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21, 2007

詩想起


羅門 / 談『詩與讀者的通路』

何止是詩的通路大大受阻,就是小說由長篇縮短為中篇再縮短為短篇、極短篇,也同樣拉不到什麼客人上路,交通數字也很差。而通路較順暢的,便幾乎是那些消費性、流行性、偏於言情、奇幻與說俏皮話的文學樣品了,但仍遜色於直接吸引人們感官的影像與聲光。


柏森 / 讀詩經驗

柏森(William Paulson)在〈文學、複雜性、學科交流〉一文中提到的「讀詩經驗」:
「文學語言是前溝通性的(Pre-communicative),因為讀者和作者雖然共同使用文本所使用的自然文字,讀者未必能掌握解讀文本多樣性所必須的特殊文學符碼。因此,先前是散文讀者在接觸詩時,他先前有關散文的資訊,將會在讀詩時被轉移過來,而且同時會伴隨著詩的多變性,甚至很可能會因此被詩的變異給抹殺。但是剛開始時,他卻可能因為對詩的不了解,而將這種變異當成干擾。讀者由詩中建構出意義的過程為類似干擾中自我構築的過程:無法自我解釋的變異(和種種變異)形成新層次解釋的內容物,在新的文脈中,它們將不再是干擾,而是訊息。」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