,次子陳德興(95世) 為元進士,由寧化遷嘉應州(今廣東梅州),為梅縣始祖,三子陳旺興仍居寧化。

(應該是這一支)>陳中興之後,陳中興公(陳峰之後,。峰公傳十二世有中興公)居寧化(福建省寧化)生子十八,分別叫一郎至十八郎。其中四、五、十一、十四子由福建甯化遷入梅縣。(約在南宋端宗景炎年間1277)

福田陳氏第一世祖為中興公(為陳氏大族譜第124世)

陳中興所處年代,以目前25世,每世約20~30年,判斷約距今500~750年前,大約西元1240~1490間南宋理宗淳佑~明孝宗間,以每世平均值25年計,距今約625年,大約西元1365年,明洪武間。時間跨度從宋末到明初的百年間。
----------
樓上,我已提到祖先可以追蹤到義門陳氏,再從義門陳氏往上,又可以追溯到南朝陳霸先,但至此因為尚非代代有跡可循,因此還不能排除以往編纂祖譜常玩的追尊遊戲,需要更多資料(尤其是其他旁宗末裔的祖譜參證),我補輯資料如下:

陳朝滅亡後,陳後主陳叔寶的弟弟宜都王陳叔明一支避居福建泉州仙遊(今福建莆田縣)。陳叔明五世孫陳兼,在唐玄宗時考中進士,任右補闕。陳兼的兒子陳京,在唐德宗時居官。京無子,以侄陳褒為嗣,陳褒任鹽官(今浙江海寧縣西南鹽官鎮南)縣令。陳褒的孫子陳環任臨海(今屬浙江)縣令。陳環之子陳伯宣居江西廬山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有南陳後裔陳伯宣遷居江西德安縣太平鄉,成?歷史上著名的江州德安義門陳氏的始祖。(唐玄宗開元十九年,陳伯宣與孫陳旺南遊,讓定居江西德安,是為江州德安義門派始祖,後世散徙江南各地。
陳伯宣為入贛首位陳姓人。陳伯宣後來遷至福建仙遊縣,之後又輾轉隱居於廬山聖治峰10年,因為註司馬遷《史記》而聞名於世。唐玄宗十九年(公元731年),陳伯宣為避戰禍,經過多次搬遷後,最後舉家遷至齊集裡(今九江縣),其孫陳旺締造了義門陳。
陳旺得中進士後,於寶歷、太和年間(公元817年~832年)率全家四代,由廬山龍潭窩遷居江州府蒲塘場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今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成為江州義門陳氏開山之祖,之後陳伯宣也舉家遷往德安,同陳旺的後人“合族同處”。

 
At 4:58 上午, Blogger 陳長士 said...

康熙六十年(1721),臺灣爆發“朱一貴起義”,康熙帝下詔招兵“平亂”。鎮平等縣客家人應徵赴臺。據陳公愚《蕉嶺上代來臺略記》一文考證:“蕉嶺人來臺之始。因康熙季年,臺灣朱一貴之役,黃岡鎮臺,奉命渡臺‘平亂’,惟該鎮僅有兵百餘人。乃派員沿韓江上游各縣招足千人。所以沿江豐順、大埔、饒平、梅縣、蕉嶺、五華及惠之陸豐各處招募。吾蕉青年男子多有武藝,應徵求營者百人以上,如南山林姓、黃泥溜下陳姓、塘福嶺陳姓。‘平亂’後,有陳碩千封為武威將軍,其後代現住屏東竹頭角;陳碩揚以康熙六十年(1721)、雍正十年(1732)二次‘平臺’軍功,封為淡水營副總府加千總,其後代現住萬巒。
http://big5.taiwan.cn/gate/big5/cse.special.taiwan.cn/2012/mj/ljhg/dlj_38324/jbgd_38328/201210/t20121028_3240367.htm

 
At 9:02 下午, Blogger Unknown said...

您好,我是麟洛田心陳屋人,我們這邊的記載與耆老所講,跟您講的有些有所出入,有些又很相近,不知道您是否調查過?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