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月 10, 2007

喬林 / 狩獵

  花鹿矢跑過去。泰耶魯的青年矢跑過去。黑瘦的高山狗矢跑過去。
泰耶魯的青年矢跑過去。
  
我是一靜觀的松樹。

花鹿慌奔過來。泰耶魯的青年慌奔過來。黑瘦的高山狗慌奔過來。
泰耶魯的青年慌奔過來。

松樹凝視著我。

●賞讀之一:

  本詩選自詩集《狩獵》(一九九三年),為一九六四年作品。
由於職務關係,喬林曾在台灣北部的山林奔波,那地區是原住
民泰耶魯族的生活活動範圍,大約在宜蘭與梨山周遭。詩中的
「泰耶魯」即目前通稱的「泰雅族」。

  原住民每個部族,有屬於他們各自的獵區,別人不能在任意入侵,
有些部族,會與鄰近的部族共享獵區。狩獵是原住民的一項工作,
也是娛樂。原住民狩獵大部分採槍獵,也有利用獵狗逼出獵物,
再用槍射殺。這首詩,沒有打獵的殘忍殺傷和斑斑血跡,
詩人置身度外,彷彿靜立的松樹,眼看著獵物、小獵人和伙伴狗,
一連串奔跑,後二者跟著前者逐東逐西的追趕。全詩在動靜交錯中,
呈現一幅小小狩獵的詼諧舞台,詩人著墨不多,結構單純,
隱隱可以看出這位原住民少年狩獵經驗的幼嫩。
有趣的是連無知的松樹,竟也表示意見,它奇怪的端詳另一
個是它的同類又非同類的「作者」,
原先交錯的動靜,連靜者也有了活動。

●賞讀之二:

這是詩人李敏勇在「台灣詩閱讀」(玉山社)裡所介紹推薦的一首有趣的作品。

說它有趣是因為詩中寥寥無幾的名相、物件—花鹿、泰耶魯青年、高山狗、杉樹,便足以創造出如江河壯闊不已的場景,讓讀者彷彿置身於多媒體視聽享受的境地。


正如李氏所析,作者採用電影的手法入詩,導演的攝影鏡頭,安置在「靜觀的杉樹」上,利用層遞、類疊的修辭句法,製造出緊張刺激的快速節奏,鏡頭由近而遠,一頭花鹿、一群泰耶魯青年、幾條黑瘦的高山狗,從杉樹背後如箭矢般慌張地往前飛奔,腳步聲、樹枝、樹葉折斷踐踏發出的聲音、狗吠聲、喘促聲、吆喝聲音排山倒海雜沓而過,終至逐漸遠去而變細微。不久之後,同樣的場景、音響,卻由遠而近由些微而轟然地向杉樹這方狂奔而來,立體的視覺映象,環繞的聽覺音效,原住民山林間狩獵的情景,淋漓盡致如在跟前。


然而全詩最精彩的地方,並不止於狩獵場景的意象鋪陳而已,妙就妙在最末一句,由快速的節奏急轉直下,嘎然靜止,時間彷彿停格似地,宛如一輛急速行駛的列車,忽然緊急煞住。一個知性的靈魂被拋出車外,靜靜地關照省思發生在周遭的這一切,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餘味無窮。


從觀察者「我是一靜觀的杉樹」到杉樹「凝視著我」的內省自觀,原本熱烈參與的角色,跳脫變換轉化成一位清醒的局外人;把小我生活中一場難忘的經歷,提升為探索追問生命意義的思維層次,人生何嘗不是一個「獵場」呢?勞碌奔逐又所為何事?


精準的意象,簡潔的語言,若合符節的節奏,像建築美學對稱的技巧,貼切的隱喻,使得詩人喬林的這首作品,穿越時空卅載,可見好作品並不寂寞。而詩人啊!你究竟想要以什麼樣的身姿跨越。



喬林,本名周瑞麟,基隆市人,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一日出生。曾為笠詩社同仁,一九七一年與林煥彰、施善繼等籌組龍族詩社。著有詩集《基督的臉》(一九七二年)、《狩獵》(一九九三年),《布農族》(一九七○年)、《文具群》等。

一九七一年三月《龍族詩刊》創刊,為季刊性質,陳芳明、林煥彰主編,林白出版社發行,至一九七 六年五月停刊,共出刊十六期。《龍族詩刊》的主要詩人有林佛兒、林煥彰、辛牧、喬林、 施善繼、陳芳明、黃榮村、高上秦、景翔、蘇紹連、蕭蕭等。



喬林新詩集
「文具群及其他」巳經出版
從淺白的生活中取材
卻深刻地挖掘出
現代人內心的悸動
每首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搞詩壇流行的晦澀烏賊詩
詩質透明良窳立現
讀者不用胡思瞎猜
一讀便能心領神會

3 Comments:

At 3:22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At 3:31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At 1:3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

詩是暴露問題的那一裂痕

喬林


是暴露問題的
那一裂痕

它給予讀者的快感
即居於那驚心動魄的
裂痕的袒露
---------------------------

一首很大的小詩

喬林
轟炸後

誰的孩子
誰的淚
誰的鮮血
誰的胳膊
誰的鞋

好心的瘦小的街道
淒苦的扭曲的打成問號
問像誰
---------------------

喬林 / 何年何月何日

喬林
何年何月何日

一棵樹
能有多少葉子
得這般落著
這般落著
落到秋的盡處

窗也消瘦
風也消瘦

一個人
能有多少是處
得這般想著
這般想著
想到何年何月何日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