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月 21, 2007

客家傑出女詩人利玉芳

利玉芳,一九五二年出生於屏東內埔鄉牛埔下庄。一九七一年高雄高商專畢業後,隔年即結婚,住台南縣下營鄉,任國小代課教員。八0年貸,與任職農會的夫婿合力從事冷凍加工食品業。九0代,從事蘭花種植。由於曾經從事國民學校教職及農業生產工作,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進一步結合平生工作經驗,以夫家舊瓦窯改闢,成立「白鵝生態教學園區」,從事生態教學之工作。

利玉芳在初中就學的時代,即以「綠莎」的筆名發表過散文(村落已寂寥),但逢至一九七八年,已為人妻、為人母,以家庭主婦的身分參加在南 舉行的「鹽分地帶文藝營」,認識「笠」詩社成員,加入「笠」詩社,開始在「笠」詩刊發表作品,正式展開他的詩創作。同一年,她也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作品散文集:<心香瓣瓣>。這本作品集是以合集的方式出版,書背上另有書題:<一個金門青年的心聲、心香瓣瓣>,作者則是「王建裕、綠沙合著」。利玉芳收集在這本合集上的散文,是自初三的初創作到婚後的作品,全部發表在一份叫<中國婦女>的刊物上,王建裕也是「中婦」常見的作者,三人因此機緣認識,在王氏的邀請下,利玉芳出版了她第一本作品集,兩人的作品並無交集,如是合集,應是為台灣文學出版品,創下了一個怪例。封面、書題的作者名,也誤植為「綠沙」,史的這本書更顯得怪上加怪。

<心香瓣瓣>這本散文集,透露了不少利玉芳成長過程的故事,可以說是她的青春歲月記事。內埔初中畢業後,她考上屏東女中,高一結束後,自覺成績不理想,辦理休學,卻到高雄(前鎮)加工出口區覓職,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再到高雄高商夜間部就讀,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可以說從初中畢業之後,就在外面獨立過日子,靠自己賺的錢唸書過活。最重要的是,她從青春歲月開始,從純樸鄉村來到急遽蛻變中的都會城市,獨立去面對大都會裡千奇百怪、也是暗藏陷阱、危機的世界,隻身闖蕩。一方面固然在生活中的種種試驗和磨鍊中,激發她獨立而堅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鍛鍊出豐富而深刻的人間閱歷,也為她日後出發寫詩時,非常特出而重要的特質-她的詩不少有青澀的人生觸探,多為圓熟周到人生智慧。

就是她的婚姻,也是充滿這種特色,為了排解青春時期獨自在外生活的寂寞,她在第一次投稿的「中婦」參加應徵「筆友」的活動。她的夫婿就是從筆友裡挑選出來的。<心香瓣瓣>裡,有幾篇有關和筆友交往的記錄文章,結果是完美的,回憶起來自是「馨香」溫暖,但從作者平靜無波敘述裡,仍可以感受到年幼即獨自來到都會中生活的女子,步步都是危機,處處都是陷阱,即使只是青春歲月的一段過程,不能不說是生命歷程裡的重大考驗。利玉芬似乎完全正面地在這麼考驗裡成長。她在<代課教員日記>文中提到,結婚前夕,從屏東到新營應考「代課教員」,第二天成婚,婚後三天得知錄取。這段生活記事中,不僅充分凸顯利玉芬積極、效率、堅毅的人格特質,也展現她非常明確的生活態度。許多探討客家文學作品的論述中,都在尋找「客家女性」的典型,利玉芬在還沒有成為客家女詩人之前,她的「故事」就是一個活生生客家女性範例。

<心香瓣瓣>中,利玉芬以<際遇><一段不成熟的友情><擺脫>紀錄她在都會叢林間裡青春戰鬥舞曲。這些作品讓人聯想到,客家前輩作家努力型塑的客家女性,向鍾理和筆下的「平妹」,鍾肇政<插天山之歌>裡的「奔妹」,詩人曾貴海的客家詩裡<背穀走麴仔細妹仔>,甚至是龍瑛宗<一個女人的記錄>裡那個沒有名字的女子。「平妹」小時候和男牧童一起看牛,男牧童總是欺負她,有一天,她發起性子來,把欺負她的男牧童打倒在地求饒,從此沒人改欺負敢欺負她。<插天山之歌>裡的「奔妹」小學沒畢業,戰爭時期,日本人召集台灣青年施以軍事訓練-「做青年」時,擔任隊長發號施令,統領全鄉的男女青年。<背穀走相麴仔細妹仔>裡參與農事勞動的女子、不讓鬚眉,背起穀包賽跑。<一個女人的紀錄>裡的女子,小時候看牛時,咬掉男牧童的耳朵,從此不受欺凌。利玉芳的<際遇>寫他從家鄉返回高雄工作處時,在車上邂逅的操廣東腔中年男子,得知他善愛文藝,邀他到左營參觀其圖書館,其實是欺她年幼單純佈下的陷阱,經他奮力擊退。<擺脫>裡的無賴,持刀登門脅迫,也以智慧擺脫。都是在千鈞一髮的兇險中拖身,和客家先輩筆下的女子,只是時空背景不同,「際遇」十分接近。利玉芬的故事,卻是親身經歷,是活生生的「客家女子」。

加入「笠」詩社,是利玉芬文學生命的重大轉機,首先她的文學活動趨於積極,其次,從散文轉入詩創作的行列。利玉芬的詩創作,不到十年,已有具體的成就,一九八七年得到吳濁流新詩正獎的肯定,主要應是她一步一腳印厚實的生活經驗,使她的詩作,在樸實的外貌下閃現生命的機伶,形成引人注目的特質。

寫詩是利玉芳的生活筆記,準確的說,利玉芳的生活就在寫詩。從平凡的家庭主婦走到詩國界,利玉芬似乎只是向前邁開一步,其實,即使在婚前半工半讀的學生歲月,婚後生子相夫,她好像都未離開文學,始終都保有寫作的慾望和習慣。<關懷>一文說她因寫作熬夜有失明之虞,引得丈夫、孩子以及娘家弟弟一起勸他看醫生。從利玉芬的婚後記事看來,不論是擔任代課教員、經營食品加工、從事農業,都不曾讓生活離開文學、離開詩,她在創作之外,做了不少文學的?根動作,參加地方上的電台「童詩欣賞」廣播節目的撰稿,編寫兒童文學讀物,創作童詩、童話,「從事台南縣下營鄉老人口述歷史記錄工作」,編寫兒童鄉土教材,下鄉為兒童講故事。

利玉芳投入文學工作,和她的生活態度非常形似-認真而踏實,她加入「台灣筆會」,也加入「女鯨詩社」,都不是虛應故事,都曾確實負起會員應盡的義務,在筆會理事任內,挑起年度台灣文學選詩主選人的任務,在「女鯨詩社」裡,每一期都提供了作品。在為詩紮根之餘,也看見她不忘自我提升自己的詩文學境界和視野,豎立了一位野生詩人的詩典型。

二OOO年十二月,她正式成立了「白鵝生態教學園區」,提供學校教育不能提供的,現代學生學校教育環境裡學不到的生態教學場域,讓學生在真實的田野生活中認識自己生存的環境,想必是詩人洞察了當前教育的缺縫、洞口,回省自己的來時路,所得到的共同結論,也可能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結論,讓他選擇從事生態教學,總之,她做的是,把詩、寫詩放到生活裡實踐。

利玉芳˙張芳慈客家詩朗讀

1 Comments:

At 2:13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主講人:葉石濤 講題:台灣文學導論
http://www2.nsysu.edu.tw/hthc/human/h902/0327.pdf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