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想起
請看莫渝「我們只過單純的生活」這首詩:
我們的房間
很小
開門就是
稻田
稻田
有時荒涼,有時翠綠
稻田黄熟
就得忙碌一陣子
我們只過單純的生活
繞繞圳溝,看看田園
忙的時候,汗拼命流
一點點微小的驚奇
夠我們喜悅一整天
田,我們望了一輩子
一輩子就像一整天的喜悅
也許是莫渝藝高人胆大,老實說,要我用這麼平淡的方式寫詩,還真令我遲疑畏怯。文字如此坦白透明,休想故弄玄虛,或漫天啟人疑竇放肆意象,因此稍一不慎,將致使詩意蕩然,甚至連散文都不如。
莫渝一開頭就寫道:我們的房間很小,開門就是稻田。簡單幾句就把場景交代清楚,像是海明威的電報體小說,像是齊白石充滿拙趣的毛筆畫。莫渝舉重若輕,讀者巳歷歷在目。真的高手過招,並非呼天喊地,讓人眼花撩亂,而是一招定奪。
接著寫道:「稻田有時荒涼,有時翠綠」、「稻田黄熟,就得忙碌一陣子」,蘊藏在簡單文字後面的是,時間的流動與生活的景況,平日未收成時,繞繞圳溝,看看田園,農忙時就得拼命流汗了,他們的生活隨歲月換季,心情與草木共榮枯。「一點點微小的驚奇,夠我們喜悅一整天」、「田,我們望了一輩子,一輩子就像一整天的喜悅」,田、一輩子、一整天,三者連在起,本詩的主題「我們只過單純的生活」,令人心嚮往之的幸福感,躍然紙上矣!
短,是無邊的大;白,是無底的深。想起傳唱逾千年的唐詩,如李白的「夜思」、王維的「相思」、賈島的「尋隱者不遇」、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等等都是文字簡短淺白的好詩。
因此,今後當代詩人,應無畏多創作簡短淺白的好詩;這種觀點,是否能畧為舒解當代詩於閱讀大眾的窘況?
1 Comments:
欣欣綻放一集淡淡的詩蕊 /郭 楓
──序莫渝詩集《第一道曙光》
蓄神奇於溫厚,寓感愴於和平;
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
──明‧胡應麟《詩藪》內篇
A、欣欣綻放
莫渝是「一位不斷成長的詩人」。
這句話是我讀過莫渝新著《第一道曙光》詩稿的體認。這句話是我懷著欣悅的而又讚佩的心情說出來的。
浮泛在作詩和論詩流光中歷一甲子,我較少以這句話稱許當代的詩人,我也沒有多大把握以之期待自己。成長是一種向上的狀態,有別於前進的或發展的狀態,前進,可能會亂走;發展,可能向正面也可能向負面發展。台灣詩壇一九五、六O年代,有些炙手可熱烜赫無比的現代派名流,直至當下還偶而寫詩。他們,前進著,也發展著,只是越老越走向無聊,詩也變得越來越好笑而已。成長,在創作上,則是有意義的前進、向藝術性發展。詩人應不斷追求意義和藝術,「老去漸於詩律細」的詩聖,是不斷成長的詩人之典範。
莫渝的詩,我是相當熟悉的。我曾花工夫讀過他的幾本詩集,寫過評文。如今,讀到這集新著《第一道曙光》詩稿,我發現,莫渝的詩藝,在成長,在欣欣綻放的情境中不斷地成長。
人在年輕的時候,誰不是愛文藝的詩人?懵懵懂懂寫作些詩又是怎樣的詩?說「詩是年輕人的文學」持這種觀點的人,對詩的認知太過於青澀了。要是說「詩是心靈年輕者的文學」,倒是一句箴言。莫渝,行年將至耳順的大關,寫詩的歷程也三十多年。他的人,還是整天快快樂樂地在鑽研詩;他的詩,還是茂茂盛盛地茁長;他的詩心,竟如此年輕。這就難怪《第一道曙光》的詩,能在島嶼這不適合詩的氣候不適合詩的土壤,燦然,欣欣綻放。
B、一 集
這一集詩,按題材分為四輯。輯一「自由:寬廣的路」詩七十七首,輯二「傾聽自然」詩三十八首,輯三「北國三部曲」詩二十首,輯四「田園與畫意」詩十七首。四輯總計,收詩一百五十二首。
這一集詩,題材的選取,莫渝超越以往幾個詩集歌吟的範疇。在廣度上大跨步進展,從個己生活中瑣碎的見聞行止細事,擴展到對社會的、時代的、歷史的重大事項的涉獵;可以說包含廣闊。在深度上創造出新境,甩掉了小知識份子孤芳自賞式喜怒哀樂的感嘆,走向悲憫人生關懷社群的大愛境界;可以說是識見深遠。當然,在「廣闊」和「深遠」兩大範疇,莫渝雖已起步而要走的路還長。不過,應該欣慰得是,在目前,不少詩人,以惡劣為先鋒,以庸俗為務時,詩歌搖擺於季節風中,而他堅定不移;以他溫厚的性格,和平的心志,讓我有理由期待,這塊樸實美潤的厚土,將可以長出豐碩的麥子。
這一集詩,按題材性質分輯,各輯內容自有重心。整個看來,第一輯又是全集重心。(一)、數量上:第一輯有詩七十七首,已佔全集一百五十二首的百分之五十強,份量之重自不待言。(二)、內容上:第一輯詩視野廣闊,已包括這一集詩全面的題材。也就是說,這一集的詩,內容上,有些詩如〈雪〉、〈蝴蝶單飛〉、〈誰說樹葉沒有千姿百態?〉等,和「輯二‧傾聽自然」相近;有些詩如〈夢幻草原〉十七首組詩和「輯三‧北國三部曲」相近;有些詩如〈月影〉、〈慾望之旅〉、〈邊境小鎮〉等,和「輯四‧田園與畫意」相近。所不同的是,第一輯詩題材龐雜,第二、三、四輯詩,各收錄單一題材的作品。(三)、編排上:《第一道曙光》
一百五十二首詩中有一百五十首是2005、2006兩年的新作。例外的兩首:〈遠方有戰爭〉(2003)、〈默禱〉(2004),分別排為第一輯的一、二首。接下來的第三首是〈第一道曙光〉。從這三首編排的順序推究,我以為,首先是反戰詩,而後默禱和平,而後曙光降臨;三首詩,排出了莫渝禱求人類和平相處的階程。又
第一輯名為「自由:寬廣的路」,內容以「和平」為宗旨,以「寬廣的路」為導向,更顯示詩人心中憧憬人類和平的高遠夢境。
這一集詩,突出在當下某些荒唐的、乖張的詩集之上。是的,台灣詩壇,需要的正是像《第一道曙光》般的詩,一集,一集……。
C、淡淡的
《第一道曙光》在詩歌藝術的手法上,也表現得不俗。
詩歌藝術,在於創作的表現,不在理論上的敘說。詩論家的說法,把詩藝闡說得奧妙至極,對詩歌創作有多大好處?很是可疑。其實,一句話:「詩是運用語言表現意境的藝術」,這是詩歌創作的基本典律。這句話包含了「語言」、「表現」、「意境」等詩歌藝術的三個核心問題,這三個問題在討論一首詩時,都不該偏廢或迴避任一點。
我們按照這三個問題,來考察《第一道曙光》的藝術造詣。
(一)、語言:語言問題的本身不外乎,鍛造字詞、捕捉意象、設計語境等三要素。使用三要素的技巧,神而明之,存乎一心;但在創作實踐中,因詩的體式不同,便有手法上調整分配的不同。《第一道曙光》的詩,大半是二十行左右甚至不少十行以下的短詩。短詩沒有從容描繪的空間,必須抓住事象的精神核心,作精要的言說,是以語字簡潔,意象單純集中,語境自然渾成一體,皆為創作的指標。莫渝的不少短詩,深得此中三昧。如,〈廣島之痛〉:
老美記住黑色十二月七日的哀痛
日本記住黑色八月六日的毒焰
失憶症的大家僅僅抓牢自己的苦難
嚷稱是上帝的棄民
卻努力爭取一口氣
要報復
努力丟垃圾似的把痛苦
拋給他人
精美八行,宛若唐代「律詩」。語法樸素幾乎剩下主詞和動詞,沒有一個暗示的、歧義的意象語字,而第六句「要報復」寫盡強國政府的醜惡心態,末句「拋給他人」更刻劃了第一世界國家的嘴臉。這首詩的語言,已掌握到語淺意深的妙境。此類語言成功之作,還有〈繡蝕的硬幣〉道出情愛綿綿,〈流亡者〉寫出漂木人物的生命無奈等多首,在簡短的語言中寫出了豐富的情思,均是不可多得的雋品。
(二)、表現:表現是驅遣語言的手法,是運用語言來建構詩之意境的創美活動。當詩人對客觀事象產生了審美體驗,憑藉語言的符號予以固定進而形象化,這就是表現的範疇。表現的良窳,在於語言的創造、組織、鎔裁等多重創美活動的有機結合,不能執一偏廢而妨礙了詩歌整體之美的創造。在一首詩中,炫弄奇特的意像詞彙,舖敘恣肆的排比語句,突出了部分優勢而破壞了全部勻稱
的建構,是露才揚己不懂節制的毛病。在《第一道曙光》中,莫渝很懂得節制,我們很少看到詩中有跂指橫生的現象,多的是適度的有機性建構。如〈素菊園的追思〉:
白天 我們用
一支素菊一支素菊 手持
一支素菊一支素菊 追思
白天 我們踏尋原路
緩緩前行
讓時間走得慢些
讓那些亡魂的臉容清晰些
路面鋪了又鋪,改變不少
您們記得嗎?
街道一再易容
您們熟悉嗎?
到了夜晚 我們用
一支白燭一支白燭 插立
一支白燭一支白燭 追思
這首詩,在宛如國殤般哀愁的氛圍中展開。主題在中間一節,隨大提琴的旋律前進,我們「清晰」看到那些亡魂高貴的臉容,不必問,他們是誰?為何而亡?讀到「路面鋪了又鋪」,「街道一再易容」,就知道他們是某種道路的開拓者和犧牲者。如今,「改變不少」,應是這些開拓者犧牲者的功業。而「您們記得嗎?」,「您們熟悉嗎?」兩句話,蘊藉了多少弔古傷今的哀愁!
這首詩,沒有突出的奇特意象詞彙,而每一行平淡從容的句子,句句都含著飽滿的意象。在句法組織的嚴密和鎔裁的適度上,確也做到無一字冗贅的有機性結構。我們還得注意,首尾兩節的「排比」句法和隔離式「複疊」句型,既是巧妙策劃,又是和中間一節自由體式的句型對照,顯示了詩人創造美的匠心。
(三)、意境:意境是一首詩的靈魂。詩無意境,縱使語言瑰美意象奇特,猶如木偶披著彩衣,有什麼看頭?
詩有意境,自然產生高調,自然塑造風格,不會落入俗濫的老套。《第一道曙光》中,我看到,莫渝的詩歌藝術工程,著重於「意境」的創造,而把詩歌技巧的其他次元素,置於第二義的位置。這實在是作為詩人最可貴的自覺和最智慧的抉擇。我們以相關題材來取樣,抽出三首詩作些考察。
首先來讀〈越境〉:
詭譎的天色凝聚檢察站上空
各方人馬臉譜緊繃
穿軍服的男女官員不茍言笑
時間僵止
時間流逝
走出邊境
雨停了
小蝴蝶在路邊草叢飛舞
沒有國籍的浮雲,更早一步
越境,等候我們
繼續前程
詩描述的,是旅人經過國家邊境檢查站,檢驗身份證照而後過關出境的事。這種事,在邊境天天發生,人人習而不察。詩人卻掌握了這種平凡的細事,發出了對國家與國家間,劃出邊界線來囚禁人民思想自由活動的愚行,作出抗議。
詩題不叫過境或出境而叫「越」境,隱含超越禁戒邊線之意。首節,把天色的詭譎和檢查站官員臉色並舉,顯出旅人心頭的沉重壓力感覺。二節,刪去敘述,以「僵止」和「流逝」表示檢查過程由嚴肅而轉順暢的流程。三節,走出邊境,
「雨停」天晴,「小蝴蝶」也自由飛舞起來。末節,浮雲「沒有國籍」得以自由早走,人「有國籍」便背著枷鎖。那麼,所謂「國家」制度,往深層看,不外乎是政治統制者行使管制人民的機器而已;一切漂亮的口號,不外乎是一種欺騙術式的魔咒!平民百姓在「國家」的魔咒下,甘於不如一隻蝴蝶一朵浮雲般自由的生活,大可悲哀。
這首〈越境〉表達給我如此的意境。
其次,再讀一首〈紫檀心事〉:
旺盛的活力將我們推向最頂端
與陽光交融
逼使青天不敢低視
算不得傲笑
我們散發溫暖的黃色
耀眼卻柔和
濕潤溫熱的土壤,很快地
包容初始流落異鄉的濃烈愁緒
根部深埋,留存感動
喜臉迎春
我們是外籍新娘
落地求安
這是一首描寫外籍(東南亞)及嫁來台灣的所謂「外籍新娘」的詩,應該是台灣詩壇同類題材詩中的優秀作品。
紫檀,是熱帶雨林特有的高大而珍貴的喬木,以之作為「外籍新娘」的象徵。詩前兩節讚頌其品德習性。第三節寫台灣善良人民的接納而「喜」臉迎春。末節點出落地求安的低微心願。
人,這種動物,是大自然各種動物中一個高等的門類。所謂「天賦人權」,人和人本是生而平等的。可是,思想家的高瞻總敵不過政客們的姻謀和挑撥;於是,在世界各地,常有以族群名義發起的鬥爭、衝突和戰爭。其實,不論什麼地方,廣大的人民都是善良而和平的族類。
這首〈紫檀心事〉表達給我如此的意境。
最後,讀一首〈蒙古包〉:
拉下穹蒼,天地縮小了
牢牢牽繫最溫馨的親情與愛戀
踏出門檻,心懷宇宙
空間無限擴大
日與月,永遠的長明燈
這首詩,兩節,五行,連主詞也略去,更像古詩「絕句」般精鍊;卻把蒙古族一般平頭百姓無拘無束的生存方式寫活了。人,本該堅守親情與愛戀,本應該心懷宇宙和日月,自由度過屬於自己的一生。那日子,才叫幸福。所謂國家、民族、政治、法律等等,枷鎖而已。
這首〈蒙古包〉表達給我如此的意境。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我的「鑑賞思維」和詩人的「創作思維」可能有些落差。我相信,在審美體驗上,彼此應該有不小面積的重疊。
《第一道曙光》包含諸多題材的詩,詩的意境也呈現諸多面貌。如〈傀儡戲〉,
「有99.9 %的自由」可以任意胡作非為,可是,「只不過偷偷把0.1%的自由╱讓渡給背後的藏鏡人」,一切便「天知地知」;〈喧譁過後〉那些搞街頭運動的政客,只是「無聊的街頭藝人」,「擠,我們在儲存能量╱臉,木然的」十分無奈;此類對現實政治的諷刺,也涵容著悲憫的意境。如〈安息〉、〈死亡書〉、〈鏽蝕的硬幣〉等書寫情愛的詩,「戀情多長╱寵愛就多久」,構成溫暖的意境。如〈戰爭紀念館〉、〈戰爭紀念館的遐思〉、〈遠方有戰爭〉、〈廣島之愛〉等有感於政客不仁以人民為芻狗的反戰詩,提出了戰爭「成就英雄的名號 成就戰場的壯烈╱╱庶民不見了」,「和平,仍是我們堅持的夢╱愛,依舊要繼續散播」,描繪出廣大人民善良的意境。此外,寫景詩、詠物詩、抒情詩、哲理詩等的題材不同,意境也異。但莫渝詩的意境有其獨特的風格:無論喜、怒、哀、樂,都在含蓄的語言和節制的表現中,展露一種溫暖的關懷和細柔的哀愁。
這是《第一道曙光》所創造的詩歌藝術:精鍊、含蓄,猶如浮動的暗香,清雅情味醉人。香啊!淡淡的。
D、詩 蕊
詩蕊,淡淡的詩蕊。
這句話是我對《第一道曙光》的作品,給予讚賞的結語。
我的讚賞結語,並非意味著這集詩的每首作品都很成功。事實是,在絕大部分耐讀的令人吟味的美好作品之外,還有少數的詩,語言尚有瑕疵,表現不夠完整。如,〈到遠方〉:
我到遠方
讓鐵軌拉長距離
在回憶古早味的火車餐盒
加添一味,慢慢咀嚼
我到遠方
看守暖和的天空
不讓絮雲繼續遠揚
攜回一小片就夠裹身
在遠方
讓有陽光的天空
清除潮霉陰霾
「到遠方」去,有一種出征的意味,可以是「尋索理想」的隱喻。這是個很好的題材。詩的第一節,第二行和第四行,意象活鮮地把依依離情托出來,幾乎可以伸手撫摸般生動。第二節的意涵模糊,遠方的天空既然暖和,,何須前去看守?而三、四行,詞句巧妙,語意含混,虛浮而無意義。末節的三行,並無新境,卻有匆匆結束尷尬局面的感覺。可以說,〈到遠方〉是一首好題材而寫得不好的詩。此外,有的詩,屬於淺薄的隨感,並無深意。如,〈手提S KⅡ紙袋的白髮老先生〉、〈童年的河流〉等。諸如此類的詩,集子裡約有十來首。如同一鍋米飯裡掺了幾粒砂子,咀嚼著讓人牙磣。再者,這是一本以短詩為基本的集子。集子裡,有些稍長的詩,寫得很好。如,〈天馬家族〉、〈誰說樹葉沒有千姿百態?〉等。
不過,敘事性的長詩,結構上既要嚴謹又要靈活,在這方面詩人還有可以向上提升的空間。即使如此,莫渝,能在不適合純正詩歌滋長的情境中,寫出這樣一本有思想風骨和藝術造詣的詩集,我仍然要熱情呼喚:
看啊!《第一道曙光》,欣欣綻放一集淡淡的詩蕊。
──2007.3.4 深夜於新店山居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