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10, 2006

往昔



那年,金門尚未開放旅遊,
那天,應邀參訪金門的作家,
天還未亮就從全省各地趕到松山機場,
當時來送行的是文工會主任宋楚渝先生,
如今想來,時局變化真不可思議,
天下事難以逆料,應作如是觀,
的確,不可說不可說也!

3 Comments:

At 10: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笨湖開講137-李遠哲倒扁 驚人內幕? 06-11-10
http://www.wangbenhu.com.tw/active.asp?id=174&chformat=mms&toplay=yes#vod

 
At 9:48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主流詩社 / 解昆樺

主流詩社在70年代詩社之中,其所豎立的叛逆形象,無疑是最
為強烈的。

主要乃是因為他們不斷以激烈的語言,大力撞擊60年代代表詩
社及詩壇的陋習,例如創刊號社論〈幾句直話〉:「我們詩壇
一直充滿了虛偽的阿腴和故步自封的氣息,一些所謂的名詩人
根本沒有詩人的操守……我們實在不願意做這種無謂的發言,
然而,我們更無法忍受年輕人被當作瞎子、白癡般任人擺佈的
事實。」第二期〈編輯室的話〉:「在年輕一代的血管裡都奔
騰著一股叛逆的潮音,而我們要求,那種叛逆的聲音是清醒的
扣響,而不是盲犬似地狂吠。」第四期〈主流從1971年到1973年裡成立了五個較大清一色的青年詩刊(龍族詩社、主流詩社、大地詩社、詩人季刊、水星詩刊、暴風雨詩社)他們高舉民族的旗幟,並且要在繼承中國古詩、民歌和五四以來新詩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中國新詩。 (2)回歸中期: ...從1971年到1973年裡成立了五個較大清一色的青年詩刊(龍族詩社、主流詩社、大地詩社、詩人季刊、水星詩刊、暴風雨詩社)他們高舉民族的旗幟,並且要在繼承中國古詩、民歌和五四以來新詩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中國新詩。 (2)回歸中期: ...的話〉:「我們不承認前輩詩人給了我們什麼,正如他們拒絕承認上一代給了
他們什麼一樣,這乃是歷史循環……。」儘管主流詩人呈現這
樣的叛逆之姿,但他們仍亟欲以自審精神做為詩社運作的核心
,詩刊中除大力譏評前行代詩人,更嘗試對社內詩人作品進行
批判。

然而在初期的《主流》中,具完整從1971年到1973年裡成立了五個較大清一色的青年詩刊(龍族詩社、主流詩社、大地詩社、詩人季刊、水星詩刊、暴風雨詩社)他們高舉民族的旗幟,並且要在繼承中國古詩、民歌和五四以來新詩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中國新詩。 (2)回歸中期: ...從1971年到1973年裡成立了五個較大清一色的青年詩刊(龍族詩社、主流詩社、大地詩社、詩人季刊、水星詩刊、暴風雨詩社)他們高舉民族的旗幟,並且要在繼承中國古詩、民歌和五四以來新詩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中國新詩。 (2)回歸中期: ...從1971年到1973年裡成立了五個較大清一色的青年詩刊(龍族詩社、主流詩社、大地詩社、詩人季刊、水星詩刊、暴風雨詩社)他們高舉民族的旗幟,並且要在繼承中國古詩、民歌和五四以來新詩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中國新詩。 (2)回歸中期: ...系統的評論似乎略顯匱乏。

●1971年成立「主流詩社」,成員有黃勁連、李男、、羊子喬、王健壯、吳德亮、 林南(黃樹根)、莊金國、陳寧貴等。
●七○年代出現的詩刊:
龍族、大地、山水、水星、暴風雨、主流、也許、草根、神州、綠地、天狼生、詩脈、後浪、八掌溪、掌門、陽光小集,
●八○年代擅揚的詩刊:
漢廣、掌握、詩人坊、詩人季刊、心臟、鍾山、四度空間、地平線、 ...

--------------------------------------------------------------------------------------------------------------------------

《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四號》「寫詩給詩人」(贈答詩)專題徵稿

一、徵稿主題:「寫詩給詩人」(贈答詩)

二、主題說明:「贈答詩」,是指詩人間藉以互動往還的詩作,表達當代瞬間的個人存在情境,以及與之盤結互動的多重關係網絡。「詩人在寫贈詩的時候,嘗以真摯溫暖的情思引喚受贈者同樣的情思,突出兩者可能相近的氣質,並共享彼此的美學和倫理觀念,所產生的情趣,就會泳涵了慰藉或激勵的寓意」(引號內文字見《聯合文學》〈詩的贈答與自我尋位〉鄭愁予文)

三、徵件類型

1、文章:評論或賞析,文長2000字內。

2、詩作:
A、形式不拘,30行以內,總字數600字內。
B、詩題請明確寫出贈答詩人之名。
C、除本詩外,需附加前言、後記、附記之類的文字,說明贈答緣由,字數50~200字之間。
D、詩作附件:與詩人合照,或與詩主題相關照片一張;本附件若無可免。

四、截稿日期:2006年12月20日

五、交稿方式:
1、郵寄:台中縣沙鹿鎮日新街57-2號 吹鼓吹詩論壇編輯部 收
2、e-mail:suhwan@ms73.hinet.net 吹鼓吹詩論壇編輯部 收
3、上「吹鼓吹詩論壇」直接將作品貼上網。

六、詳細說明及詩作欣賞:
請上網參閱 http://www.taiwanpoetry.com/forum/index.php 《吹鼓吹詩論壇》
----------------------------------------------------------------------------------------------------------

《有關「詩社與台灣新詩發展」的一些思考》by.李瑞騰

01 什麼是「詩社」

  詩社是詩人結集成社。從結集的角度來看,它顯然是人類社會學家所說的「志願社
團」(voluntary association),具有目的性、非營利性以及獨立性。所謂「目的性」
係指詩社成員為什麼要組織成社?一般所稱的「宗旨」便是集體的目的,可以非常理性
,譬如為了推廣一種詩的新主張;也可以是比較感性的,是基於情誼而聚合。所謂「非
營利性」意味著同仁出錢出力都不是為了創造利潤,而是一種參與,除了為共同的詩之
理想而努力,也滿足自我的詩之喜好。至於「獨立性」,原指獨立於政府之外,是私人
性質的組織,就詩社來說,它體系內部自足,不從屬於其他政治團體;縱使接受經濟贊
助,也不為贊助者而服務。

  詩社由一些詩人組成,這些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基於什麼樣的目的、在什麼時候、
什麼地方結集成社?便是探討一個詩社首先要了解的。其次,詩社成立以後在發展的歷
程中有沒有什麼樣的變化?譬如人員是否有所增減、目標是否改變等。再來就是詩社的
組織結構問題,到底嚴密還是鬆散?如何運作?有辦詩刊及其他與詩有關的活動嗎?

  進一步說,他們的主張及作為,有沒有和他社形成衝突、產生論戰?在當時代的詩
壇之地位如何?對應詩發展的歷程,這個詩社繼承了什麼?又開?了什麼?其成員的個
別成就如何?換言之,擺入詩史,這樣的詩社如何去定位?

  用這一連串的問題來彰顯「詩社」這種詩人的志願性社團之性質與功能,我們大體
可以相信,「詩社」在「文學社會」中,被視為一種「社會力量」。它的組成及運作,
關係著它的力量之大小,及在詩壇、詩史的存在價值,值得研究。



02 台灣的詩社

  唐人司空曙詩中「不與方袍同結社,下歸塵世竟何如」、「洛陽舊社各東西,楚國
遊人不相識」可能是較早提到文人結「社」的資料。根據記載,白居易曾於晚年在洛陽
履道里第組「七老會」,真如他自己所說「此會稀有」。而詩社真正大量出現乃在宋元
,根據大陸學者歐陽光《宋元詩社研究叢稿》所述,數目將近六十,極其可觀。而明清
更盛,而且結合政治,力道更強,影響更大。

  台灣之詩社最早出現於十七世紀後期(一六八五),以沈光文、季麒光為首的「東
吟社」成立於古諸羅之地(今嘉義);其次則在百餘年之後道光年間才有第二個詩社(
一八二六),出現在彰化虎尾,叫「鍾毓詩社」。接著便是十九世紀中葉在竹塹(新竹
)成立的「梅社」(一八五一)和「潛園吟社」(一八六二);然後台灣的詩社便如雨
後春筍般出現了,根據廖一瑾所製的?x灣詩社繫年?A到民國三十餘年間,在台灣出
現過的大小詩社總計二七七個。一九八五年文訊雜誌做了一次調查,結果是這樣︰比較
有活動的詩社大約三十個,另有三十幾個詩社缺少資料。至於新詩社團,日據時代即有
標榜超現實主義的「風車詩社」(一九三五),其後則有跨越時代的「銀鈴會」(一九
四二?一九四九),接著當然是國府遷台以後不絕如縷的各種詩社了。



03 詩社與詩史

  詩史的建構主要是文藝思潮激盪下的詩之展現,從個別詩人到詩人?眭孺庛眲ㄙ漣@
品究竟是如何對應他們所處的時代環境?從這個時代到下個時代,詩風究竟是怎麼樣一
個流動變化?詩史要書寫的便是這些。

  雅集式的詩社在詩壇常只是靜靜地存在著,除非成員中有重量級詩人,連帶著可能
使詩評家發現他所從屬的詩社;但旗幟鮮明的運動型詩社,在某一種主張或口號的引導
下促動著詩社成員在理論、批評及創作上積極實踐,甚至於通過媒體編輯(詩刊),或
選詩行為,集體展現詩觀詩風,風起雲湧,因此詩社乃成為詩史重要組成部分。

  比較來說,「藍星」屬於前者,集體性發揮不出來,但成員各擁一片天;「創世紀
」則是後一種,早先的「新民族詩型」口號響亮,實踐困難,但稍後走超現實的路子,
就在詩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詩社史」當然不等於「詩史」,但是以「詩社」為中心是可以建構一種「詩史」
。請注意,只是「一種」,而且這種「詩史」要很小心,因為很可能忽略掉不參加詩社
的重要詩人。遇到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的處理方式,一種是以詩社之友的身分納入討論
,一種是依詩風相近來考慮。

  日據時代曾出現「風車詩社」、「銀鈴會」,通過這兩個詩人?B主張、成員詩風以
及和當代詩壇(包括舊體詩人)的關聯等項目的論述,應該可以相當程度反映日據時代
的新詩歷史。同樣的情況,五?年代前葉有「現代詩社」、「藍星詩社」、「創世紀詩
社」的三足鼎立局面;六?年代前葉,標榜明朗路線的「葡萄園詩社」,來自海外的留
台生詩人組成的「星座詩社」,以及繼承日據時代新詩傳統的台灣本土詩人組成的「笠
詩社」,之所以在那樣一個時代出現,其實有極複雜的背景;而整個六?年代,大學校
園詩社一個又一個出現,進入七?年代以後,校園詩人開始不甘困守在校園,於是走出
校園,跨校串聯,就這樣,「龍族詩社」、「主流詩社」、「暴風雨詩社」、「大地詩
社」、「後浪詩社」、「天狼星詩社」等,宛如春雨後破土而出的新芽,迅速成長,從
「世代」的角度去討論這一組一組的詩人出現,從「班底」的角度去分析其內外成因及
詩社性格等,探尋他們的血緣,清理和前輩詩人,甚至和古典詩傳統的關係,一條歷史
的脈流便清晰浮現出來了。

  至於其後出現的一些旋起旋滅的大小詩社也不少,順時述評發展之軌跡,足以解釋
日漸多元的「新詩社會」,但以詩社為中心的討論,愈來愈無法掌握新詩發展的全貌。

  這樣的討論特別需要注意詩人及個別詩社發展史線的斷裂與承續現象;也不能忽略
同一詩社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調適問題。



04 詩社與詩刊

  傳統詩人歡宴作詩,號稱「雅集」;聯吟大會上更命題限韻、擊缽限時、詞宗評選
,然後聯吟共樂。此外卻也不能不出版詩刊以為發表園地,並藉此與同好交流。現代詩
人當然也會聚餐,有時也辦個什麼朗誦比賽、詩的聲光表演等,但除了自己創作以外,
辦詩刊、編詩選可能是最重要的事了。一個詩社而沒有詩刊,成立相當時日之後卻沒有
一本代表社員詩藝風格的詩選,恐怕是非常不足的。

  先說「詩刊」,根據張默《台灣現代詩編目》(一九四九?一九九五,修訂篇;爾
雅,一九九六)的資料,到一九九五年台灣總計出現一六?種現代詩刊,當然不全是詩
社所辦,也有個人或少數詩人(未成社)合辦(如謝秀宗、郭成義合辦《詩人坊》、林
佛兒個人辦《台灣詩季刊》);;也不全是獨立刊行,也有借報紙版面出刊的(像藍星
詩社曾借大公報辦《藍星週刊》、羊令野、葉泥曾在商工日報辦《南北笛》、掌握詩社
曾在商工日報辦《掌握詩頁》、漢廣詩社曾在中國晚報辦《漢廣詩頁》。也有詩刊的背
後不是一般的詩社,而是跨詩社的詩人團體(譬如中國青年詩人聯誼會發行《中國新詩
》、國軍戰鬥文藝研究會詩歌隊在青年戰士報上有《詩隊伍》、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出版
《新詩學報》等)。
  詩社辦詩刊,錢從那裡來?用什麼樣的開本、多少頁數或版面?如何的一種美編?
這些形式問題不能不考慮。更進一步說,由誰來編?怎麼個編法?是只刊同仁作品呢?
還是適度開放?是計畫編輯呢?還是有什麼作品刊什麼作品?編印出來以後,究竟有沒
有可能上市?或者同仁一發,詩友一寄就了事?如果外面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反應,是不
予理會呢?還是磨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這些都很重要,關乎詩刊之生存、風格及價值。不只如此,詩刊代表詩社,詩刊編
得好,當然表示這個詩社的優質。這些問題皆極複雜,概括不易,需另文討論,我想在
這裡談談詩刊之編輯。

  參加一個詩社,同仁當然可能都成為編輯委員,但詩社也可能成立編輯小組來運作
,有時乾脆就交給某一個同仁去編,或者根本就採取輪編的方式。這是義務工作,是責
任,但也有人會把它當作一種權力,一切因人而異。

  早期的《現代詩》封面上標有「紀弦主編」,內容完全是他自己主觀意志的貫徹;
《台灣詩季刊》是林佛兒自己辦的詩刊,當然是他自己編了;八?年代的《創世紀》曾
交棒給年輕一代,但很快又回到老一輩手上,顯然對年輕人不太有信心;九歌時期的《
藍星》由向明主編,編得溫厚而雅緻;《台灣詩學季刊》的編務由白靈轉到蕭蕭手上,
專題取向產生了變化;《笠》詩刊最近幾年由岩上主編,平實穩健一如其人。從編輯人
入手,很容易就能掌握詩刊特質。

  不管編輯人事如何改變,同仁以及同路人都是主要的供稿者。如果這個詩社的成員
除了寫詩,也有比較多的人可以提筆上陣,從事理論思考或批評工作,那麼這個刊物會
發出比較大的聲音,加上一點叛逆性,這個詩刊就可能搞詩運動。

  紀弦當年通過《現代詩》是在搞運動,「創造新詩的再革命,推行新詩的現代化」
以及所謂「六大信條」,便是他的運動宣言;《創世紀》在第十一期(一九五九年四月
)以後從「新民族詩型」轉而提倡超現實主義,這個動向影響六?年代詩風;七?年代
初敲鑼打鼓的《龍族》努力的是回歸傳統與關切現實,一九七三年七月的《龍族評論專
號》幾可說是一場關乎現代詩的民意調查;《陽光小集》在八?年代初走《龍族》的路
子,搞「詩與民歌之夜」、搞票選、搞政治詩,熱鬧非凡;《台灣詩學季刊》在一九九
二年十二月創刊以後傾全力批判「大陸台灣詩學」,到現在還沒有鬆手,影響深遠。

  「詩刊」在台灣現代詩壇非常重要,通過它可以看到現代詩發展脈絡、流派分合、
詩類消長等等,極有研究價值,可惜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除了笠詩社及其詩刊的研
究已有一本碩士論文(戴寶珠?「笠詩社」詩作集團性之研究?),此外,都還有待開
發,尤其是整合性、斷代性的研究,期待早日出現。



05 詩社詩選

  詩社為了彰顯特色,表現實力,常編自家詩選,這種詩社選集大概有兩種︰一種是
同仁作品之匯編,一種是詩社所辦詩刊發表作品的選集。前者通常由個人提供作品,後
者一定要有人主選,比較來說,前者的詩壇及詩史意義比較大,如果是一個運動型詩社
,其同仁的作品選集,便彷彿一場實兵演練,戰鬥性一定很強。

  台灣的現代詩史,很多時候被理解成一部詩社競爭及消長之歷史。從這個角度來看
,詩社選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從裡面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集團性格,也可約略了解個
別同仁的詩風。由於這樣的選集常有長篇導言,並可能附有詩社相關資料,如果配合他
們的詩刊來看,個別詩社史的發展歷程,也就不難掌握了。

  根據調查,迄今為止的詩社詩選已有二十餘種,包括龍族、大地、山水、葡萄園、
創世紀、阿米巴、心臟、藍星、四度空間、秋水、笠、三月、海鷗等詩社(會)皆有詩
選,其中笠編過兩集,創世紀、葡萄園、秋水編過三集,三月詩會同仁選集亦有三本(
這「選集」等於詩刊)。《台灣詩學季刊》第二十期(一九九七年九月)曾製作「詩社
詩選檢驗」專題,評論了其中的數本(笠詩選《混聲合唱》、葡萄園三本詩選,創世紀
的兩部詩選等),首次提出詩社詩選在詩壇、詩史中的重要性,頗具參考價值。茲羅列
各詩選以供愛新詩者參考。

  ?龍族詩選,林白出版社編,一九七三?六
  ?大地之歌,大地詩社編,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七六?三
  ?山水詩選,山水詩社編,高雄中外圖書,一九七八,一
  ?美麗島詩集,笠詩社編,笠詩社,一九七九?六
  ?葡萄園詩選,文曉村編,自強出版社,一九八二?八
  ?創世紀詩選,?弦等編,爾雅出版社,一九八四?九
  ?中國海洋詩選,編委會,大海洋文藝雜誌社,一九五二?二
  ?阿米巴詩選,阿米巴詩社編,前衛出版社,一九八五?四
  ?心臟詩選,陳慧華編,心臟詩社,一九八五?十二
  ?星空無限藍(藍星詩選),羅門、張健編,九歌出版社,一九八六?六

  ?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文鏡文化公司,一九八六?十


?秋水選詩,涂靜怡編,秋水詩刊社,一九八九?七

  ?葡萄園三十周年詩選,文曉村主編,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二?九

  ?混聲合唱──笠詩選,趙天儀等編,文學台灣雜誌社,一九九二?九

  ?悠悠秋水──秋水二十年週年詩選,涂靜怡主編,漢藝色研出版社,一九九三?


  三月情懷──三月詩會同仁選集之一,晶晶、麥穗編,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四?


  ?創世紀詩選一九八四︳一九九四(第二集),辛鬱等編,爾雅出版社,一九九四?


  ?創世紀四十年詩選,洛夫、沈志方編,創世紀詩社,一九九四?九 三月交響︳︳
三月詩會同仁選集之二,張朗、藍雲主編,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六?三
  ?飛翔的天空︳︳海鷗四十年詩選,秦嶽編,文學街出版社,一九九七?三  ?
葡萄園小詩,金筑主編,詩藝文出版社,一九九七?六 三月風華︳
︳三月詩會同仁選集之三,劉菲、汪洋萍主編,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八?五

  除了編自家詩選,亦有編印詩論選集者,像鄭炯明編《台灣精神的崛起》(笠詩論
選集,文學界,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白蕾與張信吉合編《詩與台灣現實》(笠詩社座
談記澤笠詩社,一九九一年一月)、亞弦和簡政珍合編《創世紀四十年評論選》(創世
紀詩社,一九九四年九月)、文曉村主編《葡萄園詩論一九六二︳一九九七》(詩藝文
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對於深入了解詩社主張、同仁詩風有莫大的幫助。?


附記

  這是一篇不完整的觀察報告,寫法是「詩話」式的。學院派一定對它很不滿意,在
主客觀條件的衡量下,這是我此刻最佳的選擇。我希望以後有機會寫成一篇正式的論文
,甚至是一本書。

 
At 12:11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When You Are Old ──W. B.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