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14, 2007

請大家拭目以待

詩人陳秋白來信提到:

很多平日操持閩、客、原等母語的人,一談到使用自己的母語書寫時的反應,似乎一部份的人會不自覺的表現出對自己的母語懷抱某種深仇大恨及蔑視的心態。而有一部份人則把母語書寫怪罪到用字及詞句的問題,我的反省結果是這是一種疏懶心態的反映,當然我也的確經歷過不算短的疏懶時光。

---------------------------------------------------

這種心態我並不感到意外
我甚至願意以較寬容的態度看待
五六十年的誤導教育
要人從腦中拔除需要時間和毅力
甚至要不惜損失一些現實利益
這當然與台灣泛藍
掌握較多文化資源
台灣人早已慣於閱讀華語有關

想想看一個慣於華語創作的詩人
要他重新學習母語創作
若不先心理建設好
一定會因懊惱而產生
深仇大恨、蔑視、怪罪等等心理怪病
學習母語創作
先要克服用字及詞句的問題
這至少要花半年以上時間
這僅僅是學習母語創作的基本功而已
接著必須搞清楚
母語創作與華語創作的思考方式並不同
若用華語創作的思考方式來創作母語
必然無法發揮母語的優點
事實上華語並不會比河洛客語優美
但若無法直接用母語思考來創作
就無法體會到這層真意
寫出的作品當然無法讓讀者
品嘗到母語優美細緻的原汁原味

這就是我
願意以較寬容的態度
看待台灣華語作家的原因
以目前台灣創作環境來看
母語作品的市場很小
但只問值不值得去做
既然覺得值得去做
就要
歡喜做甘願受

然而我仍要提出最後一點看法
目前台灣的華語詩發展到極成熟階段
已經變不出什麼新花樣了
現在母語詩正要出發遠行
異樣的繁華遠景將要展開
請大家拭目以待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